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NAFTA看区域经济组织中的南北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关自由贸易区(即NAFTA)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NAFTA运行十年来,对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NAFTA十年以来的成功经譬和存在问题对即将建立的任何南北合作型的区域经济组织都有借鉴意义,对拟建立的东盟“10+3”自由贸易区也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NAFTA对墨西哥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范本。因此,在NAFTA生效10周年之后,对NAFTA给墨西哥经济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就业、工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分配等方面分析,NAFTA对墨西哥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从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无疑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自由贸易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百年变局在经济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获得了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了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优势.但在第二个十年中,这种增速优势有所减少.资源价格、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和国际直接投资流动,在最近十年出现了与经济全球化黄金时期不同的表现.2020年发生的疫情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效应,从长远看也可能给发展中国家的相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中国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是一种积极和及时的回应.在新方针指导下,发展中国家需要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做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就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NAFTA),达成协议,尽管协议的实施尚需一段时日,但这只是日程表的安排问题了。NAFTA 是拥有3.63亿消费人口,GNP 达6.2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联合体,它的建立将对世界经济成长和贸易格局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预期,本文试分析NAFTA 对美、加、墨经济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对东南亚地区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方建春 《北方经济》2010,(12):15-18
本文针对中国与NAFTA经济波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一日益重要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自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性比NAFTA经济稍强,但中国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大:中国经济与NAFTA经济的相关性经历了先增强再减弱到再增强的过程,但总体上相关性程度较低;中111经济波动滞后于NAFTA经济波动,表明中国经济对NAFTA经济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NAFTA GDP是中国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反之则不成立:中国GDP与双边贸易相互阃存在正向的拉动作用.NAFTA经济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远比中国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6.
"浅层次"易一体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亚为代表的"异质"结构成员间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不仅表现出制度协调的特征,同时体现出一段较长时期的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浅层次"贸易一体化的阶段.贸易一体化是"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经济合作的初级阶段,"浅层次"贸易一体化是贸易一体化的阶段之一,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新的模式,建立区域生产网络是目前东亚进行"浅层次"贸易一体化,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对增强我国农产品"绿色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壁垒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另一类是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绿色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壁垒.目前我国农产品受绿色壁垒影响主要有:农产品受阻的品种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美国限制最多的国家;对中国畜产品检验项目增多.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问题"多多.必须高度重视"绿色壁垒"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策略",跨越"壁垒",增强"绿色竞争力",把农畜产品的出口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Theil指数研究了世界三大经济体(APEC、EU、NAFTA)47个国家2000-2010年间CO2排放强度分布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样本国家CO2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最近十年全球性的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成效;然而,区域经济体内部、之间CO2排放强度呈现程度不一的差异,APEC差异最大,EU次之,NAFTA差异最小。在研究期间,区域内差异逐渐缩小而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呈现“俱乐部收敛”的特征,这与区域经济体内部一体化进程有直接的联系。CO2排放强度差异在区域间不断增大而区域内不断缩小的事实说明了减排成本差异的变化趋势,一方面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尤其是APEC的一体化)有助于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这种区域间差异也为开展区域间、国家间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王文凯 《南方经济》2021,40(9):52-69
铁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大量的研究,但均集中于短期经济影响,且很少关注铁路在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文章使用中国1980年的铁路线研究了铁路在中国转型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铁路开通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长期促进作用,具体来说,以2000年数据为例,1980年铁路线对以GDP为衡量指标的经济发展的年均促进作用为1.16%。排除了无法观测因素和溢出效应、控制县级异质性、以及使用"三线建设"作为外生冲击的结果均支持上述结论。机制检验发现,铁路促进了县域层面的工业化,同时还显著增加了县域层面的外商投资和出口,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不仅提供了铁路的长期经济影响的经验证据,同时也揭示了以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转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薛禛 《科技和产业》2007,7(6):53-56,76
通过2000-2005年EU、APEC、NAFTA三个区域贸易组织双边贸易流量基于合并数据的引力模型得出结论:三个区域贸易组织的净贸易效果均为贸易转移,但区域保护程度顺次减弱。总体上,发生贸易转移的方向从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区域贸易组织转移到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或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贸易组织。因而,对内积极推行自由贸易,对外具有很强的贸易保护倾向是各国推行区域贸易政策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资源错配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从房地产投资出发,分析其通过房地产业、非房地产业、消费、经济风险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加以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在观测期内,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低于非房地产投资;全国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形关系,说明房地产投资的增加最终会阻碍经济增长;分区域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与全国样本的趋势一致,呈现倒"U"形关系.其中,东北地区只有辽宁省于2014年跨过拐点,房地产投资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主要起到促进作用;中部地区6省分别从2008—2011年开始陆续跨过拐点,并持续至样本期末,说明房地产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持续了10年左右.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NAFTA中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1994~200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美国与世界各国在各种商品门类中双边贸易的细分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及反事实估计的方法对美国在NAFTA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分析,测定1994~2003年的十年中NAFTA给美国带来的静态效应及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发展和验证了测定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计量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除STIC中的第8类商品外,NAFTA给美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大于贸易转移效应,而且除第3类和第9类商品以外,其他各类商品进口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都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此外,NAFTA十年来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生了约2.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优坤 《特区经济》2012,(2):302-304
IMF总裁之争是国际经济新旧秩序斗争的一个缩影。由于西方在世界经济领域仍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加上国际制度演变的滞后性,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冷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情况下的被分割并且没有形成成熟的利益协调机制,"旧秩序"注定是赢家。中国可以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国际组织内的渐进式变革方面有所作为,以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实践和理论表明,国家发展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国民收益最大化原则",使"政府-市场"关系格局不断优化的动态组合过程.理论上"政府-市场"组合效应可以借助坐标系划分为"双失灵"、"单失灵"和"双有效"三类状况.其中,"双有效"区和"双失灵"是传统理论关注较少的区域,对前者的分析有利于细化把握政府和市场间的配合关系;"双失灵"区域的发现和多种组合的分析则不但利于寻找有的放矢的治理措施,有利益拓展市场疆域,同时,也是"多中心论"产生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5.
在WTO条件下,推进“两岸四地”的经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灏 《开放导报》2003,(1):10-1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试析墨美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书竹 《世界经济研究》2005,(8):86-88,F0003
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NAFTA)正式生效,开始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墨西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NAFTA后,同美国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并已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研究墨美贸易快速增长的原因既可以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扩大对美国出口提供参考依据,又可以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7.
NAFTA汽车原产地规则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研究NAFTA汽车原产地规则中三个互相依赖的要素,分析了NAFTA汽车原产地规则对汽车制造商投资、贸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对区域特别产业原产地规则的研究对我国汽车产业融入世界以及我国形成区域贸易协议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方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类型和NAFTA类型,分析了NAFTA类型的基本框架,并对NAFTA类型在实际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跨境贸易和投资定义、产业分类方法以及不符措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提出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取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启动,国有企业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思想和规划制定工作.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有企业更加需要规划未来发展,国有企业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命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内外环境的压力,我国企业应以全新的姿态来考虑企业自身定位和发展模式."十二五"战略规划不是简单五年战略问题,对我国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两缺口模型"在很长时间内被作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两缺口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两缺口现象在中国并不典型,但技术溢出效应明显.本文认为"利用外资"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在技术硬约束前提下,解决过度外汇储备的出路是彻底转变观念,放弃"利用外资"概念与指导思想,全面建立"投资促进"理念,从国家层面上调整机构、法律与政策,使中国站在更高层次,全面参与到国际资本整体运动与循环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