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若干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全示化的观点,并对当今全球化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如全球化的实质、失业的现象、贫困的加深、利润率的提高、全球范围内阶级的变动,以及知识分工引发的异化强化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的异化不仅指认定过程中的反常现象,还包括使用过程中的反常现象。用另一种眼光看,驰名商标的异化并非总是有害的,它还有促进商标法制建设、推动品牌的创造及其价值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品牌文化等积极功能。因此,对驰名商标的异化现象应当区别对待,容忍具有较强正当性的异化现象,对于危害较大的异化现象则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剖析关于经济全球化实质的不同观点,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可以得出更加深刻、全面的结论。从生产力角度看.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美、日、欧三极主导的全球化。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现象.其实质在于资源配置范围的扩大与配置效率的提升,未来将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邓周 《魅力中国》2014,(15):95-95
历史中有很多西方文学作品非常清晰的体现了异化的主题。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在社会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也得到了飞跃的进步。然而。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情况下,人类之间的关系却渐渐被异化所腐蚀。很多目光敏锐的西方作家观察到了这样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他们都有对异化现象的描写。即使是生活在早期的正在经历着快速迅猛社会变化的非工业化社会中的作家,他们也在自己的作品中成功的预言了以后将会出现在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周波 《魅力中国》2010,(34):199-200
异化劳动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是马克思这个时期所达到的主要成果,又成为马克思考察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根据或支柱。马克思在《手稿》中力图阐明的自己的新世界观,也是在异化劳动概念的基础上构成的。本文通过比较黑格尔与马克思不同的异化思想即“精神异化论”与“劳动异化论”以及两者异化的途径不同,来使我们更加全面透彻地领悟马克思的有关异化的思想,最后我们通过比较简要地概括出马克思劳动异化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刍议我国公共权力异化的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现实中,公共权力的行使经常背离它的初衷而产生公共权力的异化,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的我国,由于制度不健全法规不完善,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更加突出。结合我国实情,深入探析我国公共权力异化的根源,从权力、法律、权利、道德四个层面提出完善我国公共权力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异化”思想一直是研究马克思理论的热点之一,技术异化又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从“技术异化”思想入手,把人类的解放问题与技术异化问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挖掘出了解决技术困境的方法。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不仅仅是对技术异化的表面现象给与了关注,还对现象下的根源给与了深究。概括讲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是现代人解决技术异化的重要蓝本,对当代人解决技术困境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异化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异化现象已普遍存在。西方学者马尔库塞、弗洛姆、本·阿格尔等的“异化消费”批判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异化消费及其危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应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有节制地克服异化消费。  相似文献   

9.
王志明  余国辉 《西部大开发》2010,(3):185-185,196
消费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消费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异化的一面。异化消费文化现象极端表现为: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畸形消费等。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自身发展的物质、精神需求,而异化消费却表现为消费主体的一种虚假满足,这种消费文化现象是对消费主体的一种否定,而不是肯定,是主体自我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王珍 《理论观察》2014,(6):132-134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也存在着异化现象,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尤为严重,应该得到重视。师生关系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成为一种金钱关系,占有关系,情感淡漠化。新时期师生关系的改善需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这将有助于克服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从而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宏伟 《中国经贸》2013,(18):239-240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依赖会计信息,因此其真实性显得至关重要。然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业出现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现象和问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将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红梅 《魅力中国》2014,(13):188-188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化和归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异化或归化策略其实都是一种翻译手段。他们是对立统一、相得益彰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归化”的原则和方法,还是采用“异化”的原则和方法,应根据在翻译中涉厦的多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从而实现真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投入异化探源及对策许明国农业投入中的异化现象,是造成国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与农业投人低速增长对加速发展农业的影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保证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及时研究农业投入中的异化问题,并努力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道德发展的一个阶段,道德异化现象源于道德个体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因此,基于心理逻辑演绎的视角分析当下社会存在的道德异化现象、诠释道德异化的心理表征,由此提出反道德异化的个人理性构建措施,从而为道德主体在道德情境中进行抉择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文鑫 《魅力中国》2010,(35):300-300
“异化”,通常是指一种社会现象或一种体验方式,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对主体自身发生作用,表现为“主体同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立”。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弗洛伊德以及马尔库塞等人的理论,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和普遍,已经渗透到了人的消费领域,被异化的消费是一种不合理消费、不适度消费必然会加重自然的负担。因此,坚持正确的消费观,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物化—异化"问题作为资本主义时代特有产物,普遍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我国现代高校教育中必然也存在异化现象,特别是师生伦理关系的异化现象尤为突出.新时期师生伦理关系的改善需要从异化问题中的双重主体入手,在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师生伦理关系异化问题的可行性建议,从而构建正常、和谐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推动中国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列斐伏尔把异化问题引入到社会生活的四个方面,即意识形态、经济、政治、日常生活。基于现代社会中耳濡目染的异化现象,结合列斐伏尔异化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异化存在的四个领域,对异化的特征进行归纳并就如何在异化环境中正确处理异化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要解决“全球化——地方化的矛盾”,在全球化过程中城市必须更加依靠自身独特的个性。城市个性,只有通过创意途径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19.
李慧成 《魅力中国》2014,(2):292-29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异化的思想既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又实现了对其的超越。其诞生于对旧哲学的继承、批判和超越之上的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为“分工”和“商品拜物教”。“人的异化”现象在当今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也同样存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我们探清和扬弃这种异化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事实,全面阐发了其异化思想,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随着21世纪世界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了焦点。但随之教育的异化也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对人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