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智慧 《魅力中国》2014,(19):153-153
一直以来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大多是在既定的逻辑思维框架下进行理性推到和编排产生的,很少掺杂过多的感性思维.但舞蹈作品创作作为一门艺术又无法忽视感性的分成。需要创作目的、创作原则以及创作方法共同参与,这就涉及对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二者关系问题的探讨。尤其是创作者在“感性与理性”思维观念上的把握,是协调舞蹈中理性与感性元素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精神品格直接影响着作家作品文化品格的体现。崇高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义务和责任,也体现了作家的精神追求。深入分析凉源先生的观点,可以深刻解读余秋雨先生的精神品格的深刻内涵,进而使读者能够在理性的层面上对余秋雨先生有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编辑絮语:《何谓文化》一书为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新著。这是一份有价值的、厚重的文化读本,从理论,生命、文明、古典四个方面,全面诠释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中.余秋雨先生首次对文化这一根本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在学理层面上进行分析辨源,逐一解答了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根本目标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等重要问题。在生命层面上展开回忆,回忆了与巴金、谢晋、黄佐临、周恩来,白先勇,余光中、林怀民等文化巨匠的交往经历,回忆文革往事,从这些大家身上找寻文化的奥秘。值得注意的是,余秋雨在书中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驳斥了历年来媒体和个人针对他的各种质疑和诽谤。  相似文献   

4.
贾珂 《魅力中国》2013,(25):290-290
阿思海姆继承了克罗齐芙学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并在视觉问题上大太发展了克罗齐的理论,他通过揭示视觉的理性本质,弥合了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  相似文献   

5.
我的《文化苦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化散文”风靡全球华人社会的余秋雨,擅长文体的创造和实验。“记忆文学”就是余秋雨以平正、真实的记忆性内容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验。在新著《借我一生》中,他以散文笔调贯通成一部史诗,其中最独特之处是,作者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表现了一种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立足大地、叩问世界的转型期精神选择,以及这种精神选择所带来的为难与孤独。本文节选自该书第四卷第二章“从废墟到废墟”的部分内容,文中余秋雨谈及成名作《文化苦旅》的考察和写作历程,正是作者以厚实的学术背景打开文学实践之门的契机。———编者一到甘肃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有一个习惯,每到某个国度或某座城市,便会细细地打量这个地方○从他眼镜片后面透出的目光.有时是感性的审美扫描.有时是理性的历史文化透视○于是他在雅典旧城,解读出了古希腊人在蓝色爱琴海边建树的“人与自然”哲思经典:在巴比伦“空中花园”体味到庞大城市建筑里隐含的科学智慧与美学悟性;在中国山西的晋商福地,则梳理出漫长的商贾传统和理财脉络……在如此“行万里路”的同时,作为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的余秋雨,写出了《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和《千年一叹》等著作,为他曾漫步沉思、寻觅钩沉的那些国度和城市,在书页上重掬光荣和梦想.并瞻望现在和将来的迢遥路程○  相似文献   

7.
悦读     
《何谓文化》作者:余秋雨出版年:2012-9-20定价:38.00元ISBN:9787535461162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页数:288装帧:平装编辑絮语:《何谓文化》一书为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新著。这是一份有价值的、厚重的文化读本,从理论、生命、文明、古典四个方面,全面诠释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中,余秋雨先生首次对文化这一根本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在学理  相似文献   

8.
陈昙 《魅力中国》2014,(10):68-68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其意境美,语言美,如诗如画,给人美的享受。细腻委婉的景致观察和描写,精雕细刻的语言锤炼,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构思,融情于景。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1,(8):118-118
对于小镇,可能大多人想象中的布景应该和著名作家余秋雨散文《江南小镇》中的描述相吻合:小桥流水,斑驳的墙;暗红的窗;歙乃橹声荡荡,充满着静谧、古朴和浪漫。但很多相对封闭的小镇,我们会看到另一种景象:正如贾樟柯电影里某些个山西小镇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何耀锋 《魅力中国》2012,(35):95-95
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喜好上升到自觉的理性观察,从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力。开发其独特的天赋。所以创意是色彩构成的灵魂。色彩构成教学应该摆脱固有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更理性的认识色彩。通过使用电脑辅助设计节省学生实践时间,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作品的创意和对色彩的创新搭配的思考上。通过时色彩构成概念的反思与追溯,以探索数字化时代色彩构成教学改革之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缺点追求对色彩的认识、审美和运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杨保池 《魅力中国》2014,(23):78-78
音乐欣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的精神活动。音乐作为一种空间艺术,一种人类感情与理性的产物,不仅具有音乐音响的外部形式,而且还有着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丰富内涵。因此,正确的音乐欣赏方法,应该不仅仅感觉到音乐的各种声音美,而且还应该超越感情阶段,达到感性与理性统一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理性问题     
理性相对感性而言,两者构成一对认识论的范畴,统一于人的知性之中。感性让生命充满激情,理性使生命闪耀光辉,人因着知性的这两个方面,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勃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才的“质量标准”应是全面的立体的人的标准。也就是说,专业技术水平与人素质都是人才的指标.二缺一不可。作为审美教育的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通过美育使人的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使人的感性具有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生命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培养“立体式”的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模仿与翻译     
朱丽娜  张民和 《西部大开发》2011,(4):126-126,178
本文从理性、感性及艺术三个方面对模仿与翻译进行了探讨,指出模仿是对现实的真实体现,同时又高于现实。  相似文献   

15.
孟晓丽 《魅力中国》2014,(7):385-385
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孤儿作品应时而生。面对这一特殊的作品类型,使用者与权利人陷入了客观上沟通不能的困境。为了充分实现孤儿作品内蕴的巨大价值,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我国亦有不同的应对之策。在进行理性的比较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加拿大、日岑的特定部门授权模式不失为一种更加合理的利用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了前人以及自己设计的经验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从情感出发进行产品设计的方法,这个方法通过“感性→理性→感性”的过程,把设计师的情感通过产品表现。并且通过“乘坐空间的设计”这一设计实例来阐述这个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饶权 《理论观察》2010,(3):23-24
对人性的理解是组织理论和管理方式的基础,在组织理论发展的任何阶段管理理论的构建和方法的设计,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的看法为基础的,同时,又都是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有其深刻的哲学渊源的。古代东方的管理思想受儒、道、法三家的哲学思想影响,蕴含了无限的精髓;它不同于西方以理性精神作为思维基础、以数字定量为手段的近现代管理科学,东方传统管理思想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文化和伦理.感性的东西远远多于理性的东西。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其结合方式不同。结果也迥异。  相似文献   

18.
塞缪尔.贝克特独有的表现形式导致了其作品的歧义或多重阐释性。代表作品《等待戈多》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蕴含着多种阐释可能。本文从人文主义传统入手,从理性缺失和"扭曲"的时间两个方面,分析剧中人物,以及其体现出的对理性与感性的颠覆、对时间的瓦解,以及对信仰的藐视,揭示《等待戈多》中所体现出的反人文主义倾向,从而进一步揭示二战后人类精神荒芜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依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从人性--制度视角分析,当代大学生可分为感性人性类型、理性人性类型、感性制度化类型、理性制度化类型四种类型.应对大学生进行理性制度化培养,使大学生能正确解读政策,理性认知社会,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从简单的定义上推导出人是如何做行为选择的.首先明确感性和理性的定义,随后提出了人的行为函数,并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给出支持,最后分析了人是如何在感性和理性做出均衡决策的并展望了一些可能的情况.本文可以说是对理性人假设细致的补充,从中能更好地动态了解人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