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生活于新石器时代。史载5000年前,黄帝联合炎帝,战胜?尤,统一中原部落后,融合黄河中下游直至长江流域的众多部落,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率领先民始制衣服、舟车,造文字,定算术,创音律,发明医学、指南车,养蚕驯兽,推行农耕,开创了中华古国悠久的历史文明。黄帝重礼仪、遵伦理、讲道德、敬事业的品德也化作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徐学书 《中国西部》2008,(7):100-103
位于岷江上游茂县北部的叠溪(今较场乡治地),是古史传说的中华人文女祖黄帝元妃、蚕桑神、旅游神嫘祖的故里,黄帝与嫘祖的后世、古蜀国第一王朝建立者蚕丛王的陵葬地,因此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于此地设置蚕陵县(后世文献将蚕陵氏嫘祖误写作西陵氏嫘祖),至今在当地一块巨石上仍有古人镌刻的“蚕陵重镇”四大字。因而这里堪称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可以追溯到黄帝。因此,完全可以说,黄帝时代是中国文化的源头。黄帝时代所奠定的农业文明成为后来中华民族生存的经济基础,为中华文明这棵根深蒂固、花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提供了深厚肥沃的土壤。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其中若以南北划分,大致可分为吃大米为特色的南方文明和以吃小米为特色的北方文明。然而,无论北方的旱作农业,还是南方的水稻农业,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形成了较稳定的农业经济,然后是缓  相似文献   

4.
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变观,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精神文现尾物质文明的保证,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二者割裂开来,只搞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就会走上邪路,就会出现资本主义国家那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畸型发展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待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同志反复多次强调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两手抓,…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奠基人。黄帝时代,解决了人类衣、食、住、行问题,诸如制衣冠,造舟车,创文字,教蚕桑,种五谷等,使人们逐步走向了文明有序的生活道路。黄帝时代的伟大功德,结晶成了黄帝精神,黄帝精神集中体现为创造、奉献和团结,这一精神结晶,是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伟大精神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创注文明单位必须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目前在创建文明单位中,有些单位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处理得不好,仍然存在着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问题,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一直没有解决好。盲目地认为工作好,效益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文明单位。有的人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先抓物质文明建设,后抓精神文明建设;还有的人干脆主张物质文明建设必须以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这些错误认识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从理论上讲,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小景 《魅力中国》2014,(20):116-116
戏曲是中华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变迁,许昌戏曲的生存危机问题被不断地提出。如今,河南提出要建立文化强省。许昌的戏曲文艺工作者已迅速卷入振兴戏曲的浪潮之中。戏曲的创新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衰与存续,许昌戏曲要创新,就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或者说。就是要追求许昌戏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薛凯洲  陈川 《走向世界》2012,(21):24-26
完善的国家机制.是保证国家正常运转的关键。史载.黄帝取代炎帝神农氏后.氏族部落联盟已经打造出了国家的雏形。《史记》记载,黄帝时期就有常设部队和卫戍部队.有官职、都邑.宗教礼制、疆域和分封制度.已经具备了国家的一些基本要素。到了尧舜时代,中华古国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备和成熟的时代.这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舜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中深受启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洗礼后开创的一条通往现代化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经历学习、照搬和突破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长远目标,和平发展是实现方式,人口规模巨大是实践主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双翼”,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新征程上,突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属性是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东书  王青兰 《发展》2013,(4):42-42,44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如何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甘肃转型跨越发展助力,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甘肃华夏易经研究院院长墨入源先生。《发展》:墨先生您好!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壮大起了深远的影响。时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自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关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精神命脉,必须传承和发扬好。龙江四大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坚持四大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挖掘持久的发展引擎和不竭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指出生态文明是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前提条件;物质文明建设,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素质,是以创造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基础,带动起精神文明和推动政治文明的社会文明继续发展问题的探究。那么,探究素质,物质(也指“货币”)文明是切入点。那么,探究素质的切入点,是科学。将对科学的探究,形成知识体系和继续的文明发展,就是狭义的学校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是:对“科学”形成知识体系的文明发展。由此看来,开创物质文明的社会大局,是探究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沧桑中,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青海红色文化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时代价值和理论内涵,彰显着时代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青海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通过对解决这些困境的路径进行探究,增加青海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青海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正史的本身是客观事实。历史是凝固的信息,传承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刻录着自然界演变的痕迹,阐释着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记录着人类社会变迁的足迹,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野蛮与杀戮、繁荣与衰败;书写着人间的真诚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1):I0020-I0020
根据中央和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我街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抓物质文明带精神文明,抓精神文明促物质文明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角度入手,使物质文明见成效,精神文明结硕果。  相似文献   

19.
孙中 《魅力中国》2010,(31):225-226
全程运动哲学的段落:1.提出全程运动哲学;2.给出主题;3.论证主题的科学陛和科学内容;4.结论。提出了对于最长远问题的一种类的认识方法和思想方法,这些认识方法和思想方法是文章的主题。从事实到理论用推理进行论证了主题的科学性和科学内容,得出了全程运动哲学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全程运动哲学的广泛研究和普及能不断的提高全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文化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的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的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所以发表全程运动哲学是益于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李培  倪炎  崔江盼 《魅力中国》2011,(10):332-332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许多的艺术门类,其中主要贴近人类的门类,一直延续至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著名的是中国器物的发展。它其中包含的每一件器物的发展都体现了每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不断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并且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中国器物的发展演变,发展规律及对人类的作用;器物形制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生活发展的演变等方面的内容,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去了解,去学习。去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