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勇鑫 《中国市场》2010,(21):58-59
<正>在家电产业领域,国产家电品牌一直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中,它们一方面急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却不得不费尽心力地把守着国内市场。国外家电品牌的大举进入,尤其是国外家电逐渐本土化之后,国产家电更加显得疲于招架。日韩欧美的家电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已然了解了中国市场的"脾性",不论在价格上、科技上还是市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全球家电制造第一大国,但在国际市场,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国家电企业和自主品牌仍然很少。多年来,中国家电企业大多采取"OEM代工"和产品出口的方式开发国际市场,真正以全球眼光布局国际化、在国际市场持续打造自主品牌、在海外设立生产与研发基地的家电企业为数不多。然而,总部位于青岛的海信集团  相似文献   

3.
赵磊 《中国品牌》2013,(3):90-91
在刚过去的2012年,受制于经济下行、需求疲软、家电下乡政策即将结束等诸多因素,国内家电市场中的以空调、电冰箱、洗衣机为主的白电市场一片萧条一行业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整个白电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4%。新年伊始,国内知名电视品牌创维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创维)在发展以彩电为主的黑电同时,其冰箱、洗衣机等白电品牌也开始强势进驻一线市场,登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1000多个国美门店。  相似文献   

4.
武志军 《中国品牌》2012,(12):20-22
从国际化到全球化,海尔是如何做到的?中国的海尔正在成为世界的海尔。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统计数据,2011年,海尔在全球大型家用电器行业中,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7.8%,第3次蝉联全球第一。作为全球第一白电品牌,海尔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品牌竞争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产品竞争的关键,我国市场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中国特色品牌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发展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特色品牌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品牌定位模糊、缺乏先进的国际市场营销理念、缺乏创新理念等问题。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即品牌命名国际化、健全营销网络、选准目标市场等。希望以此提升我国特色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现品牌国际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在进行国内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外资较早地进入我国家电行业,并且在我国国内发展得较为成熟,但使得我国市场的家电品牌大量减少,消费降低,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家电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家电企业需要寻找正确的战略对策,实现我国家电品牌国际化。文章将从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海外市场中,乌克兰包括东欧市场俨然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新沃土。伴随着东欧经济的复苏,当地消费者购买力不断增强。同时,乌克兰本土家电品牌基本是空白,其家电产品几乎均是靠大量进口满足本国需求。这为国外家电品牌提供了充分的市场准入理由,因此日韩、中国的家电品牌纷至沓来。不过,由于中国家电品牌的价格优势,日韩品牌几乎失去了与之竞争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品牌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是争夺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规模往往不大,资金有限,一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就打自有品牌,难度很大。联合品牌具有诸多优势,是我国企业出口创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董桂锋 《广告大观》2007,(9S):41-42
中国的家电营销市场已经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除了中国的连锁巨头之外,像百思买这样的国际巨头也进入了中国市场。近年来海尔、长虹等家电厂商在全力搏杀大中城市的同时,开始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注到中小城镇及广大的农村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二三四级市场。二三四级市场将成为中国家电厂商角逐的新战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我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面对市场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品牌的发展将面临着严峻考验,品牌国际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品牌国际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从我国企业品牌化策略的类型,企业品牌化的现状,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意义,品牌国际化的对策及建议方面综合阐述了中国企业在现今大环境下在全球竞争中的发展战略,希望对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三洋的错误     
闫薇 《国际广告》2009,(11):50-52
最早进入中国的家电品牌之一、但一再误判市场、错过了发展时机。直至2008年三星将产业基地开发与系统渠道整合并重,并加大品牌广告宣传,才迎来洗衣机在一、二级和三、四级市场的全面开花。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已形成以青岛、广州、江苏等地域为核心的家电产业集群品牌。在品牌经济时代,各区域构建自身的品牌生态系统并促进其不断协同进化是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战略。本文在传统品牌理论基础上,说明了青岛市家电品牌生态系统的构成,并通过对青岛市家电品牌生态系统"品牌-经济"协同度分析,为青岛市家电品牌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家住在上海徐家汇的赵翼民看到海尔空调送到家门口时,这个网友兴奋不已!他在奥运期间上网参加了海尔奥运金牌竟猜活动,得到了这款海尔送出的大奖。北京奥运给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带来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国际化契机,象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利用北京奥运在全球市场发动了一场营销战役。在海尔的奥运营销战役中,互联网是最重要的互动营销平台。从密西根的奥运品牌营销监测效果来看,中国观众对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认可度大幅提升,海尔第一家电品牌联想度绝对值提高近十个百分点,在品牌影响力、品牌美誉度等方面,已经超越西门子、惠而浦、伊莱克斯等国际家电品牌。  相似文献   

14.
《商务周刊》2010,(18):78-79
“在中国,它俨然已成为外资第一品牌!”这是西门子家电在网站上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稍稍异于人们印象中的德国式含蓄,但并非是无根据的自夸。2009年,博西(中国)公司的销售额达到1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并已实现连续9年赢利。和同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其他外资白电巨头相比,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数字。但在连续9年的赢利之前,它在中国也曾连续6年亏损。  相似文献   

15.
即使是对厨电产业毫无了解的消费者,也不难从小小的价格标签上看出方太这家公司的与众不同。自从方太牌吸油烟机出现在家电商店里的第一天开始,它比其他品牌贵出两三成已经是司空见惯,即便周围所有品牌都在大打折扣,它却依旧不为所动。近几年,西门子、三星等国外家电品牌纷纷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中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拓展成为关注焦点。本文聚焦中国央企,采用双案例研究方法,从全球营销战略视角,基于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探究中国央企品牌在“一带一路”市场的品牌国际化路径。研究问题包括:(1)央企品牌在进入“一带一路”东道国市场过程中,具有哪些优势及面临怎样的挑战?(2)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分阶段实现品牌国际化?(3)在品牌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央企发挥何种能力,以获取合法性并建立竞争优势?本研究发现:央企品牌的国际化经历品牌进入期、品牌差异化优势打造期及品牌形象培育期,央企品牌需获取认知合法性以进入东道国市场、获取实用合法性以建立差异化优势,以及获取道德合法性以培育品牌形象;来自中国政府、国内商业网络和企业自身所在集团的资源支持成为央企品牌国际化的独特优势,且资源间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品牌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央企通过发挥洞察与整合能力、开发与增值能力,以及沟通与联结能力应对品牌合法性挑战,实现国际营销能力的提升。本研究丰富了关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实现品牌国际化的理论,对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专业市场品牌是专业市场发展进入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和国际化过程中极其重要和关键的一步。首先界定了专业市场品牌的内涵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接着对其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互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案例,探讨了专业市场品牌的形成路径。最后提出了打造专业市场品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后,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品牌是否对应其在世界500强的排名成为关注。事实上国企品牌国际化成长存在的许多障碍,凸显其在国际主流消费市场的价值理念重塑的紧迫,需要构架国企品牌成长的新核心驱动与特质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家电品牌连锁企业在二三级市场上的营销组合创新 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家电连锁企业进入二三级市场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要求企业根据二三级市场的特点,在营销策略上有所创新.文章首先提出家电品牌连锁企业在二三级市场上面临的问题及成因,然后探讨如何创新营销策略以促使家电品牌连锁企业在二三级市场上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董妍 《国际广告》2009,(12):40-43
从人人皆知的家电品牌到遍布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从上世纪70年代的高歌猛进到2008年销售额的下滑,日立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009年,是日立进入中国的第三十个年头。而立之年。日立正冲破大众对其家电消费品的有限认知。将环保理念的社会创新事业带入公众视野,以全新的企业形象面对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