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均可推广应用。它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3~5天,产量增加。一般比湿润育秧节省水50%,节省种子30%,节省秧田80%。旱育秧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抗性强,栽后生长快,分蘖早,...  相似文献   

2.
良法集锦     
大春作物种子 处理方法 搞好大春作物种子处理,可有效防治 多种病虫害,确保苗齐、苗壮。 水稻种子处理: 1.温室秧、湿润秧:用20%三环唑可 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5%三环唑可湿 性粉剂1500倍液浸种12-24小时,沥 干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种催芽。对水 稻种自带有种子消毒剂的,按说明书要 求进行。 2.旱育秧、抛秧营养土消毒:旱育秧 苗床每平方米用5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2.5克,对水2.5公斤进行消毒;抛秧营养 土80公斤拌敌克松10克,可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3.
国家农业部有关人士最近指出,我国粮食增产有十个方面的潜力可挖。①我国有待开垦的宜耕地2亿亩如辟出一半,按80%的面积种小麦,亩产150公斤计算,则每年可增产120亿公斤。②我国尚有2/3的中、低产田,如果使中产田变为高产田,低产田变为中产田,按每亩增产50~100公斤计算,近10亿亩中低产田可增产粮食500~1000亿公斤。③目前全国粮食复种指数则为150%,如果复种指数提高10%,可增加播种面积1.5亿亩,增产粮食100亿公斤。④我国每年谷物用种量50亿公斤如果精选后播种,可减少20%,每年可节省粮种10亿公斤。⑤全国每年因病害损失粮食150~200亿公斤,如果推广防治新技术,可降  相似文献   

4.
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于良斌主持的“寒地水稻单本植超高产栽培法”最近通过了专家鉴定。据有关专家介绍,这种栽培技术,每穴只插一棵苗,每公顷用种量由60公斤降到不足10公斤,增产效果明显。在绥化市单本植超高产试验点,专家们对100亩试验地进行田间测产,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达到11000公斤,目前,这种栽培技术已在黑龙江省8个县以及辽宁、吉林、河北、江西等省进行试验,种植面积达300公顷。我国寒地水稻单本植超高产栽培法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水稻抛秧是一项省工、省力、省种、省秧田、省生产总成本 ,增产增收的水稻种植新技术。为了探索该项技术在本地区的经济效益 ,笔者连续三年对全区十几个县市的塑料软盘育秧抛秧 (以下简称盘育 )、旱床育秧手插秧 (以下简称旱育 )、湿润育秧手插秧 (以下简称湿育 )的投入、产量、效益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一、早、晚稻盘育、旱育、湿育的物质投入  根据对吉安地区 1 996— 1 998年三年的调查实证表明 (表 1、表 2 ) ,盘育早、晚秧的成本与旱育秧苗基本持平 ,而比湿育早、晚秧每公顷减少物质费用 45 3 6元。每公顷用工投入费用…  相似文献   

6.
1.秧床的选择。旱育秧床的用地,应以有水源、地下水位低、地块平整规范的水稻旱育秧基地,以渠系配套、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菜园土为主,土壤熟化好的旱地为辅,切忌再用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和老秧田。尤其是在冬耕冬肥没有准备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赣榆县自1995年开始开发利用水稻旱育秧田进行高效种植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利于秧田的培肥和培育水稻壮秧。全县3万亩旱育秧田均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间作种植,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每年增加收益4500多万元。育秧进菜园,秧田变成高效田,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新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秧田多元多熟种植模式  (一)秧瓜菜种植型 该类型主要种植在黑粘土地,土壤肥力较好,供肥、供水能力强。以秧苗间作西瓜等,西瓜收获后种植秋冬菜,年亩…  相似文献   

8.
张军 《农家之友》2007,(12S):28-28
巧制无公害蘑菇肥的方法: 一、1%-2%的豆浆。取黄豆500-1000克浸泡后磨成浆,滤去杂质,加清水50公斤搅拌喷施,能使菇质白嫩,菇脚粗壮,一般增产8-15%。  相似文献   

9.
纳米农用863陶瓷功能浸种器,去年被运用到江西省遂川县5000亩水稻示范区后,全年增产粮食25.16万公斤.平均增产幅度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间作、套种是复种耕作制中的一种优良栽培方式,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增加复种指数多种多收的经济有效耕作措施。本文拟对棉花与花生间作的增产效果和增产原因及栽培技术,作以下分析。一、增产作用及其经济效益大田生产实践证明,棉花和花生不同作物实行合理间作套种一其好处有:(一)增加经济效益、在棉田间作套种花生.变棉田单一种植为立体多层次栽培,一可提高复种指数1倍;经济作物商品率大部分在95%;间作棉平均每亩收籽棉286~290公斤,花生210~270公斤,比单作棉平均每亩增产8.1~11·0%。(二)节省地、水、肥和劳、畜力。间作…  相似文献   

11.
正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繁忙时节,为保证秧苗正常的生长发芽,不少农民会给秧田搭温棚,然而现在这项技术有了新的变化。在今年的春耕中,广西农技部门推广普及无纺布育秧新技术,提高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促进了秧苗壮实发育,从而提高水稻产量。"这块秧田真特别,用一块块布直接覆盖一垄垄秧田,只需压严压实布的四周,不需要搭拱棚盖薄膜。"在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正能量农机合作社的秧田里,无纺布旱育秧示范秧田吸引了  相似文献   

12.
嵘辑 《致富之友》1997,(5):20-21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植栽培技术。它是指采用钵体育苗盘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栽培法。它具有省工、省力、秧苗素质好、不缓苗、增产抗冷害和有利于商品化育稻等优点,现将该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选种选用抗性强,适应性广,分美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质优,生育期150-160天的中晚熟品种。如宁粳九号,86×Z49等。H、施肥作床亩施腐熟猪粪65公斤,磷H铰l.5公斤,硫酸按0.25公斤,硫酸锌0.15公斤,硫酸亚铁0.1公斤,硫酸钾0.5公斤,将…  相似文献   

13.
无土立体栽培在蔬菜生产上,具有产量高、早熟、省水、病害轻。可以生产无污染的优质蔬菜等优点。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效益高,据试验,每生产1公斤蔬菜所用的营养液的成本只需几分钱,比有土栽培亩增产30%以上,并可周年生产。蔬菜柱式无土立体栽培就是把提前育好的菜芽苗栽植在柱式排列的盆钵内,盆钵内没有土,在盆钵内有能起到固定作用的基质。而芽苗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则由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来提供。因为基质和营养液都是经过消毒的,再加上用的是无土的脱毒苗,所以不生病,不生虫,因此不用打药,不用施化肥。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秧田寄插后或大田插秧后,有的稻田里长满青苔(水绵),既抢肥料,又妨碍通风透气,还降低水温、土温,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水稻产量。防治方法如下:1.耕田时把青苔犁入土层中,以后勤排勤灌。2.犁田时每亩施石灰5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以增强土壤碱性,使青苔失去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节本增效等优点.尤其在一季的冬水田,增产优势尤为突出;我县从1996年引进这项技术,每年在海拔1000m以上的冬水田示范推广达1350hm^2,平均产量7305kg/hm^2,较对照增产945kg,增产14.8%;较好地解决了山区水稻因气温低、成秧率低、产最低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旱育秧技术     
旱育秧是指从播种到移栽大田期间不需要用水淹没厢土的育秧方法。该方法育一亩大田秧苗比两段育秧省水80%,且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现将旱育秧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选种、晒种根据种植制度、气候、田地肥力等选择合适的水稻杂交组合。晒种时先除去种子中的非种子成分,在太阳光下摊晒1∽2天,然后经过水选、泥选选出饱满度好成熟度高的种子播种。2、浸种消毒先用清水将种子淘洗干净后浸种12小时,然后用强氯精、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或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再用清水浸泡24∽36小时即可…  相似文献   

17.
一、产量表现 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小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453.0公斤。比对照扬麦11号略增产;2006~2007年度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24.5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6.1%。  相似文献   

18.
《致富之友》2004,(2):36-37
在水稻旱育秧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新的常见病害,其中较为普遍的有黄(白)化病、立枯病、恶苗病及黄梢僵苗症等,常造成秧苗死亡或秧苗素质变劣。为了更好指导生产,促进旱育秧技术的推广,使广大农户育好秧、育壮秧,特将这几种常见病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旱育抛栽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栽培是一项新的水稻移栽技术,特别是旱育秧与抛栽相配套,能有效地解决浅植问题,充分发挥水稻旱育秧的增产效果,有利于获得高产。但在我地推广水稻旱育抛栽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这不仅造成收割困难,而且对产量和品质也有很大影响,生产上必须加强防止。 一、水稻倒伏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1990年松花江地区的粮食生产获得历史上的特大丰收,粮豆薯总产实现39.2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7.3亿公斤,增长79.1%,比大丰收的1988年增产6.8公斤,增长20.9%,平均亩产315公斤,比上年增产136公斤,增长76%,比大丰收的1988年增产47公斤,增长17.5%。人均收入622.7元,比上年增长43%,比收入最高的1988年增长17.4%。出现了粮增、钱增,农民发展粮食生产颈头增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