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与东盟国家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要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东海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发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对经略东海与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顶层倡议  相似文献   

2.
设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达成后的这短短四个月来,就有八次国家领导人互访,按时间顺序为:朱镕基总理访问印尼,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新加坡,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访华,江泽民主席访问缅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访问柬埔寨,李鹏委员长会见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老挝总理本南·沃拉芝访华,江泽民主席访问越南.在会见会谈中,各国领导人都特别强调发展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另外,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去年11月13日呼吁东盟各国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并在今年1月宣布菲律宾每年的6月9日为菲中友谊日.泰国总理今年1月建议在两年内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计划.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哈萨克斯坦,两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从而使中哈关系在200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和发展目标。如何推动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沿亚欧大陆桥继续西行,出哈萨克斯坦后区进入俄罗斯。中俄两国,同处一块大陆,边境线长达4300公里,有多条海陆空交通线相连,经贸往来的天然条件不可多得。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的扩大开放和俄罗斯贸易政策的自由化,两国贸易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去年4月份,俄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定了两国的新型关系,设计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框架。中俄友好关系已经进入了江泽民主席所预见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这种良好的政治气氛之下,经济领域里的合作,包括商贸往来必将迎来崭新的局面,这一…  相似文献   

5.
1974年5月31日,中马两国政府宣布正式建交,开启两国关系发展新纪元,马来西亚成为东盟中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2004年5月31日,在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3年10月4日,两国领导人又一致同意将“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中马经贸合作五年规划(2013—2017)》,计划至2017年双边贸易额将达1600亿美元的目标。2015年11月23日,两国政府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并签署《关于进一步推进中马经贸投资发展的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6.
《商业研究》2012,(10):44
正2012年9月21日,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暨20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开幕式在广西南宁举行。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高虎城指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做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大决策,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7.
马欢 《大经贸》2009,(11):28-29
10月25日,为期3天的第15届东盟系列峰会在泰国华欣正式落幕。在此次峰会上,东亚共同体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议题之一。24日晚,第12次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10+3)领导人会议发表的主席声明指出,各国领导人将"10+3"机制作为实现东亚共同体长期目标的主要载体,由东盟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2007年11月28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欧洲理事会主席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了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在联合声明中,中欧领导人回顾了双方深化和扩大的经贸合作,强调经过双方10年努力,中欧正成为相互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经贸合作已经成为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双方领导人讨论了为维持更平衡的经贸关系需要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柴晔 《国际市场》2006,(3):64-65
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该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10+1)的进程.将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一个广阔的区域性市场。东盟国家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开拓东盟市场铺平了道路。比较东盟和世界其他地区,该地区具有其特有的投资优势环境,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一项经济合作以及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这是中国第一次承诺与其他国家,而且是一个包括10个国家的区域组织达成自由贸易安排。可以说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开创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无论对中国、对东盟还是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中国和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从理论上探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中有利和不利因素,展望前景,将有利于我们加深认识,有效地推…  相似文献   

11.
在2010年10月29日越南河内举行的第十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我国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与东盟各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第二议定书》(以下简称《第二议定书》)。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9日,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结束后发表了《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称,双方领导人认为,中国和欧盟在过去10年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欧关系也逐渐深化并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加强中国和欧盟关系对中欧长远利益、亚欧合作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4日,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框架协议》是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共有16个条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1月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历史地将广西推向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前沿地带,为广西的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绝好机遇。  相似文献   

15.
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习近平指出,中老两国志同道合,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朱马里表示,老挝党、政府和人民珍惜老中传统友谊,感谢中方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同中方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本国农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老方愿意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促区域发展11月9日,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相似文献   

16.
东亚经济一体化及其福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亚地区各种经贸安排的福利效应和贸易额分析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促进东亚地区合作的主要内容.东盟与中、日、韩(10 3)合作仍是东亚国家政府问合作的主要渠道.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领导人年度会议为核心,8个部长级会议机制并存的格局,就经济、金融、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等8个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在当前10 3还基本处于经济合作论坛性质的情况下,更具实质性的东盟与中国10 1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与东盟于2002年11月签署了2010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启动,也意味着东亚地区继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第二个FTA战略付诸实施.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第九次东盟峰会上共同签署和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这是三方领导人发表的第一份合作文件,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框架、原则和前进方向,是三国关系和东北亚合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标志着三国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从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看,依次建立东盟贸易区、东盟与中日韩分别10 1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最终建立东亚自贸区,是东亚经济在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形势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下分别对中国不加入任何区域贸易协定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东盟"10 3"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与贸易额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得出只有在东亚区域内建立全面、广泛的自由贸易区才能够保证所有的东亚国家享受到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福利收益.  相似文献   

17.
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12年9月21~25日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2012年是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一年,本届博览会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的背景下举办,意义重大。在第九届博览会即将举办之际,本刊专访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长郑军健先生。  相似文献   

18.
财经大事记     
《中国海关》2014,(9):4-4
8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蒙古囤首都乌兰巴托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两国领导人决定,将中蒙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罗希 《商》2013,(9):268-268
冷战之前,老挝一直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冷战结束后,出于对国际形势以及老挝自身国内形势的考虑,老挝开始实施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老挝是相邻国家,同时拥有相同的社会制度,虽然如此,老挝对华外交政策却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从密切交往到反华再到关系全面正常化。老挝对华外交政策在21世纪初有了新的发展,在深化与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较大的突破。本文基于对21世纪初老挝对华政策的探讨,分析了影响21世纪老挝对华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旨在进一步加强中老关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出口经理人》2014,(9):I0009-I0009
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7”合作框架.继续举办一系列高端论坛和精彩活动,助力推动中国一东盟多领域交流合作、开启中国-东盟未来“钻石十年”的合作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