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进行,内蒙古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蒙古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既为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又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有效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李艳华 《农业经济》2004,(12):37-38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构成经济增长基本要素的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问题,因此,科学、合理配置经济增长基本要素,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已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积极统筹城乡就业,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省农村已有1411万人得到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4%,劳务输出总量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面小康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同题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全面小康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有效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对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精神,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伊冬曼 《农业经济》2004,(12):38-39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进程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得突出。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上,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抑制了整个市场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22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36万人,每年还新增20多万人。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已经转移的有136万人,其中跨区域流动的很少,出省及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转移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能否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道路,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重大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素质较低。2003年,我国农业生产中沉淀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为3.6亿人,从农产品需求角度所进行的测算表明,我国目前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7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9亿人。而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据统计,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5.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到…  相似文献   

8.
强化教育培训。一方面,以扩大劳务输出为目的,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政府为龙头,职业技术学校为骨干,社会培训为主体,按照“政府出钱培训、农民免费学技、企业按需用工”的思路培训农民,增强转移就业技能。另一方面,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目的,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乡镇村已经发展起来的农村技术培训基地和各类专业协会,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就地转移是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城市膨胀、工业扩张、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内就业得以深化,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我国国情而论,采用后者,即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办法,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11.
1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大明 《农村经济》2003,(11):95-97
有关资料显示 ,在“十五”期间 ,我国将有 1 5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这部分人“无事可干”的问题 ,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容忽视的难点。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要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并号召全党“要在本世纪头 2 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 不难看出 ,江泽民同志此处讲的“不全面”、“不平衡” ,除了指东西部地区的差别外 ,更主要是我国存在已久的工…  相似文献   

13.
云关乡位于贵阳市城区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工业大乡、农业小乡。到%&&&年底,全乡'个村先后步入小康村行列,农民年人均收入突破!&&&元。但也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近年来云关乡农业中的主导产业蔬菜种植业受“大环境”的影响,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不高,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随着城区的拓展和国家建设需要,全乡耕地面积逐年减小,现在人均只有&()*亩。三是*&年代乡里兴办的一批乡镇企业,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上国家淘汰“五小”企业等诸多原因,现多数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对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近年来,国家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形势仍然严峻。学术界,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研究不少,也未曾间断过。然而,由于我国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受我国特定条件的影响,超出一般的理论模式,所以还存在不少尚待明确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营管理》2003,(12):36-37
近年来,我们积极主动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认真组织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走进城市,走向海外,取得了显著成绩。———劳动力转移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劳动力转移(本乡镇就地转移和向乡镇以外输出)的务工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为40.18%、2001年为42.78%、2002年为45.39%;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040元,同比增加158元,增长8.3%,人均收入中劳动力转移收入为1110元,占54.41%,净增加的158元中劳动力转移收入…  相似文献   

16.
17.
18.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数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因此 ,要想富裕农民 ,就必须减少农民。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诸多制约因素明显的情况下 ,必须寻找有效途径和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20.
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主要途径之一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