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胡慧  胡最  王帆  易臻照 《经济地理》2019,39(8):216-223
"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传承"等社会经济战略给传统聚落的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得其景观特征识别、价值特征挖掘与保护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景观基因信息链可以理解为传统聚落空间中的不同景观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种稳定的线状空间结构,文章从功能属性、形态结构、要素分布和等级地位等方面分析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分类、特征和意义。其次,结合面向对象的景观基因识别方法、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句法等方法构建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定量识别方法。最后,文章以湖南省衡山县萱洲古镇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表明:萱洲古镇的景观基因信息链在功能属性上属于典型的传统商贸型,在形态结构上属于条状型结构,过江码头巷—下河街是萱洲古镇主要的景观信息廊道,整体格局受到地形、河流、宗教思想及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旅游的异军突起,城市旅游景观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新宠。在旅游者游览要求持续增涨、鉴赏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城市旅游景观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城市人工水体旅游景观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出了如何选用与水体景观搭配适宜的四种观赏鱼种(红尾副鳅、锦鲤、锦鲫和胭脂鱼)来增强景观品质的方法,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着重从昆明城市景观建筑的发展现况和存在问题出发,阐述了景观建筑在昆明城市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样开发和保护景观建筑,发展旅游经济,建设游赏型城市,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对怎样发挥景观建筑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保护和发展建筑文化符号和历史街区,发展旅游交通等城市建设脉络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探析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景观生态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景观生态问题。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生态问题提出了调控途径,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规划,旅游景观生态设计,旅游景观生态管理等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制定其景观要素构成与景观格局判定的解译标准;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地籍舆图及现状测绘等资料,建立龙兴古镇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2套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Depthmap软件分别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剥离出龙兴古镇的3个历史阶段:形成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并对各阶段的特征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历史事件、文化兴衰、职能转变等历史背景,总结提取影响层积规律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层积规律解译的基础上提出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文化旅游景观“史诗式”主题公园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旅游吸引力情况对吴文化景观进行筛选和谱系整理;然后,采用"旅游景观文化选择矩阵"对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进行评价;进而,根据公众吴文化景观偏好提出旅游景观开发的战略步骤;最后,结合公众吴文化标志物认知状况选择旅游景观开发的战略要点。结论认为:"史诗式"主题公园开发是吴文化旅游景观开发的重要战略,主要包括主题形象、意象空间和标志符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借鉴景观基因、历史文化村镇与旅游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相关研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构建了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预警模式。结果表明:(1)村落景观的保护与留存是旅游发展的基础,适宜的旅游发展又能挖掘村落文化价值,为村落注入经济活力;开展数字化监测预警,一是防止景观被破坏到无法挽回的状态,二是为提高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适宜度。(2)将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对象划分为空间布局、民居景观、公共建筑景观、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等五大类19个小类,并解构为新增空间面积与原有空间总面积比值等45个小项,以旅游经济(资本)引入村落开发旅游为时间节点,基于数字化监测方式能获取景观动态变化数据。(3)对照景观数据变化的指数范围以确定警(示)度,得出传统村落景观变异程度、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程度并进行分析处理,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指明方向;持续推动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可持续融合发展,是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旅游景观的灵魂,在旅游景观中处于核心地位.主题公园的建造目标与功能均明确指向旅游需求,是当代旅游景观的高级形态.回顾了无锡各大主题公园的兴衰历程,从文化评价与选择人手,提出旅游景观文化结构概念模型,并运用该模犁构建旅游景观文化选择矩阵,为旅游景观文化评价与选择提供了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和评价将旅游景观文化要素定位于理想象限、机会象限、收缩象限和摒弃象限四类共八大象限中,为位于各象限的旅游景观文化要素提供选择依据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旭菲 《江南论坛》2014,(11):30-32
正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它本应是一个城市历史的沉淀,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久远的城市记忆和浓浓的乡愁。然而,现在许多古镇失去了它应有的面貌和神韵,在古镇的保护和开发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生态保护和文化开发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全国各地的古镇大多数都已开发成旅游景点,游客的增多、规划的不合理导致一些古镇旅游容量超过了允许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景观作为研究和维系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有效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最小尺度,为旅游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范畴和研究视角。近年来关于旅游景观的研究颇多,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学者意识到了旅游研究的整体性和异质性,这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进步。但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多数研究并没有进入到景观研究的实质范畴,旅游景观研究中的尺度、结构、等级等问题多没有涉及。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为旅游景观研究提供了一套较为成型的方法和指标,为旅游景观研究中所面临的尺度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因此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重视旅游景观格局、尺度等研究,完善旅游景观研究体系,对于推动旅游景观研究和完善旅游学的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经济地理》2007,27(4):603-606
伴随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化进程加剧的特点。在新一轮现代化建设高潮中,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将重新审视如何实现更为有效的保护问题。文章以杭州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以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两种不同形式的保护途径,分析杭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教训,针对城市空间结构转变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意义,分层次讨论杭州通过借助新城发展得以保护老城现状的城市“理性增长”必然性,最终提出依托休闲经济发展实现杭州“以老城养老城”良性循环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为 题,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之路。以歌曲“草原之夜”原生地 新疆可克达拉地域为背景,以“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 规划设计”建成项目为例,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分析、 探讨:项目的自然山水城市背景分析;项目作为城市纪念地、 发生地、交流地的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定位;项目作为中国固有 领土的历史表现与文化传承;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景观纪 念;以及项目体现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的现代价 值。阐述了该项目的理论及应用:人居环境三元论;景观“旷 奥三性”理论应用;生态绿色支撑与风景园林小气候营造,以 及具体方案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适合中国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修复的理论 与方法,基于相关国际公约前期研究基础,结合颐和园写秋轩 案例的实地调查与史料分析,针对其植物景观空间视域和文化 意境两方面的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复原依据、保护策略与 思路,同时指出了历史园林中植物景观与建筑保护修复的差异 等问题;最后,总结并探讨了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适应时 代与自身发展的园林遗产保护思想,以期为我国其他历史园林 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首先根据创业环境,对企业内部创新创业环境的测量作探索。针对创新创业环境5个维度设定的量表,通过预调查对量表题项进行筛选;在随后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原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对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信度和效度两个角度对企业内部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检验;最后进行了企业内部创新创业环境的效用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部创新创业环境量表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可以采用管理支持、资源支持、报酬支持、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五因子分析。企业内部创新创业环境感知各维度对员工内创新创业行为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心理授权完全中介了企业内部创新创业环境感知各维度对员工内创新创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永康方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其历史人文景观的发展与胡公信仰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方岩风景名胜区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与考证,对宋代以来胡公信仰影响下方岩风景名胜区发展与演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二者之间相互耦合的发展机制进行探讨。在胡公信仰文化变迁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各时期胡公信仰影响下方岩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格局的转变,探析了各个历史时期方岩的文化景观特征,从而对二者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化景观风貌是乡村各类文化因子的综合外在 表现,具有显著原型特征的聚居景观文化因子就是景观基因。 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京市漆桥村为研究对象,借助景观基 因理论分类和识别漆桥村各类文化因子,利用AHP(层次分析 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排序,构建乡土文化景观 风貌的景观基因排序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不同因子在景观风貌 中的重要程度,提取重要的景观基因通过基因植入方法运用到 风貌构建中,为乡土景观风貌营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人的群体一致性与个体矛盾性并存,该 特征的直接表现形式是文人交游活动,园林因作为交游活动的 场所而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然而此类研究集中于文、史、哲、 艺等学科,风景园林对其关注度较低。北宋文人群体规模大、 雅集结社之风盛行,且交游唱和诗作遗存较多。因此,以北宋 文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司马光的独乐园及其举办的真率会、 欧阳修春游嵩山,以及邵雍的一次长途秋游为例,对园记、交 游唱和诗等遗存进行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了园游、郊游、山水 游3种不同时空尺度的文人交游活动,挖掘文人交游与山水园 林调和共生、精神反哺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的完 善具有积极意义,观古知今以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8.
桂林作为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 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基 于古籍文献和舆图信息分析,构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的“锚 固-层积”分析模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解译唐代至今桂 林城市“锚固-层积”景观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 1)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结构经历了初生与形 成(唐至宋元)、发展与成熟(明清至民国)、更新与重塑(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3个阶段;2)历经由锚固原点到多核锚 固的层积化空间形成、锚固点更新下的层积化空间扩张、多种 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重构3个层次的空间组构模式演 变过程,最终呈现多种反向覆盖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 局。对于“锚固-层积”理论的实践应用拓展,旨在为山水城 市历史景观遗产的适应性保护与当代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广大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传统聚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大多数传统聚落面临着被损毁甚至完全被破坏的危险。目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手段,保护规划的执行难以落到实处,而且后期的保护管理也较为困难。以我国南方传统聚落为对象,研究GIS与传统聚落景观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采用基于GIS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将极大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对城乡规划与建设也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由于所含要素更加丰富,并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往往具有整体性功能和多样化利用价值。以世界文化遗产——河坑村土楼群为例,通过对村落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及生态山水环境等方面的梳理分析,重点剖析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并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景观与稻田景观类型。最后在整体风貌保护、人居环境改善、适度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河坑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框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