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12年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2年))》已通过国务院批复.《规划》中称,要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实施过渡期转型城市与车型试点. "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重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及汽车的节能减排;重点是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注重传统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发展节能汽车,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电池决定电动汽车性能 经过多年的研究,对于电动汽车发展,杨裕生认为,电池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的第一要素.电池水平逐步提高,电动汽车相应发展.随后,他总结了近十年来电动车的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第一,电池与整车研发投入位置颠倒,急功近利.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特别是电池投入量很小,而整车的投入却很高.第二,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位置颠倒,错断远近.第三,对电池成组技术的重要性和难度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看,发展清洁无污染的电动汽车将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个突破口,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可能使我国在汽车产业方面实现“弯道超车”。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明确发展方向,同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改变电动汽车销售市场“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把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而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尤为必要。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可能使我国在汽车产业方面实现"弯道超车"。目前,我国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有国家支持,有一定的技术、资源优势和产业化基础,但是也存在着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核心技术水平尚待提高,产业标准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我们应该明确发展方向,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健全产业标准和配套服务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以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合部分,对中国未来城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分析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电动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可得到电动汽车发展的顺序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近期产业化的重点,纯电动汽车是研发重点,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发展目标。通过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带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和产业化,为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打下基础。根据贝恩公司对电动汽车行业发展预测,到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将以约15%的比重占据全球市场。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到2020年包括电动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万辆左右,其中混合动力汽车比例超过85%,达1100万辆,纯电动汽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配备电池的供应情况和销售价格等的影响,市场规模将达到155万辆左右。本文分析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并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思路就是与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等互动发展。运用EF指数分析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现皖江城市带在劳动、资本、农产品、教育、研发和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长三角地区在研发、通讯、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并针对不同的要素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耦合方式,对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1.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为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科技部在全国设立了4个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城市和1个试验示范区,分别是北京、天津、武汉、威海和汕头。通过示范运营,共投入电动汽车近千辆,完成100多处电动汽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中的一颗明珠,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等优势,嘉兴能否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热潮中做好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工作是嘉兴未来发展的关键.该文分析比较了嘉兴在长三角地区中的地位,认清嘉兴的现状,对嘉兴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通过区域内城市整合,强化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深度合作,能拓宽发展空间,为工业化、信息化提供高效率的环境,挖掘区域经济更为强大的发展功能,从而加快整个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我国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基础最好的地区。而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龙头城市,将引领长三角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在坚持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基础上,对上海的产业发展给出明确的对策是当务之急。基于此,在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对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长三角城市化发展中存在耕地浪费现象严重,城市发展缺少整体规划或者规划不完善,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导致土地资源巨大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且粗放式利用严重等问题.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问题应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制定和完善长三角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正确定位政府在城市土地运营中的地位,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机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并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18年的数据,探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发布的政策对长三角旅游业收敛的影响机制.β收敛结果显示,长三角旅游业趋于均衡发展,且呈现出"自我强化效应",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差距的缩小是长三角旅游业收敛的主要动因.非线性时变因子logt检验揭示了长三角旅游业俱乐部收敛的特征,沪苏浙旅游强市位于较高层级的收敛俱乐部,而安徽省大部分城市位于收敛俱乐部底层.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说明,长三角旅游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一体化政策对长三角旅游业差距的缩小产生了持续的推动作用.基于中介效应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一体化政策能够通过提升政府行政效率、优化公共资源再配置、提高市场潜力等途径促进长三角旅游业收敛,且政策效果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而现阶段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落入了"政策陷阱",旅游业发展的省际差距阻碍了长三角旅游业收敛进程.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安徽的区域创新能力与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安徽省要想缩小与苏浙沪之间的差距,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争先进位,必须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从而促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带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加深区域一体化程度.随着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推出,长三角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径》一书根据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市场一体化建设、产业一体化建设等内容,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就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在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下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与分析,全面完成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型,提高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战略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淮安地处淮河生态经济带,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突出,因此研究淮安产业的协同发展,无论是对淮安自身经济发展还是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长三角地区与淮安的产业发展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淮安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力、产业结构相似程度、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定,得出淮安产业的协同发展对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具有积极的影响,最后从协同创新产业体系的建设、产业分工协作、地方政策等方面提出淮安产业协同发展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在2012年至2020年间,长三角要建设成为我国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正与电池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巨头日本松下公司合作,研发新一代电池.这种伙伴关系是为了帮助特斯拉公司降低电池成本,并改进其车辆的行驶距离.2009年12月,松下公司宣布,推出两款用于电动汽车的高能电池.这些新电池比以前的锂离子电池多储存30%的能量,增加的存储量,在理论上,能增加30%的汽车行驶里程,从而解决了电动汽车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特斯拉跑车的专用充电器充电三个半小时可以行驶244英里.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背景下,在多重国家战略聚焦和叠加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正在由"浅表一体化"向"深层一体化"深入,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由于资源基础、制度机制等原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与发展桎梏;如何紧抓机遇、应对挑战、突破桎梏、率先发展,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技术引进来源地的不同可能是其技术结构差异的重要原因。将技术结构分为技术等级(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类型(技术进步偏向)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结构;将技术引进来源地区分为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地区(发达国家),分析不同来源地的技术溢出(进口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技术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点,珠三角的技术等级从高于长三角转为低于长三角;长三角的技术类型为资本偏向型,而珠三角的技术类型为劳动偏向型;来源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促进了长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并使其技术类型朝资本偏向型方向发展;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技术溢出抑制了珠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且使其技术类型朝劳动偏向型方向发展。不同来源地的技术引进对地区技术结构有不同的影响,各地区应根据自生的产业发展需求和要素禀赋结构选择适配的引进技术,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以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研究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下,皖江城市带物联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从政府政策、城市发展顺序、科技研发等角度对皖江城市带物联网发展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极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剖析了长三角地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指出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融入长三角是首要的战略选择;提出要从模式对接、人才对接、文化对接三个层面全面融入长三角.从而有效提升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