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峰  张达 《东北之窗》2012,(2):76-77
“大连的父老乡亲。大连的良师益友给予我的太多太多,而我对大连,对大连人民的贡献则太少太少。现在,我这个在外奔波30余载的大连女婿带着妻子回来了。我要用蘸满浓墨的笔。赞美大连,歌颂大连,为大连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为大连人民更加幸福安康,献出我余生的全部心血。”这是军旅作家刘国彬10年前发表在本刊中的一段话,这也是他对大连这座城市许下的诺言。如今,已经74岁的刘国彬仍然在不断地写作,用文字来赞美大连,兑现当初的承诺。  相似文献   

2.
《东北之窗》2014,(8):44-45
正中国有661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成千上万个家庭。对于我酱样儿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青蛙来说,我只有一个家,她叫大连。《手绘大连》——大连手绘地图由大青蛙创作团出品。大青蛙创作团以弘扬大连本土文化和为大连旅游提供便利指引为宗旨,通过完全手绘创作的形式,展现大连美丽、人文、魅力和时尚。图中更是对大连吃喝玩乐等信息进行了详细地标注和  相似文献   

3.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2,(22):96-96
李松涛是大连中山区七一社区一家小粮店的老板,20多年前从河南贫困地区来到大连打工。凭借自己的朴实与善良、肯干与乐观,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在这次“大连好人”的媒体关注中。人们对他高挑大拇指,然而他自己却说:“我是在大连人的关怀和帮助下才有了今天,是那些帮助过我的好人,让我成为了今天的‘大连好人’。”  相似文献   

4.
张天维 《东北之窗》2011,(10):15-15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成立20年要举办系列庆祝活动,约请我写些纪念性文章。在这20年里,我见到了大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面对成就斐然和充满希望的大连高新区,我的文章还真的不知道从哪儿写起。  相似文献   

5.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是吗?是。这个排名不是我的异想,也不是网上传言,而是那个世界闻名的电视节目排的。每次看《非诚勿扰》,都会打出滚动字幕,在全国五大城市设有报名点: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虽然有些大连姑娘小伙子在这个节目里面表现出来的素质不是很让人欣慰,但是大连能够始终排名第四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大连为这档收视不败的经典节目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我们大连也应该感谢江苏台为我们做的很  相似文献   

6.
李晓烽 《东北之窗》2011,(Z1):56-57
2010年12月11日,在诺亚(大连)财富管理中心主办的"2011创新财富论坛"上,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以一段风趣的开场白拉近了他与500名现场观众的距离:"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大连,原本这个日子可以提前一天,但大连与我开了一个玩笑。昨天,我与大连只有50米的距离,看到了大连的房子、大连的车,但飞机广播还是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又要回青岛了……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时间,一场逻辑严谨、语言风趣、观点犀利的智慧演讲正式上演。无人离场。  相似文献   

7.
自己有扇窗     
买一套自己的房子,是我2008年最大的梦想。遥想2003年,我刚来大连的时候,大连的房价还在地上,现在房价已经在天上了,指望我的工资涨到敢买如今房价的房子,显然等同于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连我的家,谁知大连有多大,开门千里阳关道,推窗万朵绚烂花……”这首歌颂家乡的歌曲,唱出了大连人民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满怀豪情,是大连精神的浪漫写照。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弱化对美得追求,对美的呵护,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大连,在2009年8月17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响亮提出“全域城市化”建设,从此吹响了迈向寓庶美丽文明大连的历史号角。这是事关大连669万人口发展未来的重要节点,全域城市化的发展征程,一路上都是民生幸福的欢歌笑语。回顾三年多来的尘域城市化建设成就,展望明天全域城市化前景,着实令人振奋。“你也很爱她,我也很爱她,大连是咱共同的家。你也添块砖,我也加片瓦,共同建好美丽的家。”我们爱大连,我们便快乐地奉献,为她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为她的未来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9.
王博 《东北之窗》2014,(3):77-77
正目前,马学庆共参加公益活动900多次,累计志愿奉献时间1.2万多小时。随着外来人口不断加入,大连成为越来越多异乡人的"第二故乡"。城市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努力。来自朝阳的马学庆在大连生活了整整15年,他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为在大连生活的外地人融入城市做出了榜样。"记得刚到大连的第一年冬天,由于对大连的气候不适应,我得了重感冒,躺在租住的房子里,身边没有家人照料,心中很凄凉。房东大妈很热心,她给我包了热腾腾的芹菜馅饺子,让我在异乡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0.
刘艳 《东北之窗》2014,(3):72-73
正在大连生活9年,他走遍金石滩的每条马路、每座山谷,拍下317种鸟儿的照片,并自费出版《大连的鸟》,向世界介绍大连美丽的自然生态。"站在金石滩的任何地方,我都知道向哪边走多远有山谷,向哪边走多长时间有湿地。只要听到那些鸟的声音,我就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这位对大连如此热爱,对金石滩如此熟悉的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大连人,而是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教书的加拿大人汤姆·毕克。在金石滩满家滩社区的苏珊披萨店里,吧台上静静地躺着几本《大连的鸟》  相似文献   

11.
郑军 《东北之窗》2014,(18):64-65
正大连的名片是音乐。为什么老郑这样说呢?呵呵,也许喃们不知道,因为早在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全国共有三个交响乐团,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大连。呵呵,牛吧?!还有,建国以来大连有许多作曲家和优秀音乐作品闻名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知名了!远在抗美援朝时期由著名作曲家、大连人张风创作的歌曲《全世界人民团结紧》(嘿啦啦啦...)就风靡全国了。而后,随着《摇篮曲》、《俺是公社饲养员》、《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器乐曲《江河水》等等优秀作品唱响中国,大连一批优秀的作曲家穆泉勇、郑建春、郑述诚、秦咏诚等等成为那个时期中国音乐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正回顾我这一生,影视在我人生旅途中一直伴随左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摄影、摄像更让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影视工作不仅为我拓展了发挥特长的空间,还让我有了一种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我1942年生于大连,1958年在大连第二十四中学读书时,曾参加辽宁省少年射击锦标赛并取得第一名,名字还登上了《辽宁日报》。1959年考入大连第二十高中,在参加学校勤工俭学时,认识了负责维修校内门窗、桌椅的魏木匠。他会照相,使用一台折叠式120传统相机,常为学校师生拍毕业照。记得是一个晚上,他叫我帮忙洗印照片。在暗室里把底片和相  相似文献   

13.
苏航 《东北之窗》2012,(9):57-57
在大连报业,我是一个80后的新兵。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或多或少会有些偏激幼稚的想法,这次对大连孤独症儿童康复现状的调查,用了十天,很有触动。不光是让我认识了一大批孤独症儿童和他们的家长和老师,也让我在灵魂深处重新认识了人生。我想,这是老天给我的恩赐,在我踌躇、徘徊、茫然而又无法超脱的时候,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相似文献   

14.
肖立志 《东北之窗》2014,(11):61-61
正5月10日,大连延边商会"第二届春季商务联谊会"在大连金石滩唐风国际温泉会馆成功召开。延边州工信局副局长黄成民受州长李景浩、副州长蓝公海委托出席联谊会,珲春市委副书记、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大连延边商会常务会长苏景华讲话,延吉市副市长、大连延边商会常务会长杨文升等领导也前来祝贺。苏景华在讲话中表示:大连延边商会汇集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集合了大量的发展要素,在各个行业均有一定建树,我同时作为商会的常务会长,更是希望商会  相似文献   

15.
王博 《东北之窗》2011,(16):54-54
"研究太阳能电动车是我的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能有更多的太阳能电动车行驶在路上。"说这话的是大连森谷新能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小伟。2007年,熊小伟又在大连创办了森谷新能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太阳能发电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几经摸索后,熊小伟全力以赴研发太阳能电动车。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和2007年,我去大连休假了两次。我度假一般比较喜欢选择9月份,这个时节,中国北方不像南方那么炎热,沿海一带也很少会出现台风肆虐的情景。我们一行10人从远东来大连休假,其中的一个项目是在中医治疗中心治病。我们那儿的9月份,大海已经不适合游泳,但在大连,这个季节的海水还相当温暖,水温在20℃-22℃。实话实说,大连海域的水质似乎不如我们那里的好,  相似文献   

17.
卡迪亚告诉我,她很喜欢大连这座城市,她说出了很多很多的规划和设想,她想长期在大连工作,她想在大连买房子,她想系统地学习汉语,她想学习中国书法,她想学习摄影,她想教中国孩子跳芭蕾舞……她甚至有一个愿望:等她什么都安定好了以后就把她的妈妈接到大连来住。  相似文献   

18.
我得买几件衣服回去,不然这次来大连旅游就白来了。大连是服装名城,你看大连人穿得多时尚!一位女游客在离开大连前对老公如是说。至今,大连作为服装名城的地位,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仍未被撼动。实质上,上个世纪80年代大连获得这一美誉之后的服装业发展历程,颇为纠结。就目前而言,大连服装行业作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要想上位,走国际化品牌之路,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大连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田平一语道破了大连服装业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2月4日,大连宏济大舞台,我第一次见到高苍健。他在台上,我在台下。那天,为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逝世10周年,一台别开生面的《叱咤千秋——袁世海大师薪火相传演唱会》精彩上演。来自国家京剧院、山东京剧院、大连京剧院的6名优秀青年花脸演员,正式成为杨赤的弟子。这6名新弟子中,来自大连京剧院的高苍健最小,是名只有18岁的90后。师兄崔志明说,从没见过像高苍健这样对京剧艺术如此痴迷的演员。而被大家称为"戏痴"的高苍健说:京剧花脸艺术是我的命。  相似文献   

20.
陈搦 《东北之窗》2011,(Z1):76-77
点燃圣火的瞬间,火炬台前的张立新与张海原向观众挥手示意,并自然地流露出了他们最真挚的微笑,这也是继"大连元素"在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成为亮点之后,又一次向世界绽放了大连最灿烂的笑容。这也让现场同样身为大连人的中残联副主席吕世明感到无比自豪。开幕式结束时,众多媒体"包围"了正在交谈中的张海迪和吕世明,在得知点燃圣火的二人都来自大连,张海迪无比激动地对吕世明说:"张立新、张海原是大连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他们是祖国以大爱之心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折射出的缩影。我到过大连很多次,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