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宁 《广告导报》2004,(5):94-96
2003年第四届“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中。邓效锋以评委会票选第一、网上票选第二的非凡成绩博得“十杰”荣誉称号,成为全国获得“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第一位广告人。他提出“把广告当新闻来做”。他推崇媒体策划的多元化。传媒变革的今天。新闻记者出身的他。总是能把自己积累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广告经营中来。运作出一个又一个媒体经营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2.
阅读奥格威     
《成功营销》2008,(10):78-78
奥格威大概是惟一一个向他的客户和未来的客户坦承,自己是如何经营广告公司、怎样争取客户、怎样维系客户,并且毫不客气地告诉对方怎样当一个好客户的广告人。奥美今天的一位总监在把内部会议讲话公之于众的时候,曾经担心“毕竟和客户还没有亲密到相互展示内衣的程度”,但是奥格威没有任何隐讳与修饰地讲出了一切。  相似文献   

3.
唐亮 《商界》2010,(7):86-89
“顺利地脱下小佳的白色小内裤,侯卫东被避孕套的外包装难住了。避孕套的外包装出奇的结实。他如热锅上蚂蚁一样,与外包装斗争了半天,也没有能够撕开……”这是北京读客出版公司的新书《官场日记》第3页的内容。据说出版业有一种分辨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的标准。古典小说男女主人公要到200页以后才接吻,但现代小说第2页就上床了。如此看来,读客深谙现代小说之精髓,不过讨骂是肯定的。自从“自降格调”的编辑吴又与“媚俗得瑟”的广告策划人华楠掺和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何志毛 《网际商务》2004,(11):29-29
见了郭振玺本人,他再说自己是山东人显然就会让人疑惑。然而,他居然把自身的“弱点”也用来“提携”客户了。2004年10月11日,当郭振玺率部南下,向广东企业家和广告代理商作2005年央视黄金段位招标推介会时,为他一左一右助阵的是蒙牛副总裁孙先红和利郎男装副总经理胡诚初。这两位老总的企业,郜因为上央视广告而赚得盆满钵溢。轮到郭振玺卜台演讲时,他开口就说:“我要是早30年喝蒙牛,就不会这么对不住‘山东人汉’的称谓了!”  相似文献   

5.
黄茜子  强伟 《商》2014,(35):125-125
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尚奇”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清代小说家李渔在创作小说《十二楼》时,也自觉地把“尚奇观”渗透其中。而创新就是对“尚奇”的最佳注解,李渔小说创作理念表现出一种有意的创新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他对小说题材选择上的“惟陈言之务去”,也渗透在情节与角色设置的独特与新鲜。文章主要探析《十二楼》对“红娘”这一固定角色设置的超越,以管窥李渔小说作品显示出“篇篇竞异,字字出奇”的境界之因。  相似文献   

6.
智颖 《中国广告》2009,(5):88-90
“不卖货,谁把你当人!” 在他的公司内,醒目地挂着这样一条警戒性的格言, 在客户眼中,他是一个能“卖货”的人——他和他的凯纳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典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告主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了,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广告主是广告活动的源头,把源头的事情做好,即是把我国广告业的基础做扎实了。为广告的成功传播铺平了道路。我一直感到个人并没有广告从业的经验,至多只能算一个普通的广告受众。但斯林会长,问我:“你这七八年都在干什么呢?”我回答他:“我在向全世界说明中国!”他说,  相似文献   

8.
聪明的书商     
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籍无人问津,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他拿着一本书去找总统,并且软缠硬磨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其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籍出售!”于是这些书籍很快被一抢而空。不久,再次出现书籍滞销时,这位出版商又拿着一本书去找总统。上了一回当的总统对他说:“这本书实在糟糕透了!”出版商脑子一转,  相似文献   

9.
黄川 《糖烟酒周刊》2005,(29):B0020-B0021
“享受流金岁月,梦回盛世唐朝”。当中央电视台将诗仙太白酒的这一广告传到千家万户的时候.每个对诗仙太白有着真切感情的人除了感到欣慰和自豪以外,还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人,他就是人称“拼命三郎”的重庆诗仙太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朱治平。  相似文献   

10.
访问约翰‘赫加蒂先生是件非常愉快的事,当我尊称他为赫加蒂先生时,他立刻用可爱的中文说:“你好,Alex。”并让我更亲切地叫他约翰。约翰是广告界的英雄,更是一位真正的爵士。在广告圈奋战十余载后,他创立了BBH公司,并在短短的4年后被Campaign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11.
林升梁 《广告大观》2004,(10):116-118
尔·伯恩巴克(Bill Bembach,1911—1982)是国际广告界公认的一流广告大师,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广告“创意革命时期”的三大旗手之一(另两位是大卫·奥格威和李奥·贝纳)。他对广告业表现出的天才形象就像是一位鼓舞人心的父亲,他的文案和美术指导为获得他的认可而活着,争相以博得他蓝眼睛的眨动和微笑为傲。当业务新  相似文献   

12.
<正>应先生请我为他的养蛇学校设计一则招生广告。我问他:“你们的营销策略是什么呢?广告对象确定了吗……”一系列问题搞得他手忙脚乱。最后,应先生问我:“不费这么多事,直接把广告做出来得了!我这么个小企业打广告,哪至于用得上什么广告策划呢?”  相似文献   

13.
应聘     
大病初愈的那一年,一无所有的我背着一身沉重的债务,来到广东求职谋生。不料接连数日处处碰壁。正当我焦头烂额的时候,看见了某公司的招聘推销员的广告,广告上对应聘者未提任何条件和要求,只留了一个电话号码供应聘者联系。按号码打过去,一个男人用普通话简洁地说道:“您好!请讲j’我说我是应聘的。他问过我的姓名年龄和身份证号码后说道:“告诉你一个号码,你打过去会有消息的。”我立即把电话打过去,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当她听说我是应聘者后,立即说道:“负责这件事的入不在。告诉你一个号码,你打过去会找到他的。”我未加思…  相似文献   

14.
《广告大观》2005,(6):42-43
谈到医药广告,我想到了在武汉读书的一个朋友的抱怨,他说到了晚间八九点,偌大的一个武汉,竟没有广播节目可听,不是“午夜悄悄话”,就是各种“专家讲座”,让人防不胜防。最近又看到国家高层准备“取消”医药广告的传闻。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言激起万人恨,社会各界都在讨伐违法医药广告,每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列出违法医药广告的N宗罪,讨伐声四起,大有将医药广告淹死于口水之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笑一笑     
《光彩》2000,(11)
自我感觉   一个小兵喝得酩酊大醉地回营。“你何必醉成这模样。”上尉告诫他道,“你如果不喝酒,可能已经升到上等兵,说不定已经当军官了。”   “报告上尉,”小兵回答,“我只要一杯酒下肚,就感觉自己是上校了。” 尽其所长   老板愤怒地对新来的一个职员吼道:“你不但迟到,而且还编造理由。你知道,老板是怎么对待说谎的职员的吗 ?”   职员不慌忙地说:“知道——立即派他去当产品推销员。” 委婉 一位顾客坐在一个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经理很反感,叫来一个招待员说:“你要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餐馆里…  相似文献   

16.
王立亚 《广告大观》2003,(10):45-47
徐克瑄,这位在广告圈工作了15年的台湾人,2001年11月随灵智广告公司来到大陆,开始了他广告生涯的另一个起点。也许是出身文案的缘故,这位创意总监在谈及自己服务过的客户时,总会不由自主地从定义一个广告语讲起,在分析台湾与大陆客户的不同需要时,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两岸广告差异的独道见解:“广告把品牌生活化,在这  相似文献   

17.
广告描述:一望无际蔚蓝色的大海,几行荷花叶和荷花整齐地铺就几条大道,通向画面尽头的一片绿洲,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宛如一幅唯美的水墨画。广告用一种唯美的艺术手法把通用电气公司“绿色创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抒写地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赵琛 《中国广告》2005,(11):62-68
中国广告的历史伴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广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促进了信息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催化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人眼中.广告被视为商业行销的一种手段.传达的是一种商业信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这里人们对广告的认识仅仅是狭义上的广告。这种意识起源于中国近代历史上“莫谈国事”的政治主张。在清末到民国初年的报刊媒体上.我们可看到大量“告示”、“告白”与“广告”并列出现的实物例证,告白的最初形态即是政治广告,应时局变革的需要,“告白”逐渐被“广告”所代替.政治广告被人们避而不谈.以致后来新中国成立后.把经济内容的依然称为“广告”.而把政治及其他内容的称为“宣传”。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9.
几何 《中国广告》2002,(3):54-55
不久前,《21世纪经济报道》连续发表广州-广告公司经理的撰文《不同于奥美的观点》以及新闻报道《奥美失败的案例》。文章大意是:4A广告公司要从本土品牌实际情况出发,从切实提高销售额着手,在《不同于奥美的观点》中,作者反复提及大卫&#183;奥格威,似乎对他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推崇。的确,奥格威说过:“没有促销力的广告不是好广告”,但他在还没有说“促销力只是衡量好的广告的一个标准”前就与世长辞了,留给崇尚教条的人们无尽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20.
江南春 《浙商》2009,(12):24-24
当大家把“无聊”的眼球兑换成现金的时候,就成了一个产业,叫“无聊产业”。新兴的SNS(社交网络)和植入式广告,其实都是“无聊产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