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中低压配电网络采用电缆代替了以往的架空线路,使得线路的电容电流急剧上升,造成了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电容电流过大,故障点电弧不能自动熄灭,极易产生间隙性弧光过电压,威胁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越来越多的中低压配电网络开始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方式.本文就配电网络的这两种接地方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一次设备对二次电缆有电磁干扰,尤其是500kV高压变电站更为严重。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抗干扰方法有两种:一是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二是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两端接地的电缆具有更好的抗干扰作用。对于屏蔽层两端接地的电缆,在受干扰时屏蔽层中有环流产生。沙塘变500kV岩柳线单相短路,短路电流3000A时,电缆屏蔽层中的最大环流为5.4A。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农村10kV网络中,大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根据运行规程,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允许线路运行一定时间,同时变电站内发10kV系统接地信号,由于大多数变电站内没有设置10kV接地选线功能,需要运行人员作出迅速判断,退出接地线路;然而,除了线路接地故障以外,网络发生铁磁谐振、P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变电站内也发接地信号(输电线路专指单电源单回线路),一些运行人员对铁磁谐振、P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特征不够了解,往往误判断为接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接地选择停电,并且拖延事故处理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农村10kV网络中,大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根据运行规程,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允许线路运行一定时间,同时变电站内发10kV系统接地信号,由于大多数变电站内没有设置10kV接地选线功能,需要运行人员作出迅速判断,退出接地线路;然而,除了线路接地故障以外,网络发生铁磁谐振、P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变电站内也发接地信号(输电线路专指单电源单回线路),一些运行人员对铁磁谐振、P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特征不够了解,往往误判断为接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接地选择停电,并且拖延事故处理的时间。根据多年来的运行经验,35KV变电…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农村10kV网络中,大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根据运行规程,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允许线路运行一定时间,同时变电站内发10kV系统接地信号,由于大多数变电站内没有设置10kV接地选线功能,需要运行人员作出迅速判断,退出接地线路;然而,除了线路接地故障以外,网络发生铁磁谐振、F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变电站内也发接地信号(输电线路专指单电源单回线路),一些运行人员对铁磁谐振、FT断线、线路断线故障特征不够了解,往往误判断为接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接地选择停电,并且拖延事故处理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500kV超高压电缆送电技术在国内尚处于探索与早期应用阶段,作为首条采用国产化500kV电缆(也是我国第二条500kV电缆)实现长距离输电工程,海淀500kV送电工程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海淀500kV送电工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包括500kV国产化电缆及其附件的应用、电缆线芯换位技术,线路接地短路简化模型分析方法,大断面电缆隧道盾构技术、优化大断面盾构隧道电缆布置方式,利用电缆隧道钢筋替代人工接地体技术,500kV电缆线路现场交流耐压试验、智能化在线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梁琦  李瑾 《广西电业》2007,(5):57-59
10kV~35kV系统单相接地是电力系统运行中较常见的故障类型。本文就此类故障分析其危害性,重点论述造成单相接地事故扩大化的主要原因--系统电容电流超标,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不能自熄。提出限制单相接地事故扩大化的各种措施,并建议在理论上也不再允许小电流接地系统带接地相运行,线路加装接地保护装置,自动切除故障线路。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电缆线路维护和运行监测管理模式受到人力、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多以事后故障维修为主,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力能源持续供应。设计一种全寿命周期计算模型和在线监测系统,从电缆选型、接地装置设计、电缆沟与工井设计等方面,介绍电缆线路全寿命周期计算模型,结合工作经验从接地环流监测、反外力破坏监控、电缆表层温度监测等方面,就在线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简要分析,可显著提高电缆线路的使用寿命,保障其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正中压线路是整个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中压线路有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和架空、电缆混合线路,其特点是线路长且错综复杂,设备多、覆盖面广,在运行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短路、接地等线路故障。近些年来,人们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供电企业既要降低中压线路的故障机率,又要提高故障抢修的速度,持续提升供电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2017年间,忻城供电公司共发生127起中压线路故障,由此导  相似文献   

10.
有避雷线的高压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将在杆塔接地缘(或接地金属结构)附近引起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并将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大多数杆塔位于行人稀少的地段,因此,杆塔的接地装置主要是从防雷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但是,在行人较多的城市地段,杆塔的接地装置还应当考虑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工频接地故障电流所引起的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对人体的危害问题。此文介绍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分析杆塔附近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压电缆终端头是连接电缆与其他电气设备的部件,也是电缆线路的薄弱环节,故障率较高,如电缆终端头爬电、高压接地、短路等电缆异常,都是电缆头制作工艺出现问题、导致最后发生故障。介绍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终端头故障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不仅提高了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及维护水平,同时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日照市区10千伏配网线路中电缆线路有247千米,电缆化率已达53.3%。2003年日照市区电缆线路共发生非外力电缆事故9起其中电缆中间接头事故7起。2004年日照市区电缆线路共发生非外力电缆事故8起,其中电缆中间接头事故5起。这12起发生事故的电缆中间接头远未达到20年的使用寿命,据分析主要原因是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不过关。  相似文献   

13.
我所动力站中、高压气源系统动力电缆共有6根,型号为YJLV29-10kV交联聚乙烯护套内钢带铠装三相电缆,每相面积为120mm~2,长约为630m,直埋于地下敷设。从535~#变电站3个高压配电柜各引出两根到中压站213厂房的高压受电枢、高压站212厂房受电柜和循环水235厂房受电柜。这6根动力电缆1987年正式使用,1990年4月,中压站4根电缆中3根相继发生了破坏性接地故障,抢修时采用了80年代热收缩套管制作、硅橡胶密封的  相似文献   

14.
架空线路杆塔接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由于线路大部分位于山区,地质条件较差,许多杆塔的接地电阻不合格,接地电阻在100Ω以上,造成线路耐雷水平低,经常发生雷电绕击、反击,使线路跳闸,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使之达到合格范围,对防止雷击跳闸,保证电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是利用工频过电压、过电流和零序电流等“绝对定值”原理构成接地保护,需要人工寻找接地故障线路,不能自动跳开永久性接地故障,无法很好地完成选择性的要求。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调节消弧线圈由人工进行,且网络运行参数经常变化,计算与调节工作繁琐,运行人员负担很重。 邯郸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ZGTD系列产品“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线圈及专用单相接地选线装置”利用微机自动跟踪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26日发布)项目名称ZF10B-126(L)/T2000-40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 W S2-126D W/2000-40双柱式水平一点切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G W S3-252D W/2000-40三柱式水平两点切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Y S-89A线路、主变录波测距装置(嵌入式)Y S-201A发变组录波监测装置(嵌入式)1、110kV硅橡胶整体预制式电缆终端2、110kV瓷套式电缆终端3、110kV干式G IS电缆终端4、110kV硅橡胶整体预制式电缆中间接头D FP系列电缆分接箱ZF16-252(L)/Y3150-50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LG BW-35W2硅油固化全干式电流互感器LG BW-110W2…  相似文献   

17.
麻池变110k V麻轻Ⅰ回123断路器无保护跳闸,在查找跳闸原因的过程中,发现直流系统一点接地时由于电容电流过大,造成防跳继电器动作是123断路器无保护跳闸的根本原因。对此,通过分析计算采取在防跳继电器线圈并联电阻的改进措施,提高防跳继电器的动作电流,避免防跳继电器误动作。通过对线路保护操作回路中防跳继电器的改造,避免了线路保护手跳回路一点接地时断路器跳闸所造成的少送电量及经济损失,也避免了线路对外停电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杜宇 《中国电业》2015,(3):17-20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和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当自然接地体满足相关规程时,可以不敷设人工接地体。我国西北少雷地区落雷密度小,雷电强度弱,相应的反击跳闸率低,特别是高电压等级的线路。如果在该地区仍采用现行标准,条件过于苛刻,工程建设不够经济合理。因此,亟需结合西北地区雷电分布及地闪密度、地形地貌,提出适合该地区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标准,降低工程投资,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文章通过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输电线路杆塔及其接地体模型,对自然接地条件下的反击跳闸率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少雷地区750k V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自然接地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业》2013,(1):38
由黑龙江沃尔德电缆有限公司承担的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核电站用1E级电缆研制与开发项目,近日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该项目实现产业化后,可年产1E级K2类电缆绝缘材料1000吨,1E级K3类电缆护套材料1000吨,年产核电站用1E级电缆2000千米。据介绍,该项目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外光交联技术和膨胀阻燃技术,选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基体树脂,引入光引发剂、膨胀型阻燃剂、阻燃协效剂等,通过优化设计配方体系、生产工艺,研发出核电站用1E级K2类电缆绝缘材料和1E级K3类电缆护套材料。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城市规划部门对电力线路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在城区范围内已基本不再批准架空线路的建设,而电缆线路的建设需依赖政府提供电缆通道,其中涉及大量协调、沟通工作。为提高政企沟通效率、加快电缆线路建设流程,应明确电缆通道规划思路和通道规模控制原则,以形成电缆通道规划成果为相关建设提供指导。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民对市政面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要求城区线路入地,今后城市区域的电网建设将逐渐形成存量架空线路迁改入地、新建项目全部采用电缆线路的新局面。在电缆通道建设上,目前已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