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襄城分中心创立"三化四法"异损整治模式,以整治异损台区为核心,全面提升用电采集覆盖率、台区线损合格率、台区在线监测率等指标,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稽查二期业务平台、一体化线损系统的应用水平,为同期线损的精确计算和精准分析提供有力支撑,提高低压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达到使企业降损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深化同期线损系统应用,以降损增效为目标,推进线损管理向扁平化、精准化管控转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蓬莱市供电公司依托国网同期一体化线损系统,全面开展基础指标整改提升,优化工作流程,找准电网建设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广开思路,深入挖潜,逐步实现线损精准化管控和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抄表方式中的人为估抄、错抄、漏抄等问题,衡阳电业局建设了低压集中自动化抄表系统(简称集抄系统)。通过对每个低压用户安装电子载波表。利用电力载波及GPRS/CDMA通信方式自动采集计量数据,实现远程自动抄录、线损自动计算、远程通断电和负荷控削。该系统还具备与营销信息系统接口进行电量电费计算等多种功能,有效地提高了抄表教据的准确性、一可靠性和公变台区线损数据的真实性,促进了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智能表推广、用电采集系统覆盖率的提升,营销自动化抄核水平逐步提高,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同期线损管理思路,利用用电采集信息系统开展台区同期线损计算和实时线损监控工作,剔除抄表例日对日常线损统计的影响,应用采集数据对管理线损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安市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武安市供电公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村已实现用电采集系统全覆盖,远程集中抄表取代了传统的现场人工抄表,并实现了台区电压、负荷的实时监控和台区线损的实时计算。为整合远程集中抄表解放出来的人力资源,优化农电作业组织模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全省供电服务公司中成立了农电综合管控中心,以此促进农电管理集约化、精益化、信息化(简称"三化"),大力提升了农电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以来,国网山东电力蓬莱市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蓬莱市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网公司"三型两网"的发展战略及深化同期线损系统应用的工作部署,按照"三查四改,一优化"的工作思路,开展基础指标整改提升,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线损精益化管理和精准管控。利用"三查"提高线损精益化管控能力通过分线日线损监测,结合用户变更、档案更新、电量、电流量化分析,快速查找、确定线路线损率异常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采集运维专业化培训,制定"三个三"管理实现抄表核算全过程管控,落实"三查"制度做好规范化异常检查,加强线损实时分析做好整改。国网山东诸城供电公司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了采集异常数据异常处理的协同管理,促进了电力系统各专业的高效运作。随着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实现"全覆盖""全采集",为电力系统各专业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国网山东诸城供电公司(简称:诸城公司)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了采集异常数据异常处理的协同管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国网重庆綦南供电公司(简称綦南公司)依托采集全覆盖,主动实施抄核收业务流程优化与融合,深化采集应用,强化专业管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管理提升,实现采集成功率99.4%、自动抄表核算比率月均保持在99.20%以上、台区线损管理规范率93.86%,各项指标位列市公司前列。营销专业荣获重庆公司同业对标综合、管理排名第一,连续两年保持管理标杆。  相似文献   

9.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定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防窃电)、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常见的一些缺陷,做了梳理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网江苏姜堰供电公司农电综合管控中心依托现有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采集系统、营销业务管控系统、远程视频监视系统等平台,完成业务管控指标读取,实现业务管控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监控低压同期线损,使发现问题更加迅速、处理问题更加及时,极大缩短了台区线损异常处理周期,有效减少低压电量的"跑冒滴漏",进一步达到降损增效,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电采")中,设置低压同期线损统计模块,此模块对低压公变台区实行每天计算、考核一次,并且能在电脑屏幕上,列表显示台区供电量、售电量、损失电量、线损率,通过点击选中的台区,可进一步查询当日该台区每个低压用户的表底、电量明细。这样,在低压关口表计之后,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低压电量  相似文献   

12.
张媛 《华北电业》2023,(5):22-23
<正>4月25日,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石门镇供电所副所长、线损治理小组组长徐佳利通过查看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监测数据发现,石门街3号箱变台区线损率达到7.05%。发现问题后,徐佳利通过低压配网监测系统(HPLC),调出了该台区下所有客户表计的实时电压电流情况,并一一核对台区下所有低压客户的用电信息后,仅用了2分钟,便找到了问题所在用户。  相似文献   

13.
生产PMS2.0系统、营销SG186系统、用电采集系统、同期线损系统的深化应用,为寻求线损管理手段的新突破提供了契机。国网青阳县供电公司以强化基层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为重心,以'信息化管控体系+微指标管控体系'为支撑,以'管理降损措施+技术降损措施'为动力,以'目标考核+过程考核'为保障,实施线损管理,努力追求技术线损的最小化和管理线损的零流失,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在用电采集系统建设完成及逐步实用化的条件下,低压客户电费回收管理在新环境中,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如何适应新环境并谋求管理突破。体现国家电网公司"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是需要我们未雨绸缪、认真思考的。本文将以近年来,淮北供电公司低压客户电费回收管理的做法为例,以点带面,尝试探讨新环境下的突破方向。提出问题淮北供电公司截止2012年底,低压用电用户有31,8万户,已经全部实现组网,基本实现实用化。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实现,通过系统的远程抄表和远程停复电,低压电费抄收人员的工作内容和重点将有所改变。如何在新环境下谋求新突破?近年来,准北供电公司低  相似文献   

15.
正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肥西县供电公司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实行"流程化、常态化、专业化"的"三化"管理,提高了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并提炼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对存在类似问题的供电企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后,增量用户采集建设不规范、存量用户采集运维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采集成功率。针对这些问题,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肥西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  相似文献   

16.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国网山东电力平邑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平邑公司')结合工作中的实例,分析台区线损管理现状,通过完善台区管理,加快台区改造,加强集抄调试等多渠道管控,提高台区线损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降损增效的目的。线损原因分析管理原因。首先是台区用户挂接关系不准确。部分台区管理人员未做到精细化管理,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梳理辖区台区、用户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生产PMS2.0系统、营销SG186系统、用电采集系统、同期线损系统的深化应用,为寻求线损管理手段的新突破提供了契机。国网青阳县供电公司以强化基层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为重心,以"信息化管控体系+微指标管控体系"为支撑,以"管理降损措施+技术降损措施"为动力,以"目标考核+过程考核"为保障,实施线损管理,努力追求技术线损的最小化和管理线损的零流失,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抄表工作就是应用各种抄表方式抄录电能计量装置所计量的电能数据,是抄核收工作的第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进度及电费计算的准确和电费回收。传统的以现场检查为主的抄表质量管控方法目前已不适用,本文探讨基于大数据的抄表质量管控方法。随着"大、云、物、移、智"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将分散、人工的传统现场抄表模式,转变为以集中远程自动抄表为主,现场红外抄表为辅的模式,抄表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但也经常出现抄表数据出错现象,造成电费差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介绍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查找影响台区线损的因素,明确低压台区的降损方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降损措施,实现降低线损率的工作目标,促进和谐、低碳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优化农电作业组织模式,促进农电管理集约化、精益化、信息化,提升农电工作效率和质量。2015年12月,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全省供电服务公司成立农电综合管控中心,并对供电所班组设置进行调整。本次农电作业组织模式的优化,在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增强对业务所的管控能力。通过集中抄表、台区线损集中监控和各项业务指标统计分析,杜绝供电所及其员工估抄、漏抄等不规范行为,防止电量电费损失,及时发现采集不成功、低压台区线损异常等问题,并督促供电所进行整改,实现对供电所工作更有力地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