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璐  张艳鑫 《技术经济》2012,31(1):77-81
在回顾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主要来源。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的客观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再通过权重拟合得到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实例说明了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评价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9~2012年度区间全国2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数据分析,对我国城市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进行研究,借助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确定城市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生态位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包括3个维度、8个模块以及26个考量指标的城市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2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生态位进行了计算,根据结果对其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生态位进行了态势等分析,明确了21个基地城市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实际状况,为下一个五年计划中统筹与优化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预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运算,实现了对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科学评价和判断,为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和云  艾静 《生产力研究》2012,(7):208-211
加强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理是保障通信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文章从通信企业、外包服务提供商、内部员工、外包员工四个人力资源外包活动参与主体进行风险识别,综合宏观环境、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信息传递四个维度进行风险划分,构建了人力资源外包风险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风险矩阵和Borda序值法对问卷资料进行风险测度分析,得出20个风险指标的排序,用以判断风险的接受程度。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策略。以期对通信企业乃至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理提供指导或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服务外包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许多跨国公司选择通过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建立服务中心来获取外包服务,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国内亟待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地区需要借助国际投资来促进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建立服务外包业国际投资区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完成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对于投资者和东道国,尤其是接受投资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通用的国际投资区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外包业的具体特征建立服务外包业国际投资区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研究以及跨国投资者和地区政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面向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供应链融资服务是一种新型的银行金融产品服务,是实现中小企业资金市场化的有效切入点.本文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特性以及影响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供应链要素或绩效,提出了以融资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评价子体系、核心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子体系、融资企业贸易项目风险子体系以及贸易供应链绩效评价子体系组成的面向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AHP法和FCE法的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步骤和方法,为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IT服务外包决策的实际需要和服务外包项目评价的复杂性和灰特性,将AHP方法引入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改进,以实现对IT服务外包项目的评价等级区分和排序。应用实例构建了IT服务外包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基于AHP的改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科学准确、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有助于IT服务外包企业正确选择服务外包项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模糊综合评价在项目区域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权重计算方法,对模糊 性指标隶属度的处理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AHP、GEM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了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前期规划阶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某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案选择为例全面介绍了AHP-GEM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并购融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为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案选择和融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构建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相关模型,从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面临的市场营销风险,建立市场营销风险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风险进行分析,获得各层风险的权重,最后得出各级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据此,为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的风险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经营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区域"三农"问题的缓解。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体系框架,将模糊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评估体系中各类构面、指标的权重,尝试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综合评估体系,并运用该评估体系进行实证评估。  相似文献   

12.
澳门服务产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华峰 《经济地理》2011,31(2):266-270
把澳门服务产业区位商作为集聚指数纳入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中,通过回归分析,测算澳门整体经济和部分服务行业的集聚效应。从研究结果得知,澳门服务产业的区域集聚对整体经济以及博彩业、餐饮业、酒店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银行业、旅行社、运输和仓储三个行业出现负集聚效应,而通信业、批发和零售业、不动产管理业则不能确定集聚经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企业生产力异质性分析方法、不完全合同分析方法以及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方法为基础确立理论假说,建立指标体系,并且采用主成分方法与聚类方法对北京等12个城市为代表的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综合与分项竞争优势进行了定量评估,确认了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梯度分布状态,以及由分项竞争优势所显示的绝对与相对优势的错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双重背景下,美国服务外包领域的乡村外包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新模式,正受到业界高度重视。专家预测,随着乡村外包模式的逐渐成熟,美国极有可能将在亚洲的离岸外包业务转变成乡村外包模式发包。文章在对离岸外包企业进行调查问卷、深度访谈与参看内部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扎根理论研究乡村外包模式对江苏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可能性影响,经过开放性编码、关联性编码与核心性编码分析总结出8个结论,构建了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有效应对乡村外包的竞争力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外包模式降低了美国接发包企业的成本、国际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与国际法律纠纷风险等,也符合美国政府刺激经济复苏、呼吁提高就业率的号召。江苏省承接离岸外包的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杨大楷 《经济管理》2007,(21):29-32
本文在对国际国内银行业务外包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银行外包业务刚刚起步,业务范围狭隘、外包服务商不成熟、法律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不同规模的银行应结合现有资源来选择其他包路线,根据外包战略逐步扩大外包业务范围,健全外包商的信用评级机制,完善法律环境并加强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16.
国际服务外包有较高的失败率。失败率是与服务外包过程中所面临各种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服务外包市场有其特殊的风险因素,重点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服务外包人力资源风险,主要表现为高离职率、文化障碍和沟通效率低、企业人才结构风险;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包括对软件的保护存在不足、执法力度不够、国外企业缺乏信任、海外媒体存在误解;服务外包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风险,包括税收、认证制度、公共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外包企业在承接的离岸外包业务中潜藏着一系列的风险。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可以增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实力及水平。本文客观分析了离岸外包风险基金建立的外部条件并对加强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An orthodox currency board (CB) renders central banking redundant for interest and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reby, monetary policy is de facto outsourc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banking can lead to outsourcing of the second important central bank function, responsibility for banking supervisi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for outsourcing of central banking are discussed. Estonia's experience with a CB and expanding foreign involvement in banking is reviewed. The Argentine CB experience is discussed briefly to provide a contrast. The conclusion outlines the conditions for successful currency outsourcing to another country or regional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summarises briefly the main points which have arisen in the lengthy debate over the treatment of banking intermediaries in the national accounts. The discussion emphasises the method adopted in the early Australian accounts when banks were treated in the same way as the general government. It is argued that this method is simpler and provides a more realistic account of the functions of banks than the current SNA proposal.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examines the functions of banks in Australia. It uses data of interest and administration cost for separate banking institutions to examine the incidence of bank cos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sts do not fall on borrowers or lenders but are a charge in providing a communal service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