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引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住宅消费信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传统到创新、从封闭到开放,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的住宅信贷发展规模还很小,个人住房贷款占全国贷款余额的比例不到1%,而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比例一般约为20%。我国居民住宅抵押贷款市场规模仍然极小,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住房体制改革的需要,严重制约着住房市场的扩展和居民住房自有化水平的提高。造成中国信贷市场发展迟缓的因素很多,但从信贷市场的结构角度可归结为供给和需求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从供给的角度,银行受…  相似文献   

2.
赵霞 《新经济》2007,(3):84-87
近年来,发展居民个人消费信贷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科学地发展我国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产品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提出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大力发展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针对城镇居民大力拓展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面对农村居民大力拓展小额消费信贷业务;面向城乡居民大力发展助学消费贷款业务;继续加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积极发展个人旅游和医疗医药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4.
黄子鉴 《经济视角》2006,(12):81-82
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一、消费信贷中的风险因素(一)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在美国消费信贷之所以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消费方式,除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健全外,银行有周密完备的信用网络,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与我国住房信贷风险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不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宽松的房贷政策以及创新的房贷产品,使市场积累了巨大风险,而利率上升和房市降温引爆了次贷危机.我国住房信贷市场存在类似于次贷危机的风险形成机制.公共住房供需矛盾突出,住房信贷市场准入标准宽松,提供按揭贷款的银行缺乏合理的避险手段,长期内利率波动和住房产权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住房信贷市场风险不断积累.防范我国住房信贷风险必须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6.
刘菁 《经济前沿》2003,(9):47-48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个人消费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体,与个人消费增长相适应,居民住宅在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据统计表明,住宅销售额已占有房地产销售额的83%以上,随之而来的信房消费信贷也发展迅速,截止2002年底全国商业性和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合计达6398亿元,占消费信贷余额的86%。然而,在我国,住房消费信贷还远远没有发挥其作用。究其原因:住房消费心理;居民收入预期;风险控制保障;信贷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居民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消费信贷是向人个或家庭发放的用于购买高价值耐用消费品(如汽车、住房)等方面的贷款。消费信贷起源于西方,特别是60年代以后,消费受到官方的鼓励,加上银行资金充裕,信用卡业务的开拓等因素,使商业银行从轻视信贷转向积极开发消费信贷市场,从一些国家的情况看,近十几年来,消费信贷以突飞狎进的发展速度,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境地,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消费信贷起步较晚。1999年才处于整体起步阶段,消费信贷在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中所占比重很小。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各项鼓励消费的政策出台,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潜力巨大,而开展消费信贷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调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占伟  张贵峰 《经济师》2001,(7):152-152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陆续开办了个人住房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教育贷款、旅游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这是国家作为扩大国内需求采取的重要货币政策,且被大多数人(包括业内人士)认同,但由于种种因素,使消费信贷不能借着信用的本质优势而成为我国消费方式和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主流。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促进其快速发展对于现阶段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扩展的C-M消费函数框架内,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消费信贷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对收入变动和信贷条件变动同时呈现出"过度敏感性",但信贷敏感性系数要远远小于收入敏感性系数;当前的消费信贷主要缓解了居民当期流动性约束,促进了耐用品消费的增长,但对非耐用品与服务消费的影响较弱;不同收入的居民对信贷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明显不同,中等收入组和较高收入组居民的信贷敏感性系数最高,高收入组居民次之,而低收入组和较低收入组居民最低。因此,尽管消费信贷对拉动内需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打破消费信贷发展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正国庆节前,央行出乎市场预期放松了房贷政策。对于房贷新政,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首套房认定标准的放宽上,但实际上,这次新政的重大影响在于,房贷政策导向在实际效果上重新转向支持投资、投机性购房。新政的核心点,是明确了"拥有一套住房结清贷款后,再买房按照首套房贷款执行,首付30%,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而新政的关键点在于:"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零利率下限约束的D SGE 模型,系统探讨了存在零利率下限时外生不利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显著增加,外生不利冲击对产出、通胀、信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会明显放大。(2)当存在零利率下限时,传统泰勒规则已无法有效稳定经济,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应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应对资产价格和信贷给予重点关注并做出适度反应。(3)货币政策更适于保持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稳定,但难以有效减缓房价和信贷的波动。只有将逆周期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搭配,才能保证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全面稳定。为了应对不利冲击,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将其与货币政策有效搭配以保持宏观经济的全面稳定。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implications of macroprudenti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for credit cycles, housing market stability and spillovers to consumption. We consider a countercyclical loan‐to‐value (LTV) policy that responds to a credit‐to‐income ratio, and we compare its effectiveness with a permanent tightening of the LTV ratio and a monetary policy rule that responds to credit. To this end, we construct a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housing market, household debt and collateral constraints, and we estimate it with Canadian data using Bayesian method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a countercyclical LTV ratio is a useful policy to reduce spillovers from the housing market into consumption and to lean against housing market boom–bust cycles. It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permanent tightening of the LTV ratio—a policy that has been used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and the monetary policy rule, both in terms of the stabilization of household indebtedness and spillovers into consumption. Monetary policy that leans against the wind is the least desirable due to its large adverse consequences on the re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5.
央行是否应该针对房地产价格制定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研究结果仍存在分歧。基于2000-2010年我国季度经济数据,对比检验了融入房地产价格的泰勒规则与标准泰勒规则对我国制定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依据标准泰勒规则所制定的利率政策,可以降低央行损失函数值,提高利率政策有效性。这一结果意味着,在房地产价格波动不影响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央行不应针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也就是说,央行需考虑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判断其对政策目标的潜在影响,制定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6.
We define and quantify for the first time over-credit at the firm level, which refers to the case in which the amount of bank credit that a firm obtains exceeds its expenditure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for the year. Then, we explore how over-credit affects corporate investment to determine whether credit expansion in China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 of finance serving the real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credit promotes firm investment, and this effect was enhanced by the housing boom.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property market reversed after 2012, owing to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from a quantitative to a structural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Finally, we explore how over-credit affects the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io and whether it has aggravated the overcapacity problem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credit reduces firms’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io.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excessive credit expansion has exacerbated the overcapacity problem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杨思群  申旻彦 《金融评论》2012,(3):55-65,124,125
货币需求是被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长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货币政策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变量。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关系反映了收入水平、利率、消费价格水平以及资产价格水平和货币需求之间的重要关系。这些关系也是确定货币政策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国的长期货币需求和短期货币需求1985~2010年年度数据进行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水平)对货币数量在长期和短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率水平在长期仍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价格的长期货币需求弹性较低,短期和货币需求没有关系;当货币数量失衡时,向长期均衡进行调整的速度很慢。由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中介指标、操作指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方面都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收入水平、住房价格、人口因素、金融和税收政策等等。其中,收入和价格因素是构成影响居民住房需求诸多因素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应分析住房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从提高居民收入和稳定住房价格两个方面鼓励城镇居民进行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19.
赵林海 《技术经济》2013,(5):113-120
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的角度,运用非线性模型——STR模型,探究了中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确实因所处经济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经济增长水平下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效应是不对称的;在调控房地产价格方面,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路径比利率传导路径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开发商两部门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信贷约束对住宅市场的影响效应。本文利用1999~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银行信贷对住宅消费和住宅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信贷约束是当前房价增幅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房价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个人住房贷款对居民住宅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影响居民住宅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