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连房  杨丽 《商业科技》2008,(23):67-67
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本文针对盈余管理存在的利弊,探讨对不当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琳琳 《商》2013,(18):110-110
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以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然而不当的盈余管理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而研究减少不当盈余管理发生的办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以及盈余管理的动机,指出内部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并对这种抑制作用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最后提出加强这种抑制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春  李宗植 《商业研究》2005,(17):121-123
加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效控制盈余管理行为,是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及会计审计界的当务之急。治理企业不当盈余管理,应明晰产权并设计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问题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本文论述了中国特定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手段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成为关注的热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盈余管理行为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把握盈余管理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度的、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损害到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因此,掌握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规范盈余管理对策的制定,对会计理论和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问题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本文论述了中国特定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手段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会计准则的发展。然而会计准则的发展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盈余管理导致会计信息理论产生一系列的漏洞,这直接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如果解决不当,不仅会导致公司的亏损,更会导致我国经济的衰退。文章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念论述,并且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这为平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而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企业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如何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成为急需解决的同题.本文简单阐述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对如何防范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不当盈余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娟 《江苏商论》2003,(5):62-63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已引起各方关注。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一部分纯属违背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会计造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润操纵,这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信息不对称,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来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以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当利益;而另一部分则是盈余管理所致。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规范盈余管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对外传播正能量的信号,有利于实现更多的利润和收益。而企业若实施盈余管理行为不当,则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是研究的对象之一。此外,内部控制是监督管理层履行其应尽职责的重要公司治理制度。因此,在研究社会责任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基础上也分析内部控制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对真实盈余管理呈相反的方向变动,且内部控制能够加强这种反向变动。通过实证研究使得企业意识到社会责任重要性,同时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减少盈余管理行为,以求更稳定更长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关联方交易活动中,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转移资金、侵占资产等目的,往往利用对其关联方的控制权或影响力进行有悖于市场公平交易原则的舞弊行为,以此获得不当盈余。从关联购销、资金往来、关联担保、资产重组四个方面,通过上市公司的实例来分析关联交易中不当盈余管理的方式。关联方交易不当盈余手段多样,但都是在关联方交易的外壳下进行的违规的暗箱操纵,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操纵、转移资金、侵占资产等违法行为,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及其他相关者的权益。加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控及管理,对于维持公司自身的健康经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扩大,一些企业出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上市公司是两权分离的主要代表。 要如何实现公司社会价值和投资人利益的最大化,保障企业稳步向前发展,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效防止企业高管对企业盈利的不当管理行为是行业广泛关注的问题。 文章从某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入手,从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关联度,分析企业内部控制、高管薪酬与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 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越严格,对企业盈余的管理抑制作用越强。 对企业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发挥企业的内部控制作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鑫磊 《商》2014,(19):79-79
众所周知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由于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加上报表使用者素质的提高等等,使得应计盈余管理为众人所熟悉,这些因素导致了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变得更为隐蔽,如何认识盈余管理呢?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的是:何为盈余管理?企业为什么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主要分析盈余管理的产生理论以及产生的原因,以更好的认识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行为在中外公司中普遍存在。从盈余管理的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披露管理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目的为终极目的和具体目的,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有关利益主体采取合法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举措,其体现了公司财务管理技术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会计盈余系统分为应计和经营性现金流量两个方面,那么从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看,盈余管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就目前的研究看来,主要围绕着应计盈余管理,而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新会计准则施行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的实务中,单纯地研究应计盈余管理或者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较片面,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应计盈余管理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相结合,探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是当今经济学界和会计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盈余管理是一种企业行为,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大因素,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动因和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含义出发、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析、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分析以及提出盈余管理行为的防范措施等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罗澜 《现代商业》2012,(10):235-236
文章从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的动机、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盈余管理方法等方面阐释了盈余管理,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化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以2001-2009年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研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时间次序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盈余管理成本影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而当企业本身的会计业务受到严格监管时,管理者则会倾向采用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盈余管理被广泛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更是常见。盈余管理一直被讨论与研究,不管是对于国内研究者还是国外研究者。本文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其次阐述了中外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接着结合盈余管理的方法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案例。  相似文献   

20.
张颖  格根塔娜 《商》2014,(43):202-202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等手段,从盈余管理的含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行为的主体是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客体是公司对外披露的盈余信息,即公司的经营状况以便外界了解公司的发展。进行盈余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盈余管理主体即管理层的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