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用燃油清洁化及中国炼油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超低硫、零排放燃料是世界燃油清洁化发展的总趋势。清洁汽油的发展趋势是低硫、低苯、低芳烃和低烯烃化,车用清洁柴油的发展趋势则是在降低硫、芳烃,尤其是降低多环芳烃含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十六烷值。中国车用汽油构成中高烯烃含量的催化裂化汽油比例过大,使炼厂调整汽油生产的技术结构、降低汽油硫含量和改善产品的烃组成成为当务之急。中国车用柴油构成中劣质二次加工柴油比例较高的特点,使适当发展柴油的深度脱硫、脱芳烃技术以提高车用柴油的总体质量水平成为必然要求。随着中国加工进口含硫原油量的逐步增加和环保呼声的不断高涨,燃油清洁化进程必然加快,各种配套的加氢工艺将上升为原油加工的核心工艺,以催化裂化技术为核心的各种联合工艺,以及多产轻烯烃技术和烯烃改质合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各种非加氢工艺的开发也将提到日程。为了有利于资源优化和综合利用,提高炼化整体效益,适当提高炼油单厂、单装置规模,实施渣油深加工和炼化一体化战略仍是今后炼油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产超低硫、零排放燃料是世界燃油清洁化发展的总趋势.清洁汽油的发展趋势是低硫、低苯、低芳烃和低烯烃化,车用清洁柴油的发展趋势则是在降低硫、芳烃,尤其是降低多环芳烃含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十六烷值.中国车用汽油构成中高烯烃含量的催化裂化汽油比例过大,使炼厂调整汽油生产的技术结构、降低汽油硫含量和改善产品的烃组成成为当务之急.中国车用柴油构成中劣质二次加工柴油比例较高的特点,使适当发展柴油的深度脱硫、脱芳烃技术以提高车用柴油的总体质量水平成为必然要求.随着中国加工进口含硫原油量的逐步增加和环保呼声的不断高涨,燃油清洁化进程必然加快,各种配套的加氢工艺将上升为原油加工的核心工艺,以催化裂化技术为核心的各种联合工艺,以及多产轻烯烃技术和烯烃改质合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各种非加氢工艺的开发也将提到日程.为了有利于资源优化和综合利用,提高炼化整体效益,适当提高炼油单厂、单装置规模,实施渣油深加工和炼化一体化战略仍是今后炼油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3.
政策动态     
国家经贸委采取措施 加强石油总量调控   今年以来,成品油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调的矛盾突出,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国家经贸委经研究决定,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切实控制原油加工总量,力争使成品油库存回落到 900万吨左右的水平。为配合压减原油加工量工作,严格控制进口原油进度。   二、加强原油资源的配置管理。严禁计划外向地方炼油企业供应原油资源。   三、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柴汽比。两大集团要继续加大汽油出口力度(因增加出口而增加的加工量不受总量调控限制)。   四、控制成品油资源投放量,共同…  相似文献   

4.
我国炼油工业结构性矛盾很突出,例如企业布局不合理,在油品消费比较集中地区炼油能力不足,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和市场需求不旺地区炼油能力相对过剩;企业集中度低,缺少1000万吨至2000万吨/年世界级规模大型炼油厂,难以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上与国外大石油公司进行竞争;装置结构单一,多数炼油以常减压和催化裂化装置为主,在二次加工工艺中催化裂化比例过大,加氢裂化、加氢处理和加氢精制及催化重整、烷基化、异构化等比例偏低,汽、柴油调和组分单调,调节手段和应变能力差;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汽油相对过剩,柴油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汽油、柴油和润滑油总体质量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出口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这些结构性的矛盾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不解决,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也难以保证我国炼油企业在竞争不立于不败之地。在上述诸多结构性矛盾中,本文重点阐述了装置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优化我国原油资源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2005年和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需分别达到28500万吨和33500万吨、原油进口量将分别达到9000万吨和13500万吨,其中含硫原油进口量将分别达到6900万吨和10900万吨。目前我国原油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炼油企业平均规模偏小、集中度低。开工负荷低;含硫原油加工能力较低;原油及成品油储运设施建设滞后;体制因素制约原油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需要调整原油流向,优化资源配置;适时建设原油管线和深水码头、配套完善原油储运设施;强化成品油销售网络的配套建设、提高油品营销的竞争力。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加强质量和环保的监督力度、“十五”期间基本关停国内100万吨以下的小炼油厂;(2)对规模为100万吨以上至500万吨的炼油厂,要发展特色产品:(3)对一些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进行系统的综合配套并适当进行改扩建、建成一批千万吨级原油加工特别是含硫原油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中国炼油行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适当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主要产品质量全面升级,汽油、柴油基本达到新标准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汽煤柴三大类油品收率提高了0.85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上升,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吨油毛利增长了10.6%,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板块成功扭亏为盈,炼油单位成本也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和含硫原油加工项目改造,销售重点投资于成品油管道和加油站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网络。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5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2亿~2.25亿吨,增幅为2.5%~4.7%,相应的炼油技术指标将继续改善。  相似文献   

7.
炼油工艺是石油工业炼制石油的重要环节,原油经过加工炼制可以产出煤油、柴油、汽油等车用燃料,是其他能源无法取代的。基于此,本文从柴油和汽油加氢工艺、硫回收工艺、污水处理工艺、原油二次催化重整工艺、以低成本原料为主的生产工艺等方面论述了延安炼油厂的炼油工艺。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高等级道路沥青、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炼油单位成本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含硫原油加工和管道项目。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4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52亿~2.55亿吨,增幅为5%~6.3%。预计2005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2.6亿~2.7亿吨。  相似文献   

9.
一期炼油停工换剂检修期间,按照公司的统筹安排,为减少柴油产品十六烷值的降低幅度,保障产品的顺利出厂,常减压蒸馏(II)装置带炼文昌原油。文章对文昌原油加工试验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关的工艺问题。针对文昌原油酸值较高,含盐率偏高,含水量较高,表征石脑油、蜡油收率较低,渣油收率高等特性,提出了工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截至2014年2月20日,宁夏石化年500万t炼油装置连续平稳运行800天,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同类型新建装置首次开车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纪录。年500万t炼油装置2011年12月13日投产以来,累计加工原油952.8万t,生产汽油371.6万t,柴油380.2万t。在生产运行中,宁夏石化推进装置降耗提效,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产品结构,解决了  相似文献   

11.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7-15,109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炼油工业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炼油能力迅速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炼厂布局有所改善,油品质量快速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的多元化竞争新格局.201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增至6.5亿~6.7亿吨,炼油企业与资源国之间的大型合资炼油项目合作将深入发展;装置规模和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加工不同原油的适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持续调整优化;汽柴油标准将继续升级;替代能源将得到更大发展.文章还对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低迷的形势,中国炼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营运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68亿吨,同比增加约4.5%;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82亿吨,同比增长5.5%.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汽油、航煤等产品的产出;主要炼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环保设施完善等项目.预计2013年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增幅为3.5%左右;2014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超过5亿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经验,上游原油生产规模与炼油生产能力和控股销售网三者的经营规模比例应大保持在1:1.8:2.5。炼厂获得赢利率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规模大型化;根据各地区市场需求的不同配置装置,高开工率;有针对性地选择原油加工和产品推广方案。参照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做法,我国炼渍行业要重点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新技术与开拓市场一起抓;二是致力于产品价格的最优化;三是根据市场导向安排生产;四是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炼油工业面临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轻重质原油价差增大,炼油能力过剩、利润长期低迷以及下游建设成本增大、炼厂新建和扩能改造项目减少的严峻形势。因此,未来炼油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劣质重油加工水平;为适应油品结构变化趋势,多渠道增产柴油;生产低硫、超低硫清洁燃料;继续发展生物燃料。我国炼油工业面临原油资源供应趋紧、原油品质劣质化、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趋严等挑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1)扩大原油来源,实现炼厂加工原料资源多元化;2)进一步提高劣质重油深加工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炼厂装置改造步伐;3)加快清洁燃料生产升级换代,提高加氢装置比例;4)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同时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初的世界炼油工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石油工业的发展,在未来将更多地受制于需求的不足,而不是资源的枯竭。石油加工能力过剩在短时间内将难以根本解决。为了迎接市场挑战,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各大石油公司继续进行企业布局和装置结构的调整,生产企业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明显加快,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超大型炼油厂。炼油厂装置的构成趋向是:适合加工重质、含硫原油;深度加工,提高轻质油收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清洁燃料;实现炼油一化工一体化。炼油工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原油深度加工和清洁燃料生产。天然气合成油、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替代能源的发展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市场需求低迷,油品消费结构进一步分化调整、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为炼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中国炼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营运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79亿吨,同比增加约3.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96亿吨,同比增长5.1%。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汽油、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柴油增幅大幅下降,生产柴汽比降至1.76;主要炼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资本性投资结构调整压缩,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环保设施完善等项目。展望未来两年,预计2014年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95亿吨,增幅为3.4%左右;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预计2015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5.2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7.
我国炼油工业面临供应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原油劣质化与油品清洁化的矛盾,现有炼油装置结构不利于提高油品质量,石脑油组分短缺的矛盾特别突出。当前油价飙升,为提高效益,我国炼油企业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炼厂的采购成本,走炼油与化工一体化之路,多产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高附加值的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同时未来的炼厂建设要有前瞻性,要着眼于21世纪的发展。仅仅规模大并不等于是世界级,更重要的是必须达到清洁化、智能化、高价值化(经济指标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从长远来看,替代燃料的发展是必由之路。炼油企业应拓宽思路,考虑怎样实现炼油和煤化工的和谐发展、互补互助。  相似文献   

18.
一是发展含硫原油加工技术 ,不再增加加工进口低硫原油和国内原油的一次加工能力。在炼制进口含硫原油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进行加工含硫原油的技术改造。二是增加石化产品品种。淘汰70 #汽油 ,生产90 #以上车用汽油 ,实现汽油无铅化 ;增加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材料规模品种。三是发展适销对路的化工新品种。发展高浓度磷复肥、钾肥、无氧钾肥、子午线轮胎、新品种农药以及高档染颜料及中间体和专用精细化工产品。四是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采用耐硫变换、新型炉算、节能型合成氨塔内件等新工艺、新设备 ,对中型合成氨生产装置进行节能…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大连石化公司加工原油1293万t,实现销售收入469亿元,连续27年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原油加工量和产品销售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1000万t/年常减压蒸馏联合装置、20万t/年聚丙烯装置顺利开工,380万t/年石脑油加氢装置实现中交,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2050万t/年,成为国内最大炼油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适应市场需求,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23亿吨,同比增加约1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约2.53亿吨,同比增长10%;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柴汽比大幅提高,航煤、柴油、化工轻油和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至国Ⅲ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价格不到位,炼油毛利同比降低了12.7%;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油布局调整、劣质原油加工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1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4亿吨,增幅为4%左右;预计2012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6亿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