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金融深化与民营银行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薇 《经济论坛》2004,(13):85-86
一、金融深化的理论指引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农(RTMCKINNON)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的现象。同年,他的同事爱德华·肖(E·S·SHOW)在其《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金融深化来解决存在的金融抑制问题。两者在理论上的共通与融合,就逐渐形成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与金融相互关系研究的“麦金农—肖金融深化”分析模型,并由此开创了学术界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金融研究的新局面。此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在这一框架…  相似文献   

2.
焦文慧 《时代经贸》2010,(24):206-206
自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著作中提出金融深化以来,该理论逐步发展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雷蒙德.戈德斯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提出的金融深化程度评价指标对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作出判断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1969)一书的出版开创了研究金融发展问题的先河。1973年,麦金农和肖分别出版了自己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的正式创立。可以说经济发展理论和货币金融理论这时才正式融合在一起。此后,卡普(Kapur,1976)和马西森(Mathieson,1980)认识到麦金农和肖就金融论金融的局限,从发展中国家实际生产企业的资本需求出发,发现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由于内生增长理论被引入金融发展理论中,金融发展理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源融资与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融资与金融发展黄明一、简述:麦金农的“金融抑制论”著名的发展金融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作了广泛而深刻的分析和描述,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是“割裂”的,即大量的经济单位(企业、住户、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5.
一、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缺陷分析 关于金融自由化的理论中,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他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典型特征和产生根源,考察了这些金融抑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取消金融抑制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主张。他们的政策主张是非常直接的,  相似文献   

6.
杨静 《财经科学》2006,(3):F0002-F0002
1973年,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以及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先后出版,标志着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自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著作中提出金融深化以来,该理论逐步发展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雷蒙德.戈德斯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提出的金融深化程度评价指标对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作出判断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20世纪70年代初,以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发展中国家为样本,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肖和麦金农认为,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的—个共同特征,金融抑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从金融抑制理论的视角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理论 ,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抑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金融抑制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融社会学的视角和最新理论成果,对三十年来中国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风格切换进行了另类解读,基本观点是:随着“金融社会”的日益崛起,金融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举足轻重而成为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宏观调控之关键领域。作为金融体制的核心,三十年来,中国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由“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风格向“大刀阔斧”的激进式改革风格的切换,这一改革风格切换是与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从货币社会迈向金融社会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改革理念和政策范式显著转变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一、货币理论中的内生性货币供应理论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理论最早起源于西方的19世纪中期,复兴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英国的雷德克利火(Radcliffe)委员会认为: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使中央银行控制登货币供应量变得毫无意义。他们事实上提出了货币供应不是外萜生的,是不仅仅受中央银行控制的,而应该是内生的观点。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利和萧(Gurley & Shaw)认为:随着金融多样化的发展,货币不是货币金融理论的唯一分析对象,货币金融理论应该研究多样化的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2.
孙洪钧 《经济师》2008,(2):199-199,201
文章分析了金融抑制及其局限性、金融深化及其内在缺陷性、金融约束及其政策取向,提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应确定以金融深化为改革的终极目标,以金融约束为必要手段,协调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1993,(11):22-23
去年始,在各路“热军”的强力拉动下,华夏大地出现了一场空前的“资金混战”——社会集资走火入魔;同业拆借混乱无序;储蓄大战此起彼伏;开户结算杂乱无章。被喻为国民经济“血液”的金融,在经历了一番大战之后陷入阻滞、呆死的困境之中。《让“血液”顺畅其流》经过解剖麻雀,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应尽快走出“误区”》、《转手倒贷:金融部门办实体中的怪胎》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金融系统自办公司、实体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建国到现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金融业一直处于抑制状态,只不过引起抑制的因素不同,抑制的为式和程度不同而已。传统体制下严重的金融抑制在改革过程中有所松动,但在治理整顿时期又重新加重了。金融抑制窒息了金融自身的活力,也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金融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解除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文章在分析中国金融抑制的历史、现状之后,提出了金融“分层次同步深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金融空洞化与"贫困恶性循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笔者认为,资本形成状况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区域金融空洞化现象的出现,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恶性循环的影响。防范金融空洞化,抑制“贫困恶性循环”,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政府相关政策的采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袁辉 《经济学家》2021,(12):52-61
后凯恩斯主义从反向因果关系和金融创新两个维度诠释了货币内生的机理和过程,但却由于把关注焦点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而受到Palley的批评,后者提出用内生金融概念取代内生货币以涵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创造.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负债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然而其流动性终究是虚拟的,离不开商业银行"真正"流动性的参与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整个金融体系在带来远大于内生货币理论描述的金融弹性的同时,也导致更大的金融不稳定性.后凯恩斯主义从内生货币到内生金融理论的发展,丰富了我们对货币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制度金融理论的新发展:文献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金融理论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框架正日趋成形,本文试图对此领域的若干新进展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在Merton等提出的"功能与结构金融学"框架中,制度金融理论的独特面目渐趋清晰。Stiglitz等通过将一些关键制度因素"内生化"于既有的货币经济分析框架,为长期行进于宏观路径的货币经济学找回了微观(制度)基础,不过,他们并未触及货币经济运行背后的金融权利内涵。所幸Soto发现并强调了货币金融所有权的制度涵义。Borland和Yang则将分工、货币与信贷以及法律、政府等多种因素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货币的性质以及货币制度演进的深层涵义;而在金融中介理论初步接纳了金融企业家因素之后,被主流经济学长期搁置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企业家的演进与结构也正式进入制度金融理论的核心框架。  相似文献   

18.
金融资源理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金融发展理论。麦金农和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影响,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拉美国家与东南亚国家进行了“金融深化”的改革,使该理论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论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流派对货币金融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信用、利息、货币政策等各种货币理论方面,金融的发展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提出的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结构分析才引起广泛的关注。但这种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针对变化了的经济金融环境,白钦先教授于1998年提出了以金融资源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这是一种全面的、前瞻性的、新的金融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对金融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以银行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迅猛发展,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数量型货币调控效果日益下降.本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为例,从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出发,构建了考虑金融脱媒情形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使传统以银行存款为媒介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更为复杂,进一步扩大了存款的货币乘数边际效应,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更加困难.在金融改革和金融体系深化发展的当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亟需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本文对此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