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经济的本质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其增长的动力基础是信息,知识和创新,由于对自然失业率的不同假定,或对实际预期通胀率与预期通胀率的不同假定,都可能导致失业率和通胀率关系的变化,并演化为不同情形的菲利浦斯曲线,美国新经济对自然失业率,市场信息和人们的预期产生了影响,从而出现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双低”现象。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经济”使高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兼容度增大,使传统经济理论中的菲利浦斯曲线失灵;“新经济”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传统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不再是志主导作用的规律;“新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在变量,进入增长模式;“新经济”使经济周期性特点不显著,经济周期必波动微波化;“新经济”对完善国民经济统计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变化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与经济周期同步,主要存在9-10年的中周期和约50年左右的长周期;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呈顺时针方向的不规则的环形曲线变化。该模型既能合理解释长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变化的所有情形,更有助于分析菲利普斯、弗里德曼等理论的合理成分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了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周期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阶段关系密切,随着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变动关系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通过对中国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周期阶段关系做理论分析、图形分析、回归分析,可以判断出改革开放以来(准确地说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阶段大致吻合,这为判断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提供了重要参考,即当前菲利普斯曲线的类型或形状可以为经济周期阶段的判断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的总供给函数所作的形式化理论论证和利用新数据所作的计量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大致合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预言;上一年与本年度的通货膨胀率都为零时,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约为9%;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当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多数计量检验显示,上一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袁毅  田绍波 《现代经济》2007,(3X):28-30
“J曲线”是一条呈字母J的曲线.它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发现并由此得名.在经济学中“J曲线”又称为“丁伯根原则”.本文通过对物业管理“J曲线”现象形成原因、发展特点和对物业管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规避或扭转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物业管理公司要注意加强现代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传统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及资源再配置从而扩大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基于1996—2011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存在,并且与经济增长伴随的价格水平上涨通过降低失业率,总体上缩小了居民收入差距。因此从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甚至缩小收入差距的角度看,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物价有上涨趋势,但失业率却高居不下。对此传统简单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已不能解决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本文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来研究菲利普斯曲线恶化下的“反失业”财政政策,希望能够实现高增长下的高就业。  相似文献   

9.
1999中国就业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业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股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地位不亚于通货膨胀率。在美国,失业率是决定美联储是否调整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每月月初关于上月失业率的发布,都会直接影响股市的走势。然而,在中国,失业率之于股票、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迟钝。这说明,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另一方面中国的失业率发布应该月度化、精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个国家1978—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长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失业率、大学毛入学率和人均GDP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证实“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由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的一元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城乡隐性失业的剩余劳动力显性化为流动劳动力.因此,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的整体失业率,其关键是弄清楚在转型期中历年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本文从人口流动的角度考察隐性失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流动劳动力)与中国整体失业率,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1978-2007年的中国整体失业率进行估计.估算结果表明:中国30年来的整体失业率为6%~10%,且失业与增长的关系与Okun定律相吻合.其中,第一条包络线是剩余劳动力的最大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高峰值包络在内;第二条包络线是城镇常住劳动力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的低谷值包络在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劳动力供给—失业均衡模型,引入住房价格和户籍歧视因素,得出城市房价上涨导致城市失业率下降和户籍歧视减弱引致城市失业率上升的两个命题。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12年中国3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上涨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产生阻碍,导致城市失业率下降。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促使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引发城市失业率上升。户籍歧视减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导致城市失业率上升。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城市房价波动和户籍歧视对城市失业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房价上涨,是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有效抑制城市房价上涨,十分重视和加强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促使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3.
个别产品的产值 (产量 )曲线在其经济寿命周期里一般是一条S形曲线。一国经济每年都有许多新产品导入 ,从而每年有许多不同的S形曲线开始。本文用随机的方法模拟在 2 0 0年的时间里形成的这些S形曲线 ,再把它们迭加起来 ,以此研究宏观经济增长的规律。按每年新产品导入数的变化状况 ,分均匀分布、线性增长、指数增长三种情况进行模拟迭加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增长,其经济发展以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为显著特征。这与传统的经济理论发生了矛盾。本文通过对美国此次经济扩张具有深远影响的中长期因素的分析,揭示了美国“新经济”增长的奥秘,以期能为经济决策部门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型曲线关系,国内外的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这种关系的确是存在的。利用一个微观静态模型对国民收入-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既不依赖于消费,也不依赖于国民收入的变化,它是由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的技术联系所决定的,尤其是与污染治理的自然技术特征密切相关,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丰足引发的“荷兰病”及其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人口众多的欠发达国家尼日利亚、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提供了广为人知的荷兰病的典型例子。所谓“荷兰病”,即相对富足的大中型国家在出口大量石油、天然气或者两者皆而有之的资源方面遭受的一种经济痛苦。实际上,荷兰从战后到1975年期间,几乎在每个经济领域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繁荣。通货膨胀率很少超过3%,GNP增长率极少低于5%,失业率也只在1%左右波动,这一数字远低于同期美国的失业率标准。荷兰的大多数繁荣缘于这样一个事实:这个非常开放的经济国家的传统出口部门,在世界上几乎其他任何地方都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尤其是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诞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建立了第三代电子商务体系。移动电子商务借助于“无线应用协议”、移动IP、“蓝牙”、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移动定位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支持,从而提供了更新更多样化的商务服务。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人才匮乏、技术约束、运营模式的稳定及完善、种种不规范行为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有必要采取措施完善第三代电子商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洛伦兹曲线的特性 ,设计出一条非常简明的洛伦兹曲线方程 ,对洛伦兹曲线进行直接拟合 ,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程具有明确的经济学含义 ,拟合效果又很好 ,由此推出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也达到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奥肯定律表明与正常的(或潜在的或趋势的)增长率相比,高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降低,低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作为一种经验规律,奥肯定律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本文根据1978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模型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不存在典型的奥肯规律.由于我国公开的失业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失业率,为此用就业量代替失业率,建立扩大的奥肯模型,分别对我国第一、二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进行估计.实证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和物价上涨均为正相关;而我国农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选取1972~2015年数据,就计划生育政策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控制了一些变量后,通过回归结果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导致失业率上升,二者之间具有负相关性。由于人口结构转变和个体生命周期的特殊性的存在,生育政策对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回归结果显示滞后期为20年。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生育政策的调整不一定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相反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拉动了总需求会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因此,提出政府应适时采取更加宽松的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增加人总量以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降低失业率促进就业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