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预算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算监督不力,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乏力。而在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监督体系中,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占有重要地位,强化人大预算监督,需要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的组织建设,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加强预算相关法规建设,增强预算监督权威。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预算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行动,同时地方政府预算关系到许多方面的利害得失。全面认识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的现状和可能的改革思路是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从地方政府预算的存在原因等五个方面回顾了学者们对地方政府预算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地方政府预算提供一个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预算管理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即预算会计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我国政府预算会计重要事核算、反映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我国政府的预算会计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体系是由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构成,同时酝酿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复式预算制度。它已突破了1994年预算法的规定,并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形成相对独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5.
邹艳 《中国市场》2013,(45):137-13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预算管理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预算管理在政府财政中能够反映出政府一些活动计划的财务问题。同时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对于目前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来看,一些基层政府并不注重预算管理对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性,导致在政府的活动预算上出现许多问题。本文对预算管理对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性做出了分析和探讨,并且针对如何正确的开展政府财政的预算管理进行了研究,从而加强政府财政的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如  张见超 《商业研究》2005,(16):65-67
2000年我国试编部门预算的改革,标志着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模式改革的正式开始。它对政府与市场的根本转型,以及我国的经济改革都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依据政府预算的概念,借鉴美国预算管理模式改革的经验及教训,总结我国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进行预算管理模式改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秀芝 《财贸经济》2015,(12):22-34
本文沿着政府预算管理流程,研究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我国预算管理的问题主要是预算编制不完整、人大预算审批监督乏力、预算执行约束软化、预算审计和评估不能真正反映政府资金安全性及资金使用有效性.因此,本文建议采取构建6+1政府预算体系、通过权力制衡及技术调整改进预算编制、做实人大监督强化预算审批、硬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执行、强化国家审计及绩效评价的功能等措施,进行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以提高预算管理的合规性和预算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8.
提高我国人大对政府预算审查监督的有效性是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我国人大对政府预算审查监督尚存在着虽有法律保障但缺乏可操作性、预算的审查和批准重在履行法定程序等诸多问题:提高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有效性,可以采取加强人大对政府预算审查监督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政府预算责任制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式。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形势下,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下从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变化两方面探讨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加以分析得出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有着与政府会计改革基本同步、各地区实施有差异但逐步推进的特征,结合政府会计改革探究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预算绩效考评细则不完善、实施难度较高、预算绩效管理氛围不浓厚、监督和问责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官员的职责是实现公共利益。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公共利益:一是提供公共物品,二是提供公共服务。无论哪一种都与财政预算密切相关。财政预算作为一种民众监督政府活动的制度,其所体现的政治色彩与政府倾向是相当明显的。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政府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效率直接影响着政府预算工作总水平。结合我国政府预算的实际,对当前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预算管理和提高预算效率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出现了许多弊端,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行预算会计改革.在分析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建立政府会计,现代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向人民大众公布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计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评价绩效.我国已经具备建立政府会计的条件,应该尽快与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12.
余婵娥 《现代商业》2013,(15):263-264
政府会计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政府会计工作是进行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不断对政府会计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进行改革。改革政府会计制度,促进其与预算管理的有效链接是提高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财税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的财政预算规模逐年增加,预算与决算情况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很明确的阐述。不难从近些年的政府报告中看出,我国的财政收入在逐年地快速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预算超收和决算执行的超支,以及预算与决算执行数据的不匹配。这样的财政资金使用状况会严重影响我国财政预算监督职能的发挥,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影响。鉴于目前的财政收支状况,本文就围绕我国政府预算和决算中的偏差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就原因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各级政府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建立有效的政府预算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北方经贸》2009,(1):69-71
由于我国当前的政府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致使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政府预算绩效的提高。在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过程中,需建立有效的政府预算监督机制,并强化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财政监督力度,加快预算监督法律法规的建设,强化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加强财政部门对预算收支的监督,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透明度,改革预算资金管理方式,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3)
本文通过探讨我国政府预算透明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不断提高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在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但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一直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我国政府会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其优点在于会计核算程序简便,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进度,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实践表明,将收付实现制作为政府预算会计唯一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足,亟待进行改革。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凯 《现代商贸工业》2014,(17):142-143
长期以来,国家政治权利为依托的国家财务被认为是低风险的,但实践发展已经证明了这种观点的局限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换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预算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不断扩大,对政府预算信息需求的内容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主要是从我国预算披露的现状和财务风险防范在预算信息披露管理中的重要程度出发,总结我国目前预算信息披露特征,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我国政府预算信息披露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后期,政府治理领域的重要变革趋势就是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在公共部门中的整合应用,将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引入政府治理领域,从而掀起了所谓的"公共管理革命".政府预算作为公共经济部门的核心范畴,自然也不可能回避这种管理变革的挑战.近年来,东西方各国的公共管理改革,都将政府预算改革作为重点领域之一,管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日益渗透到政府预算研究之中.随着我国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政府预算改革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预算管理理论从早期消极的税收收入控制,逐步转向支出管理控制,注重政府预算调节宏观经济运作的杠杆作用.政府预算逐渐由经济工具转变为调节经济、约束政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周雪艳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213-214
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环境因素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政府视角出发,探讨以政府为主体的绿色会计的构建。从构建我国绿色预算会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的不足,改革预算会计制度,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预算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政府预算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为我国的现阶段政府转型时期政府预算改革提供一些理论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