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二语习得的中介话僵化是普遍现象,是二语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重要特征,是妨碍学习者语言输入的重要因素.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秋畹 《中国市场》2010,(27):156-157
二语习得的中介语僵化是普遍现象,是二语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重要特征,是妨碍学习者语言输入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中介语僵化现象及其对二语教学的作用,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语言习得,优化二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王群 《商》2012,(8):173-173
母语迁移是影响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也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之一。研究母语迁移,需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这对于二语习得以及语言教学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正负迁移两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产生的利弊。  相似文献   

4.
彭晓琼 《消费导刊》2010,(3):161-161
二语习得动机对教学影响深刻,探讨二语习得动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对英语学习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动机的影响,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袁鹏凯 《商》2014,(22):274-274
年龄相关问题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上起到关键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初始速度和最终习得成效两个方面呈现了二语习得中的年龄效应,随后重点从三个角度对年龄问题进行了解释,分别为神经生理解释、社会心理解释和认知解释。对年龄问题的科学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乐 《商》2014,(41):285-285
二语习得理论又称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它主要研究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具有的相同特征和不同差异,并分析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外部因素,基于这个学科的学科特点,我们发现它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有联系的,它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下面我们来探讨二语习得理论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商》2015,(6)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本文将框架语义学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当中,用框架语义学的理论解决二语词汇习得中的问题。首先对框架语义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然后从英语词汇习得的两个阶段入手,分析并探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区分、重构和新建二语框架的方法进行二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8.
英语时态的习得一直是非英语母语人士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一个复杂问题。研究者针对非英语母语人士在英语时态使用时所出现的错误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针对这一现象,主要回顾了相关文献,发现学习者常忽略的三个主要因素为:词汇体的类型是影响时态标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语对目标语时态习得的影响受目标语的水平和词汇体的交互影响;语境框架是维系语篇时态前后一致的重要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现象,本文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俄语词汇习得中的母语正迁移、负迁移.提出在俄语词汇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母语对俄语词汇习得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10.
程可  王英伟  杨亚军 《中国报业》2012,(14):215-216
60年代末,对比分析由于其行为主义理论基础受到学界批评,后被语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所替代。80年代中期,学界开始反思对比分析对语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的影响,及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意义。笔者在此基础上对对比分析和语误分析做了相关分析和探究,以求得第二外语习得研究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丽云  王静 《中国市场》2013,(29):182-183
国外尤其是欧洲对三语(或多语)习得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复杂性,提出我国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要在借鉴国外三语习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词汇的深度和宽度是衡量学习者词汇水平的重要指标,二语词汇深度习得是决定词汇习得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且与学习者二语水平也紧密相关。本文认为通过提高隐喻意识可以有助于词汇深度习得,促进对多义词的掌握和准确使用词汇。  相似文献   

13.
水月 《消费导刊》2011,(10):155-155,182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主迁移的理论,伴随着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体现在二语学习的每一个方面。本文从语言迁移角度,讨论了母语迁移特别是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旬法的影响,并提出了语言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母语中的一些习惯表达迁移到过渡语中,或者当目的语知识水平不足以准确表达时,人们因为求助于自己的母语,就会产生负迁移现象,从而出现不符合目的语规范的中介语,干扰了第二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口译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二语习得中的薄弱环节.语块理论为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践证明,语块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口译的准确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商》2015,(9)
二语习得者在做汉英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普遍存在Chinglish(中式英语)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词汇负迁移的层面出发,就公示语误译、增译范畴词、"假朋友"词语搭配三方面高频误区进行分析,从而给出建议,以期将母语对汉英翻译中产生中式英语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孙晓曦 《商》2014,(38):297-297
认知心理学认为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目的语存在着迁移作用。迁移可以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阻碍目的语的学习,国内外学者称之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以前期研究为基础,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合理的方法,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权 《商》2012,(17):194-194
二语习得理论中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作为早期对儿童进行外语教育的主要依据。该理论认为语言掌握过程中存在某一时期对语言的掌握有关键作用。本文基于幼儿言语发展的考察指出幼儿外语教育过程中句法的掌握既有学习的一面也有习得的一面,在信息加工的框架中两者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prototype理论探讨二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为指导的词汇学习体现了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经济的原则,不仅减轻了学习者记忆单词的负担,而且还使得枯燥的背单词行为变得灵活有趣,进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习得词汇.  相似文献   

20.
王义翔 《商》2013,(3):234-234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语言,这是很多学习者对阿拉伯语的看法,其有"天书"的美称。但与此同时阿拉伯语本身散发出的独特发音魅力又是让人望而却步。众所周知,很多人认为在所有的语言当中汉语才是最难学的语言,其实不然。本文主要针对阿拉伯语与汉语的声调、语调以及重音等方面的比较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