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颖 《商业研究》2003,(21):159-162
中国加入WTO后,服装界内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服装企业如何开展自己的品牌定位、拓展、技术创新及品牌的保护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探讨服装品牌营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汉派服装的特点,开创汉派服装今后的品牌营销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表现为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圈之间的竞争,既包含表层的竞争(企业,产品等的竞争),也包含深层次的竞争(区域品牌竞争)。武汉城市圈作为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如何建设区域品牌,对实现中部崛起意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TPP规则对中越两国服装贸易流量的影响,指出TPP体系下越南服装贸易额将有所提升而中国服装贸易额将有所下降,同时针对TPP与越南服装产业的竞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候海燕  李湘威 《中国市场》2023,(17):120-123
随着CLOT品牌和李宁品牌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大放异彩,自2017年起,中国进入国潮元年,更多国产品牌进入大众视野,深受Z世代消费者喜爱。文章基于国潮背景,首先分析新兴服装Wassup品牌的竞争环境,企业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其次提出Wassup营销策略中的不足;最后基于4P理论提出其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贸易全球化以来,服装行业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土,更多来自国外发达经济强国,伴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高速发展,创建自主品牌,引领中国服装品牌走向国际化道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国人的深切诉求。立足于国内服装品牌现行的营销状况,针对品牌营销中存在的自主品牌意识薄弱、品牌概念模糊、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提出建立自主品牌优势、整合营销模式、建立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而这种形式已经成为了产业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产业集群因其在理论与实践界被普遍关注,以及浙、广两地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起大多地区的效仿,形成了广泛的"集群热"。并且因其优势,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做出卓越贡献,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方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苏服装品牌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飞 《中国市场》2011,(23):141-143,147
近年来随着服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众多服装企业已经将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集中于打造服装名牌上,因此有关服装品牌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备受关注。通过客观地分析了江苏服装品牌的现状,提出要改变目前江苏这种制造大省、品牌小省的现状,必须加快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的步伐,不断地提高服装品牌的文化内涵,在服装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提高服装产品的竞争能力,这是江苏服装企业抓住新的商机、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服装产业作为武汉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曾一度名噪全国,然而近年来发展趋缓。从近几年武汉服装产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出发,运用波特"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等方面对该产业的竞争力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武汉服装产业特色和发展现状,提出了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绿色贸易背景下服装产业发展环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岚 《中国物价》2012,(6):66-68,75
本文从经济要素、政治要素、社会文化要素和技术要素四个方面分析了服装产业的外部发展宏观环境,阐述了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服装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设计能力提升、植入绿色概念的多品牌协同发展和供应链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随着服装产业时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已不再只讲究“物美价廉”,更多的是要在品位、情趣、精神上获得满足。服饰品牌成为人们职业特点、生活品位、身份地位的象征,成为现代人的“无字名片”。因此,品牌消费已成为服装经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4,(7)
网络技术不断进步,新媒体形式出现,微电影发展势头迅猛,其中潜在的商机也不容忽视,微电影广告也顺势出现。作为艺术与广告的结合,商家也不会错过这一新兴的广告形式。服装企业将自身的服装品牌与微电影广告结合,正逐渐成为流行的、并受追捧的广告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12.
承接产业转移速度的加快要求政府紧紧围绕当地企业的竞争能力制定适当的产业承接政策,以实现既弥补市场不足又保护当地企业的效果。这使得从空间经济学和产业转移的视角探讨企业的竞争力,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产业转移为背景,基于QFD和ANP方法对企业竞争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企业自身微观角度来看,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企业的产业转移策略都是为其实现利润最大化服务的;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战略,也是产业转出区政府与产业转入区政府之间的一种动态博弈过程;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承接中小企业产业转移是促进就业之本,是增强西部地区经济活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服装生产在国家服装市场生产与出口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出口创汇中创造了很多利润。但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市场准入与关税减免方面受到一定阻碍,利润的增长空间逐步缩小。因此,我国服装行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快产业升级,创建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以互联网、IPTV、手机媒体、博客、SNS社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陆续进入传播领域。新媒体既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新的手段和方式,也给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倚重品牌传播的服装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浪潮下,武汉作为中部的战略支点,形成了以四大支柱和六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产业布局在五大聚集区,区域内产业集群体制逐渐完善。本文应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武汉制造业优势,针对现状剖析了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探讨思路,为武汉发挥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IPTV、手机媒体、博客、SNS社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陆续进入传播领域。新媒体既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新的手段和方式,也给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倚重品牌传播的服装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7.
关于培育区域性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区域性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 ,对区域性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培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指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应注重的两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绍兴纺织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发现绍兴纺织品服装具有比较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而构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原因是绍兴的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市场广阔、投资环境良好。绍兴纺织产业面对仍然存在的劳动力素质低,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R&D投入比重持续偏低等问题,其竞争优势正在受到严重冲击。提升绍兴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产品科技附加值,提升出口竞争力;树立绿色纺织意识,加强绿色管理;开拓新兴市场,多渠道多方式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19.
张君 《商》2014,(45):210-2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分工的深入,全球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我省在承接海外产业转移已然是常态。而国内沿海发达省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压力也在积极寻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部分产业。我省作为中部要省,在此轮承接中面临机遇与挑战。我省承接的这几年有成果也有代价,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关键以优化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探究来解决日益矛盾的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产业Hoover系数来构建产业静态区域集聚指标,并将其拓展为动态模型以描述东部城市的产业转移趋势,从工业基础、制度环境、消费市场等角度分析重庆在承接转移产业具有的优势,并选取单位企业工业产值分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从而确定重庆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时,应将重心置于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