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艺设计是应用美术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在平常教学中,该课程的作业一般以纸面作业为主,其中大量的临摹必不可少。这种临摹型作业的目的主要使学生熟练使用各种绘图工具,锻炼手上功夫。但作业形式单调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养成磨画之陋习。这样的作业受了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压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因此,必须改变作业设计的现有状况。  相似文献   

2.
王娟 《北方经贸》2014,(10):261-261
学习一门画科,临摹是十分重要的,从中可以习得相关的很多知识。本文着重分析宋人工笔花鸟画临摹在中国画本科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明确中国画本科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方向和着重点。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4,(2)
临摹与写生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临摹是学习的第一道门槛,中国山水画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关系到中国画延续的问题,古人把临摹的范本称之为"粉本",对待它是格外的珍惜,这就是学习中国画的第一步。如何去创造,表达自己的语言形式特点等内心的根本问题,就必须去写生,通过临摹运用到写生,在写生中体现出来,从而进行创作。临摹与写生的关系,是中国山水画的传承延续问题,是创造的根本性问题。本文以近代国画前辈们的例子以及自己学习的观点讨论临摹与写生的重要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美琳 《商》2012,(21):143-144
学术界和司法实务中对于临摹是不是复制,临摹字画是不是作品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临摹"的事实定位和"临摹字画"的著作权法定位上没有定论。本文通过对临摹这一事实行为进行界定,在探究其行为属性的基础上,讨论了临摹字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阐释了临摹字画的可著作权性。针对"临摹字画独创性判定过程中存在悖论"这一质疑,提出应当对无限逼真的临摹字画,临摹作品以及低水平临摹字画进行分情况讨论,最后探讨了临摹作品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超越世俗     
我自幼喜欢涂鸦,儿时临摹过水浒连环画中的鲁智深,形神肖似,旁人看了都惊叹不已,这或许就是我今天画罗汉的初心。考取中师后,我将绘画的喜好重新检点起来并一直画到现在。读博期间,更是围绕绘画创作理论研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画理梳理,继而促使我在绘画理论上逐渐构建出一套与绘画创作遥相呼应的体系,并在文人绘画的文脉延续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相似文献   

6.
田芹 《商》2013,(7):296-296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启蒙性教学,启蒙时期学习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形成的习惯最难以改变,甚至对于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教师的细心引导,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一、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英语书写习惯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而是通过有意识有计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不良甚至是错误的英语发音习惯很可能自他们学习英语之初,就已经产生了。所以,语音教学的难处就在于如何事半功倍地、突破性地改善学生的英语发音。有针地性的教学方法则可有效应对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沉淀,"琴棋书画,笔墨丹青"造就了众多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成为古代文化阶层的必修课。一幅好的字画出世艳惊世人,必将流传千古,"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便是此道,北宋张舜民更在其《跋百之诗画》中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好的字画出世艳惊世人,必将流传古,"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是此道,北宋张舜民更在其《跋百之诗画》中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然而当今繁华盛世,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书画之道古风不再,快餐文化盛行,实乃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实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关键,应该从以"听"作为培养交际能力的途径,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采用分阶段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在学习中锻炼交际能力,采取以课堂环境促进对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等具体方法,并且在教学中注重交际能力培养中的文化差异,来促进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郁跃进     
《上海商业》2011,(4):72-73
字青云,1958年生于苏州,受吴文化熏陶,自幼爱书画,师从沪上陆一飞先生、娄东邢少阑先生。经名师指点,从临摹古今名作入手,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基础,擅长画梅、兰、竹、  相似文献   

11.
用当地年轻人的视角观察当地消费习惯,TBWA在"上山下乡观中国"活动中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现象,揭示了品牌在二、三级市场的不同机会。  相似文献   

12.
外销画秘史     
倪月菊 《中国海关》2010,(10):34-35
2001年9月,广州博物馆举办了以"外销画"为专题的展览,并出版《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调》一书,开始引起了众人对外销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物理教师看来,"3+x"综合科目中的实际问题,越来越简单,但实际上对学生却存在着新的困难,问题在于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已经习惯于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习惯于抽像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而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加强物理图像情景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青春     
《连锁与特许》2008,(4):93-93
青春像一首诗,诗的结尾是最美好的篇章。 青春像一朵花,开到最烂漫的季节是生命的光华。 青春像一幅画,画中风景帮我记忆过往。 我呆着那些过往,那些泪啊,在青春里彻底沦陷,不可轮转。 我们一定要成长,不然怎么知道握着爸爸的手号温暖。  相似文献   

15.
与众多大师一样,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同样经历了模仿之路。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几近乱真。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广泛的声誉。在同行眼中,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优秀的画匠而已。后来,张大千拜到国画名家曾熙先生门下。他把自认为临摹的得意之作拿给曾熙先生看,老师总是摇头不语。一次,张大千随意画了一幅荷花,自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便信手置于案头。这幅作品被曾熙先生看到,他竟爱不释手,连声夸奖这是神来之笔。张大千很是不解:那画是即兴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为在校生的必修课程,"耗时低效"一直困扰了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观察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朗诵是其缺失之一。要想学好英语,朗诵是一条必经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7.
黄碧丹 《商》2013,(12):387-387
休谟将因果关系观念的产生归于一种"想象上的习惯",用他的话说:"我们来不及反省,习惯就已经发生了作用。"这种因果性批判动摇了推理的必然性;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我们有什么理由从对个别事例的观察中引出普遍性的结论。根据"休谟问题",本文对社会科学中因果推理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旨在追寻科学的道路上,保持一种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获得知识的跨越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工笔人物画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由于中学基础课中内容“多”、课时“杂”、时间相对较“短”。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绘画技法,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下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临摹工笔人物画是国画专业教学里的主要课程之一。由于中学美术教学课时少、时间短,所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自描、色彩的临摹一定要统筹安排。首先,要从临摹传统题材人手。要选择格式严谨,程式性强的《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以及陈洪绶、任伯年等的优秀作品做范本。  相似文献   

19.
《创业家》2011,(8):62-62
学校培养人就看四个:第一是兴趣,第二是习惯,第三是性格,第四是格局。这跟做投资、创业太像了。我想起2005年的时候,那时候牛文文还在做"未来之星"评比,那次李彦宏是第一名,我是第二名;今天李彦宏变成了巨星,我变成了星探。所以每个人命运是不一样的。我做过创业,又做过投资,从角色转换的角度讲一点体会。我觉得,做企业的人更多地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茹桂 《中国品牌》2010,(7):128-128,F0003
岳崇,字醉石,号终南山翁,陕西长安人。自幼酷爱书画,偶得《芥子园画谱》昼夜临摹,与日见进。后坚持习书至今。其作品多次参加书画大展,1993年荣获全国教师书画大赛一等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曾发表《浅谈书法的"拿来"与创新》等论文十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