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测算了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城镇碳排放,划分了高、中、低排放区域,分析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城镇碳排放是中国碳排放的主体;中国城镇碳排放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年后表现尤为明显;中国城镇碳排放存在很强的区域差异,2008年高排放区域的八个省市城镇碳排放总量占全国城镇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0年~2014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由于在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的不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5,(14)
本文采用STIRPAT模型对比分析了2007-2012年间影响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强度是影响苏南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影响程度依次减弱;2苏中地区能源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3对苏北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城镇化水平、能源强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4.
郝雅洁  王艳艳 《商》2014,(29):193-19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但就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区域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加大,这已成为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非“不治之病”。本文力图从多方面找出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协调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迅猛,纵向比较成绩显著,但横向比较差距甚大,且第三产业的发展仍需加大投入。由于自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省内经济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南北和城乡的差距依然存在,生产布局也不均衡。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改善这些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洁  王萌 《商》2013,(3):228-228
毋庸置疑,作为世界领土第四的国家,中国跨越了很多的自然区,和不同的气候带,因此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区域自然要素禀赋,风土人情甚至语言全部不同,因而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区域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人均GDP为主要分析指标,分析了2005年广西14个市和五大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特征,采用了标准差、离差系数来描述广西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广西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对缩小广西区域经济差异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的地域差异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农村金融地域差异的现状,深入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就当下如何解决农村金融发展差异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梁媛 《现代商业》2015,(4):136-137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的发展中国家。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作了统计分析。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作了统计分析。总结出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思维意识、地理区位的影响及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产业结构、地区发展战略、政府政策的作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一直存在,但区域差异的不断扩大则是在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已引起政府部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思考和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不仅会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我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如何有效健康地缩小区域经济的差异,以及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一直存在,但区域差异的不断扩大则是在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已引起政府部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思考和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不仅会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我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如何有效健康地缩小区域经济的差异,以及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创业活动开展区域差异性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议,期冀能为科学制定促进区域创业的决策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创业活动开展区域差异性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议,期冀能为科学制定促进区域创业的决策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Theil指数研究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0—2010年间碳排放强度分布及其差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总体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反映了近年来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存在增大的趋势,且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增大造成的;中国四区域间碳排放强度呈现"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地区间碳排放强度差异不断扩大,一方面增大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为不同地区间在节能减排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0-2011年江苏省能源消耗数据及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碳排放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基于STRIPAT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江苏省整体还是各省辖市,碳排放均呈上升趋势,但碳排放强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数量、第二产业比重、碳排放强度和人均财富是影响江苏省碳排放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刘建军 《商》2014,(8):62-62
区域差异是一个宏观综合量,政府每年都会根据我国呈现出来的区域差异,来制定相关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虽然得到了整体的提高,但是区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对我国经济长久发展来说傻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战略管理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因素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选择,并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及对策,探究出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差异与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区域经济问题的核心,河南省在其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过程中,其非均衡性逐渐显现出来,对其内部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区域经济差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随之产生关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问题.对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研究,应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并针对不同的确认情况进行相应的计量与记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区域消费者行为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区域消费者行为的TOFA模型,并提出了中国市场区域营销的五个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