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即"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不得低于150%。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78.9%。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即"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不得低于150%。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78.9%。  相似文献   

3.
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表明银行仅靠资本不可能解决流动性问题,同时提示我们准确地揭示不良贷款比率变化的原因的重要性。本文将因素分析法和贡献度分析法结合起来,选取2001—2007年国内四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真实变化及其相关数据,分别讨论不良贷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在样本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中的贡献程度,挖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真实原因,为银行经营者与监管机构提供相关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近年来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基于贷款余额的大幅扩张,不良贷款率是滞后于经济周期的变量,并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具体计量不良贷款率滞后经济周期的阶数,提出商业银行应该具备反预期归一化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7,(2):17-17
浙商银行是我国第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首家总行设在浙江、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开业两年多来,浙商银行充分发挥历史渊源优势、人才优势、民营银行机制优势和后发优势,致力业务创新,坚持特色经营,在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开局良好。到2006年末,全行总资产366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02亿元和21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0,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和不良贷款率等主要相对经营指标在全国同业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明显上升的不良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的风险管理挑战。商业银行应该健全与自身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各类风险的能力。文章基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运用数据来分析当中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提供有针对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受到不少挑战。通过截取2008年3月到2014年3月的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季度值和银行家信心指数,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银行家信心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与假设是一致的,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越高,银行家信心指数就越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越低,银行家信心指数就越高。因此,可以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入手,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率,明晰银行产权问题,提升银行工作人员从业素养,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等方式,有效约束不良贷款,从而使银行家对于银行前景持正面的态度,更加促进了银行良性循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贷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金融体系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量产生。虽然历经多年的资产剥离、清收、重组、核销等多种手段,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但诱使不良贷款发生的根源依然存在,特别是近两年来不良贷款的反弹趋势凸增。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良贷款产生的内外部原因,提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商》2012,(20):16-16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三季度消费信贷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三农"、保障房贷款增速保持高增长态势,不良贷款比例继续控制在较低水平,风险管理和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境内汇总数据计算,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65.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9%;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5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6%。三季度消费信贷增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保障房贷款增速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6):162-163
不良贷款多指有问题的贷款(次级、可疑、损失),是指借款人没能按着原定合同要求履行自己偿还债款的义务,或者有迹象表明借款人按着当前的经济能力不能按着原订合同规定偿还本利的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消化这些不良贷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多方因素下形成的不良贷款直接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短期来看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支撑能力和放贷能力,长期来看对商业银行的资信能力,商誉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不良贷款的增多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通货膨胀、社会危机等等。本文针对中国的不良贷款现状,从内在性入手,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3):195-196
不良贷款多指有问题的贷款(次级、可疑、损失),是指借款人没能按着原定合同要求履行自己偿还债款的义务,或者有迹象表明借款人按着当前的经济能力不能按着原订合同规定偿还本利的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消化这些不良贷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多方因素下形成的不良贷款直接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短期来看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支撑能力和放贷能力,长期来看对商业银行的资信能力,商誉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不良贷款的增多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通货膨胀、社会危机等等。本文针对中国的不良贷款现状,从内在性入手,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其存量的形成有着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金融环境原因。虽然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下降”,但我国不良贷款问题仍很严重。该文对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现状介绍,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得出我们应该从政府干预,商业银行产权、内部治理,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商业银行2018年的相关贷款数据,实证了银行业通过贷款过程化管理,选择贷款成本最小化,能有效地控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研究表明:成本的控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有显著的影响,提高了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管理主动权,能有导向地抑制不良贷款率的升高。进一步分析发现,核算各行业的贷款成本与收入,能得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信贷方案。因此,银行可根据企业特点和经营目标,选择不同的信贷方案,进而改善银行效益。由此表明,在不良贷款率逐渐攀高的背景下,成本控制对管理贷款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2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金融风险问题也逐渐突现.其特性,一是集中在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最终主要由国家承担;二是各级风险和损失都隐式向上级层层转嫁,最后聚集于国家银行总行;三是行政区内的许多资金融通活动都是出于行政需要,明知风险较大,仍要为之;四是人们风险意识普遍较差,社会各方面都想方设法搞金融,但很少考虑可能发生的损失和实际后果;据金融机构统计:湖北省1998年二季度,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达875.49亿元,不良贷款占比43.09%,其中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占比分别为20.32%、18.65%、4.12%.城市信用合作社,不良贷款余额为8.78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为23.26%.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9.94亿元,占比46.97%,其中  相似文献   

15.
姜涛 《中国拍卖》2017,(1):22-23
金融不良资产面临新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自2011年第三季度起,已经连续20个季度持续上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4078亿元至14939亿元,增长了一万亿。不良率从09%增长到1,76%,接近翻一番。  相似文献   

16.
名言新闻     
宏观经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4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最新情况,至6月末,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按贷款质量5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597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比例下降2.65个百分点。央行行长助理李若谷称,4大国有商业银行按5级分类法的不良资产比率为28%左右。此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增速已明显加快。截至8月末,4大银行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5339亿元,同比多171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107亿元,同比多增1242亿元;外汇贷款扭转了1998~2001年连续下降的状况,比年初增加28亿美元,同比多增57亿美元。预计4大银行全年贷款将新增7300亿元,比去年多增加890亿元。  相似文献   

17.
孙青茹 《商》2013,(16):129-129
存贷比作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业日常流动性和风险控制的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存贷比指的是国内各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的余额与存款的余额之间的比率,目前在国内这一比率被规定为最高不得超过75%,与此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也通过谊指标检测自身抗风险能力和收益能力,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以表内业务即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为主,更高的存贷比也直接意味着更高的盈利能力和与此带来的更高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6):204-205
在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个国家的商业银行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逐渐增多,影响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也积累的巨额的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20世纪末,我国4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惊人的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也已经超过了30%。从那时起,我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不良贷款是经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银行成本效率反映银行效率的高低,效率的高低反映的是银行的办事效率,从而可以影响银行对贷款的管理水平,进而影响银行的不良贷款。本文就是基于这个理论基础,采用线性规划模型(DEA)来求解银行的成本效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来分析银行成本效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样本,通过构建商业银行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控制上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创新方面能力不足,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成长性比较弱。我国商业银行应在贷款的发放和贷款的质量上,加强控制,降低不良贷款率;在钟新能力上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金融创新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其成长性。  相似文献   

20.
贷款是银行用于支持经济的一大要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逐渐现形。然而随着近期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经济调整的影响下,不良贷款节节攀升,贷款的质量问题又已经逐步成为困扰银行发展的一大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成因入手,来进行商业银行面对节节攀升的不良贷款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