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泉 《国际贸易》1999,(5):20-22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关系的不断改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也得到迅速发展,并达到了一定规模。1994年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成立,启动了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全面合作机制,这对进一步探讨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新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裘致远 《中国市场》2010,(49):214-214
本文基于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从合作模式的转变和互补性意义的角度阐释了中非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并结合国际贸易形势、非洲的投资环境和中国企业自身的缺陷等,分析了目前制约中非经贸合作的"瓶颈",在简要阐述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应对中非经贸问题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非经贸近60年的发展,中非之间政治与经济联系都日趋紧密。从中非经贸关系着手,回顾近30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概述中非经贸关系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变化,从外媒的评述理解现阶段中非经贸发展的概况,分析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达加斯加是我国"一带一路"计划合作国家之一,中马政治互信,交流顺畅,近年来中国一直是马达加斯加第一大贸易伙伴,研究中马双方政治和经贸合作方式、现状、经贸特点可以总结发现规律,了解双方政治合作现状,对经贸合作发展方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尚鸣 《大经贸》2009,(6):56-57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加深中欧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第一次中欧经贸对话不同的是,“务实”和“双赢”成为第二次中欧经贸对话的关键词。5月8日,中欧双方在“危机时期促进商业机会,通过贸易和投资开放刺激经济重振”的主题下,围绕贸易与投资等七项议题展开讨论,就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对于中欧双方来说,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帮助各自经济尽早恢复。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  相似文献   

6.
中俄建交已60年,这60年中,两国政治关系日益成熟,互利合作途径不断扩大,务实合作成果日益丰富,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相互投资、石油、贷款等一系列合作保持良好的势头,中俄经济处于互利共赢的一个双赢局面.然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两国的经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认为,金融危机给两国既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双方应该迎难而上,加强合作,努力将中俄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后危机时代辽宁省与俄罗斯地区合作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贸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同中国东北地区的经贸合作方兴未艾,俄罗斯不断表达与中国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合作开发的意愿。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但两国经贸合作健康发展的基本趋势并未改变。特别是在2009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之后,两国毗邻地区合作成为中俄互利合作的新增长点,为辽宁省与俄罗斯的合作提供了很多机遇。一后危机时代中俄地区合作的新动向始于2008年9月的全球金融海啸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哈尔滨市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胡主席访问韩国,双方领导人的友好会晤将把两国经济合作推向新的阶段.在两国经贸稳定发展的环境下,哈尔滨市迎来了对韩经贸科技合作的新机遇.以产业互动合作为依托,不断拓展对韩合作空间,实现哈尔滨市对韩交流合作的新突破,是当前哈尔滨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加深中欧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第一次中欧经贸对话不同的是, "务实"和"双赢"成为第二次中欧经贸对话的关键词.5月8日,中欧双方在"危机时期促进商业机会,通过贸易和投资开放刺激经济重振"的主题下,围绕贸易与投资等七项议题展开讨论,就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政府倡导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会议"已经在北京闭幕.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中非经贸领域的合作,是中非论坛的两大主题之一.非洲资源非富,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非洲国家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经贸关系进一步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自2001年7月起,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层会晤频繁,特别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经贸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当前形势下,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认真研究中俄经贸合作的新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深层次的合作内容、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已成为目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卢小平 《大经贸》2005,(11):26-27
今年7月中欧经贸(广州)论坛定址广州。10月13 日,首届中欧经贸(广州)合作论坛如期在广州举行。中欧双边约300名政要、学者及著名企业总裁齐聚广州鸣泉居,共同探讨双方经贸合作与发展战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作了题为“广州与欧盟经贸合作现状与展望”的主旨演讲,希望广州未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总部经济、服务贸易、科技文化等五方面与欧盟加强合作。以2003年10月中国与欧盟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重要标志,中欧双边关系近几年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双方相互的投资合作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由来已久,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就是双方经贸与文化往来的有力见证。在经贸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形成了较好的历史基础。自2000年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SCO)的成立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规定农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加强。随着非洲地区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美欧等发达国家开始积极调整对非经贸政策以应对中国在非洲经贸关系中地位的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中非经贸政策安排将面临欧美国家的挑战。与非洲经贸关系有着制度性整体安排并卓有成效的当属欧盟与以非洲国家为主的非加太地区签署的《洛美协定》,其可以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将深入梳理、分析《洛美协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核心内容,并对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安排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2004年1月1日中央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CEPA文件正式实施以来,苏港双方经贸合作势头发展迅猛,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和层次日益提高。去年6月我省在香港成功举办“苏港合作促进周”系列大型经贸活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省外经贸厅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积极促进双方加强经贸合作的协议。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两年来,我省与香港的经贸合作交流日益活跃,合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庐平 《大经贸》2002,(9):90-92
随着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和两国首脑定期会晤,在解决政治互信问题后,双方经贸合作步入快车道。俄罗斯社会和经济正在发生新变化,为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新机遇. 2001年n月,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对俄经贸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步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两国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取得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成果。双边贸易额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迅速回升,已经达到了金融危机前水平。后金融危机时代,两国经贸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双方应充分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并充分发挥合作优势,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投资,扩大科技和创新合作,不断发掘双边合作中新的增长点,进而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全力进行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之时,应运用泛空间的思维模式,以跨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解决中俄经贸战略升级问题。要着力完善双方政府间对应机制,制订一系列支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的有关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职能,把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意见》的出台,给日益深入的黑龙江省与韩国经贸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自身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影响黑龙江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承接韩国相关产业转移;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对韩经贸合作发展;加强双方的深层次往来与交流等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海合会成立之初便同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开展了在经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40多年来,双方的经贸合作在亲密友好关系下持续发展,谱写出了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美好篇章。文章首先对中国与海合会六国近年来的经贸合作情况,尤其是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直接投资以及中国在海合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其次,结合当前新形势分析了双方经贸合作存在的新机遇、挑战和问题,探寻未来合作潜力;最后,从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着力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及加大金融合作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