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与市场发展的密切联系下,我国基金对于市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显现,特别在2007年基金投资行为与市场变动之间形成共振效应更加突出。作为最具规范性和机制健全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成为中国股市理性投资者的代表,并在中国股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结合带有随机波动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研究投资者情绪、货币政策和股市泡沫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及其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显著性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货币政策与股市泡沫之间存在很强的时变性和脉冲响应,在不同时期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泡沫的脉冲响应是反向变动的,而货币政策对股市泡沫的脉冲响应则是同向变动的。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货币政策应适当关注股价;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股指期货终于在4月16日正式推出,这是中国股市的一场革命。中国股市从此结束了有着20年历史的单边市,中国股市从此进入到双边市时代。中国股市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做空机制,投资者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论是做多还是做空都可以赚钱,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因此而提高,中国股市本身也有望从非理性向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游家兴 《金融研究》2008,(4):161-173
本文以2000至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中国股市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为研究切入点,考察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反应模式及其对股票收益的时间可预测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相对理性,而个体投资者更为强烈的反应过度将整个市场推向过度反应的非理性状态;在中长期内,个人投资者逐渐走向理性,而机构投资者由于对新信息存在一个反馈调整的渐近过程,在其主导下,市场整体表现出反应不足。  相似文献   

5.
“股市困境”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6月至今的“股市困境”无疑是目前市场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股市困境”实质上是股票价格向其内在价值的回归,是对2001年之前股市非理性繁荣的一种调节。这不仅没有背离股市“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对于股市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真正走向成熟的契机,具体表现在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投资者理性培育、投资者信心恢复以及股市制度创新的促进上。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救市”,或者是制造一个牛市,而是真正抓住“股市困境”的良好契机,推动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股票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并且普遍存在投资偏差问题。这种偏差包括投资者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认知偏差、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估计偏差、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管理偏差和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偏差。研究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对提高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以及推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李鹏 《时代金融》2014,(8Z):153-154
截至2013年底,中国沪深两地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489家,总市值23万亿,流通市值接近20万亿,股票有效账户数达到1.32亿。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壮大,中国股市正从不规范和政府主导模式逐渐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迈进,股市的影响因素也由偏重政策影响向市场因素影响的方向转变。本文将以独特视角从中国股市诞生开始对影响股市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影响股市因素的变化趋势,以供广大股市投资者和决策者借鉴。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并且普遍存在投资偏差问题。这种偏差包括投资者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认知偏差、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估计偏差、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管理偏差和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偏差。研究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对提高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以及推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截至2013年底,中国沪深两地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489家,总市值23万亿,流通市值接近20万亿,股票有效账户数达到1.32亿。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壮大,中国股市正从不规范和政府主导模式逐渐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迈进,股市的影响因素也由偏重政策影响向市场因素影响的方向转变。本文将以独特视角从中国股市诞生开始对影响股市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影响股市因素的变化趋势,以供广大股市投资者和决策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市的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脱离中国实际。脱离实际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近年来股票市场的运行态势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现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真实评价近年来中国股市的状况,调整监管与发展的思路,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制订合理的政策措施,控制潜在的金融风险,从根本上引导中国股市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1月6日到7日在北京举行。针对广大投资者关心的股市问题,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股市"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温总理关于"提振股市信心"的讲话,一度给股市带来信心。1月9日、10日,上证指数分别上涨了62.49点、59.85点,两天累计120点的上涨,这在2011年全年的行情中都不曾有过。这也足见市场对温总理"提振  相似文献   

12.
股票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并且普遍存在投资偏差问题。这种偏差包括投资者对股票价格波动的认知偏差、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估计偏差、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管理偏差和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偏差。研究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对提高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以及推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13,(23):8-8
股市跌破2000点大关,孰之过?现在的投资者,已经接受了管理层不断进行的风险教育,拼命用脚投票,抛盘如雨,割肉比赛现在进行时。或许管理层认为市场化就不能救市,应该任由股市暴跌,但本栏认为,市场化也应该维护股市稳定,美国股市也救市,A股市场更应该体恤普通投资者。  相似文献   

14.
田野 《云南金融》2007,(4):23-24
众所周知,股市是一个投资场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风险。猪年头两个交易日中国股市的大涨与大跌就再度提醒投资者,要想在股市中有所收益,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投资心态。理性投资方能获得股市“红包”。  相似文献   

15.
王文 《金融博览》2002,(12):22-23
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11月5日联合公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一个长期封闭的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引入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举措,它表明管理层在坚定不移地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推动市场更为理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即使是高度市场化运作的证券市场,在不可抗力的因素作用下也会出现非理性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运用“看得见的手”消除市场失灵。在中国证券市场即将解决股权分置这一股市发展中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时期,尽快设立证券市场平准基金以稳定市场和投资者预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发展资本市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投资决策行为的成因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显示:在弱式有效的股票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前期信息认知偏差和后期心理判断偏差是造成其非理性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前者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噪音信息干扰以及投资者信息判断偏误造成,后者是投资者个人心理误判所造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实况,文章从内外部两个层面提出规范监管主体行为,实现理性监管;规范证券中介与上市公司行为,实现理性经营;规范投资者行为,实现理性决策三大对策来减少我国股市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决策,最终形成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博览》2008,(3):8-8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在接受路透等九家境外媒体的联合采访时表示,市场的调整是各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好于预期,这是支撑市场的根本因素。但预计今年“股市波动会成为基本的常态”。中国的投资者结构和国外不一样,市场60%左右是个人投资者,这就决定了市场有不理性的地方,这就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略。采取合规合法的手段维护市场稳定,这既合乎情理,又合乎监管规则。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投资决策行为的成因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显示:在弱式有效的股票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前期信息认知偏差和后期心理判断偏差是造成其非理性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前者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噪音信息干扰以及投资者信息判断偏误造成,后者是投资者个人心理误判所造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实况,文章从内外部两个层面提出规范监管主体行为,实现理性监管;规范证券中介与上市公司行为,实现理性经营;规范投资者行为,实现理性决策三大对策来减少我国股市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决策,最终形成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政策要揽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坚持依法治市,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坚持资本市场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