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股票、股指期货跨市场信息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推出后,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信息监管成为金融监管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结合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的风险关联特性,研究信息在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传导的一般规律,并分析了跨市场信息监管在信息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分析比较了海外证券市场跨市场信息监管具体运作体系,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殊性提出我国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信息监管框架、流程和以跨市场信息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黄金期货顺利上市后,今年期货市场的热门品种——股指期货的筹备情况更加受到投资者关注。据悉,上月在上海挂牌的股指期货市场监管协调小组办公窄已开展工作,建立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协作体制所需技术系统和信息系统是当前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金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具有高度关联性,对金融期货与现货实施跨市场监管,成为金融期货与现货跨市场监管的法律问题。完善跨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必须在分析我国金融期货跨市场监管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跨市场监管主体和具体机制建构,并完善相关的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股指期货的跨市场监管更多地体现为政府主导型,加之法律法规繁杂、位阶较低,以及交易主体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跨市场监管存在制度障碍.本文从跨市场监管的制度供给、法律体系的基本架构和损害救济的原则遵循三方面,实现在跨市场监管中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风险与监管制度现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完善三级风险监管模式、建立健全实时风险预警系统、实现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联动监管、建立健全市场突发情况应对系统。本文认为虽然股指期货的潜在风险比股票现货市场要大,但只要管理层能够采取合适的科学的监管方式和办法,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从而发挥股指期货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建立完备的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是推动股指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股指期货市场的规模和参与者结构等基本特征与现货市场紧密相关,建立和发展股指期货市场必须充分考虑现货市场的实际情况。期现套利机制的存在保证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的有效形成,不会改变人们对于现货市场走势的预期。  相似文献   

7.
股指期货交易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也是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开闸之举,它的顺利实施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通过完善期货市场立法,确定市场进入与会员管理制度,设计股指期货合约,建立期货公司内控制制,加强监管协调等方面,建设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8.
股指期货创新中的投资者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的推出,在交易机制和违规行为等方面,均对投资者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股指期货创新中的投资者保护应成为其应有之义。本文认为股指期货在杠杆交易、双向交易和到期日制度方面会对投资者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在信息敏感性和跨市场联动性等方面也会对投资者造成影响。当前股指期货市场对投资者保护主要从投资者适当性,风险揭示和保护基金三方面着力,有待扩展和深化。本文在借鉴美国、日本、香港等成熟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立法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股指期货投资者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准确判断股指期货的价格关联性对防范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维护股指期货市场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溢出指数和多元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存在显著的价格关联性,且不同子市场间的关联在样本期内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沪深300股指期货与市场的关联性最高,是市场上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播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知情交易者而言,期货市场上的收益大于现货市场,因此知情交易者率先考虑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期货市场会先吸收最新的信息,再传递到现货市场上;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且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引导力度均大于股票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引导力度;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是相互的,差距的力度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有效市场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股指期货交易市场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分布特征然后依据GARCH模型、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比率分析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具有很高的持续性,但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市场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运作过程当中面临着交易主体结构风险、股指期货品种风险以及政策干预风险等特有风险。目前我国的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体系并不足以完全覆盖和管理这些特有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采取应对策略,应健全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防范股指期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加强微观层面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提升微观审慎监管力度,共同构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长效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物     
《证券导刊》2008,(35):5-5
证监会主席助理:股指期货将作更谨慎安排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18日表示,将更加稳妥推进期货市场创新。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在股指期货合约设计、风险控制、风险监管、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实施更谨慎的制度安排。根据股票现货市场变化和股指期货模拟  相似文献   

14.
对中证500股指期货的动态价量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中证500股指期货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为投资者和监管者分析和预测市场行情提供分析依据。研究发现投资者和监管者可以通过显性指标的观测来预测隐性指标的走向,根据收益和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同时预防隐含风险的冲击,监管者做好预防风险走向极端的准备,提高风险监控和市场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引入虚拟变量、市场因素代理变量和股指期货同期交易数据建立ARMA-GARCH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股指期货交易管控政策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不显著,股指期现货间波动传递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股指期货加大现货市场波动性的观点不成立。我国应继续推进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专业培养,加强过程监管,鼓励风险可控的适度创新,引导股指期货在资本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作为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已经成为发达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股指期货风险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各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监管模式、风险管理特征和相关制度,以此为鉴提出了我国加强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联动中的瀑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树喜 《济南金融》2007,(10):55-58
股灾期间,投资者会选择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卖出合约以转移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合约的大量抛售会造成股指期货价格超跌并引发指数套利,而指数套利行为又会将卖压传到股票现货市场并引发股指的超跌,如此恶性循环,使得股价与期价互动,如同落入湍急的瀑布之中。我国拟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阐明瀑布效应的形成机理,为防范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可能产生的风险联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推出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基金风险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能为投资者带来一种新的具有杠杆效应的投资工具,也为我国的股票市场基金提供了一种规避市场风险的管理工具.本文通过模拟不同的股票指数价格运动路径,讨论了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基金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在实际应用时,还要注意其他的相关风险以及我国期货市场缺乏做市商制度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A50股指期货对我国内地股市波动性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异地上市不仅会对本土股票主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而且涉及到本土市场金融定价权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建立ARMA-GARCH和ARMA-EGARCH模型,研究了新加坡富时A5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指期货异地上市减缓了信息向我国股市的传递速度,并且使得旧信息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持续性增强.面对股指期货异地上市带来的影响,加强跨市场监管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还应加快完善本土股指期货制度,保护本土市场定价权,降低异地上市股指期货对本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股灾期间,投资者会选择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卖出合约以转移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合约的大量抛售会造成股指期货价格超跌并引发指数套利,而指数套利行为又会将卖压传到股票现货市场并引发股指的超跌,如此恶性循环,使得股价与期价互动,如同落入湍急的瀑布之中.我国拟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阐明瀑布效应的形成机理,为防范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可能产生的风险联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