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奇诗撷趣     
藏头诗著名诗人艾青80岁生日时,诗人刘章写了一首《贺艾青八十大寿》:“艾子初萌三月天,青青芳草满人间。诗家自有留春笔,豪气凝成珠玉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仰之情, 把诗中各句开头的字连起来,即为“艾青诗豪”。叠字诗叠字诗的特点是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用两次。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过这样一首叠字  相似文献   

2.
广告与诗歌     
我国的广告文化源远流长,有精彩的短文,幽默的告示,更有趣的是古代名家的《广告诗》。诚然,我国古代并无《广告诗》一族,但有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却起到了效果绝好的广告作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首诗对兰陵酒的色,香,味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诗歌流传之处,无不令人神往兰陵美酒。 杜甫身居成都之时,曾有一首赞颂大邑县所产白瓷的诗: 大邑白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酒家白瓷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这首诗也是诗人在酒兴中所吟,对大邑县所…  相似文献   

3.
七绝二首     
这是两首以七言绝句为载体,通过描述乡村风貌和凡人不凡而言景言情的好诗。首先我们来看《无题》诗。首句,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金风透过薄雾吹拂着垂柳是那样的清爽。二句,诗人欢快地描述:池塘里,鱼儿不时窜出水面,激起阵阵涟漪,朦胧的月亮摇曳在水中……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一种视觉享受的话,诗的第三四句则转承到对听觉和嗅觉的美感里:“秋虫吟唱蛙声里,沉醉清香不返家”。蟋蟀低吟,蛙声断续,稻浪滚滚,稻香淡淡扑鼻而来。与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难怪诗人要沉醉清香,留连忘返。全诗辞藻平实而华丽,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  相似文献   

4.
本文摘自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在2013年4月发表的文集“闲来笔潭”退后的心态《诗经》里有这么一句诗,“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理解说的是,作为政治人物都有开头,有个好结局不容易。人生是一个过程,有上坡、有高峰。但最终都要落幕,这是规律。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两首很有名的看花诗,写的都是宦海沉浮。前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牢骚满腹;后一首《再游玄都观》,春风得意。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上海文艺出版社新问世的上海诗人诗丛中,诗人赵笑平的新诗集《因为有了这条江》一经读去,不同凡响,令人振奋。古往今来,每一首诗都是诗人的心血结晶,为一句诗,语不惊人誓不休,反复推敲,千锤百炼。中华民族五千年风云,每个历史阶段,总有诗人辈出。不少杰作引起当时社会关注,震撼了读者,牵动了时代。《因为有了这条江》这部新诗集的作者——诗人赵笑平,他的诗在黄浦江边写成,徜徉在黄浦江上,带有母腹的温暖与母乳的甘甜,浓浓的海派,几乎没有风花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说:我们可以“以诗疗伤”。这是一种经历了灾难之后的心灵之痛。德国诗人里尔克就说.”诗是人类灵魂的自然祈祷。”看看纽约街头.出现了许多分行字,透露最多的无疑是生对亡灵的哀悼不舍之情。在联合公园上印着一首印第安诗人的《海岸住民之歌》的诗作:“破晓时分我拾掇一束束香柏枝/清甜清甜的气味/枝柯为泪沾湿/那香甜将永存我手。”当人悲伤难抑时。心理医生会建议你读一读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句:“我吐露的话语/我写下的词/随它们不懈的羽翅飞送,/一路永不止歇,/直到在你悲泣难抑的心头落脚。”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诗人的痛若 一个诗人把自己写的一首长诗送到编辑部说:"先生,请您帮我看看,我所有的痛苦都在这首诗里了。" 读完诗,编辑批注道:"你诗里的痛苦现在都跑到我的头脑里了。"  相似文献   

8.
在蜿蜒不息的赣江、抚河下游,与省城呈抱合之势的一块平原之地,赣江和抚河流贯其间,滋养着这片富饶而又神奇的土地,这便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称颂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省首府首县——南昌县。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应运而生的南昌县审计人,凝江河之秉性,纳大地之灵气,在赣抚平原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经济卫士”之歌。  相似文献   

9.
施剑南 《活力》2005,(10):136-13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所谓“最得风人深致”,是指诗人言情真挚感人、写景鲜明生动、风格朴素自然。它出自《诗经·秦风》,但又不同于秦风慷慨悲壮、粗犷质朴的格调,而是写得情思迷离、意境空灵,每次读的时候都令人心生许多感动,与之产生共鸣。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10.
专门用来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促销国的的诗歌,称之为广告诗。广告诗是众多广告中的一朵奇葩。因其句式整齐,工于韵律,生动形象,引人遇想回味,易于记忆,便于流传,故能起到其他广告形式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以诗作广告,古已有之。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感来唬抛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虽不是特为的广告诗,但他寥寥数语,就使兰陵美酒的色、香、味跃然纸上,其形象生动,使人不饮自醉,真是一首极妙的广告诗。山东兰陵酒托名此诗,享誉遍进,真是酒以待传,其广告功效之大,难…  相似文献   

11.
乐书     
宗璞 《秘书工作》2012,(12):52-53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2.
《冶金企业文化》2006,(5):22-22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16岁那年来到长安拜见顾况。顾况是当时很著名的诗人,他漫不经心地打开白居易的诗稿,读着读着,被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小诗吸引住了,不禁高声朗读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特别欣赏这首诗的独特意境:野草的生命力无比顽强。作为一个人,不也同样像野草那样,在逆境中顽强地斗争,倔强地生存吗?正因为有了顾况的介绍,白居易的诗名从此传扬开来。白居易以诗扬名  相似文献   

13.
写一首诗给审计这首诗热烈而真挚把神圣写进诗里把信念写进诗里让苦辣酸姗充实诗句让天涯海角充实诗句以风雨兼程为语汇以辛勤耕耘为旋律让朋友多读几遍以赞同消除曲解诗中的爱深又炽诗中的情浓又细写一首诗给审计这首诗圆满而流利无私奉献是诗的意境奋力拼搏是诗的气质除峨秀去浊是诗的诗眼巩固堤防是诗的宗旨将热血和汗水乃至生命都熔铸在诗句里写一首诗给审计这首诗要写一生一世诗中不写都市美知梦诗中不写青春不多时诗中不写金玉满堂时人羡诗中不写温馨爱情许来迟诗中只写八个字情系审计矢志不移写一首诗给审计这首诗深刻而朴实让亲人多…  相似文献   

14.
范跃东 《数据》2007,(6):50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朝的崔护《题都城南庄》之诗。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据《唐诗纪事》记载,唐德宗时,诗人崔护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清明时节,融融春日,桃花吐蕊,蝶飞蜂舞,正是踏青好时节,于是便独自一人踏青野游到长安南庄,就是今天的西安郊外曲江一  相似文献   

15.
“见美文就编,见好诗就发。”这是我做报社工作时的一贯思想。曾几何时,从“友竹轩”寄来的诗词楹联几乎首首照登、幅幅照发。读“友竹轩”的诗词总有一种甜滋滋乐融融赏心悦目之感。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诗歌中,有很多诗跟“长安”有关。本文试从唐诗中关于长安的诗入手,分析了长安诗语意象产生的原因,一是长安城的壮美给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诗材,在诗人心中它成为“理想国”式的符号,二是对于自汉赋以来,在歌咏都城中表达自己的见解的传统的继承,三是科举制度的施行使进入长安城成为了诗人的一种理性目标和追求。最后简要分析了跟“长安”有关的两个诗语。  相似文献   

17.
谐趣园     
<正> "鼠牛虎兔蛇龙,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老百姓家喻户晓。古代文人也有的把生肖写进诗,别有情趣。如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生肖诗,当推南北朝时陈朝诗人沈炯的《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跖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每句第一个字嵌生肖,十二句依次列十二属相,生动有趣。在为数不多的生肖诗中,明代诗人胡俨写的一首十二生肖诗,颇有欣赏价值。"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  相似文献   

18.
“见美文就编,见好诗就发。”这是我做报社工作时的一贯思想。曾几何时,从“友竹轩”寄来的诗词楹联几乎首首照登、幅幅照发。读“友竹轩”的诗词总有一种甜滋滋乐融融赏心悦目之感。 见景生妙句,灵气过人。清代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 词采第二》中说,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景是客观存在的,对谁都是平等的。但不是谁都能写出好诗好词来的。即景生情是要富有灵感的。《友竹轩诗词选》的作者,只要有目之所睹,便有心之所思、灵之所感。“古都大理游,  相似文献   

19.
无之韵     
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中虽未见到人,却使读者想象到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爪”之妙。  相似文献   

20.
一首《春江花月夜》成就了初、盛唐之交的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吴声歌曲是长江下游以建业(今南京市)为中心这一地区的民歌,内容多写男女之情,也有城市中商人或长江中船户的生活,带有明显的宫体诗的痕迹。此诗尽管用了乐府旧题,却完全突破宫体诗的藩篱,表现为:语言清新,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富有意境美、诗意美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