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祯俊,绵州人。高级摄影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幼承著名画家杨佩璋先生庭训,即长得蒙孙竹篱先生教诲。九十年代中,入北京画院花鸟画专业班学习,倾情书画,常年浸润砚田,笔耕不辍。作品时见于报端,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多次获奖。潜心研习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画理,注重品味,追求格调,以书入画,大朴不雕。书风画风雄浑厚重,质朴率真,充满阳刚之气。  相似文献   

2.
王明学从政之余,坚持书画创作几十年。这期间,他上过三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拜齐白石幼子齐良末为师,屡得其悉心教诲,书画功力日渐深厚,齐赞他“得先君白石老人画虾之神韵”。他笔下的虾形态各异,豪放生动,与大自然景物浑然一体,创新求变。近几年,他又到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研班深造,其画作领域大有拓宽,作品意境清新,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3.
马马虎虎     
虎为百兽之王,其雄姿猛态早在远古就被人们作为描绘的对象。随着绘画艺术的成熟,唐代烈后出现了一批画虎的名家,流传下来一批有名的“虎画”。虎画成就大,并不是老虎容易画。“画虎不成反类犬”就说明这个问题。画虎不成还有像猫、像牛、像马的。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画虎,但画技却不怎么样。一天,他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在敲门。画画讲究一气呵成,他边答应边草草将身子画上。来拜访的朋友看见他画的虎身倒有点像马。就问:“你画的到底是虎还是马呢?”画家不在意地答道:“马马虎虎吧”_画家把这幅“马虎”画挂在墙…  相似文献   

4.
《秘书工作》2010,(2):F0002-F0002
齐白石(1865—1957),名璜,字渭清,号白石,湖南省湘潭县人。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得益于多方面的滋养。他在继承传统方面下过很大工夫。他对自己喜爱的古人字画,往往要“对临”、“背临”甚至“三临”,通过反复临摹某件作品,领悟其笔墨的表现力,借以提高自己在艺术上的修养。后来,齐白石更钟情于吴昌硕的画。衷年变法,得益于吴氏匪浅。  相似文献   

5.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人们对文房四宝的绝品之——宣纸的形象描绘。根据“造纸术鼻祖”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演变而成的宣纸,它具有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宜书宜画,不腐不蠹的独特性能。为文书典藏、讲道经文、书画精品等的千古传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外国人对中国宣纸的制造秘笈垂涎已久,虽经长期的多方刺探而终不可得。  相似文献   

6.
易英 《潮商》2012,(3):94-96
黄战生的作品主要以荷花为题材,很多人通过传统的笔墨、传统的造型来表现荷花,是想要画出荷花的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实际是被传统的形式所规定的,而黄战生画荷花更重一种趣味。也就是说,在他的创作中,不是表达对象本身,不在于荷花画得怎样,而是他个人趣味在形式上的体现。黄战生不过是借用了传统的题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世界上第一个被克隆的尤物——小羊多莉去世了。世界并没有因为它的去世失去任何信息,因为它是被克隆的产物。但是创造这个“没有新信息的继承”,倒是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进步。   也是不久前,“纪念裘盛戎先生八十五周年汇演”在天津开锣,一大群裘门弟子上演了裘先生的一出出艺术佳作。笔者酷爱京剧,当然又一次在浑厚优美的裘声裘韵中回味了先辈的艺术享受。把眼闭上欣赏才是真戏迷,行话叫“听戏”。一个个弟子都不愧是盛戎先生再现,只是鬓眉稍改,韵味一点不离谱,但是欣赏之余也为京剧之式微顿生感叹。究其原因,可能是众名家的弟子只会将自己克隆成自己心中的偶像,而不能传承其精神。裘盛戎的精神是创造出了裘派艺术,这是个过程,不是结果,那个结果的价值只在于造成票房收益。创新精神才是人类进取的最宝贵的元阳,但现代中国人在科学主义大泛滥的今天将创新只理解为形式的创新,根本没有否定传统踩到前人肩上去的勇气。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白石老人的“虾法”现在已遍地开花,不但可以以假乱真,反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笔法墨法皆是模仿,全无生气,似则似矣,是则不是,看一眼可以悦目,看久了未免生厌。——五十年来对创新精神的摧残,就是从对这“大不...  相似文献   

8.
格兰仕创业之初,我真正的追求不是创业,而是创富。随着企业不断做大,目标才一步步从“富”回归到“业”。现在,我们的目标不再是百强企业,而是变成了百年基业,后者比前者更艰难。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对自己所接触的事物,总是有一定见解的。但是,这种见解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可以称之为主见,有的则是成见、偏见。主见,不是主观主义之“见”,而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之“见”。一个好的审计人是应当有这种主见的。如果像可怜的小媳妇,听了公公的话觉得公有理,听了婆婆的话又觉得婆有理,朝秦暮楚,犹豫彷徨,那就会寸步难行,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尤其在一线工作的审计人员更不能没有主见。否则,对被审计单位的七嘴八舌,有意无意的误导,就做不到茶壶煮饺,心里有数。但是,也有的同志头脑满是成见。成见者,任我不任理的固定之见也。抱着…  相似文献   

10.
亲历管理     
以一个大学教授的身份,到一家民营企业去工作,不是像作家深入基层一样"体验生活",也不是像记者一样"实地采风",更不像一些专家一样到企业去走走看看然后搞咨询,而是一头扎进去,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主持企业日常工作.几个月过去了,我这个讲了十几年"企业管理"的人,仿佛才知道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1.
灵感是策划的催化剂,是创意的启明星.有灵感,就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取得创新性的成果:而没有灵感,则只能进行重复性的劳动,得到经验性的成果. 以画师和画匠为例,二者虽均为作画,但劳动的过程和取得成果的价值却大不相同.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是灵感高度凝练的结晶,千金难觅,足可传世.而那些画匠们,即使匠意再高,能以假乱真,仅此而已,其成百上千的虾和马,却不及白石大师和悲鸿大师笔下的毫发.原因就是画匠们的作品是在凭经验重复,而绝少大师们的灵性和神韵.  相似文献   

12.
灵感是策划的催化剂,是创意的启明星.有灵感,就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取得创新性的成果:而没有灵感,则只能进行重复性的劳动,得到经验性的成果. 以画师和画匠为例,二者虽均为作画,但劳动的过程和取得成果的价值却大不相同.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是灵感高度凝练的结晶,千金难觅,足可传世.而那些画匠们,即使匠意再高,能以假乱真,仅此而已,其成百上千的虾和马,却不及白石大师和悲鸿大师笔下的毫发.原因就是画匠们的作品是在凭经验重复,而绝少大师们的灵性和神韵.  相似文献   

13.
方案营销     
价廉物美的产品已经不能为企业在竞争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了.开发一个好产品,创意一个好概念,提炼一个独特销售主张,让消费者的眼睛为之一亮的独特卖点,这些在营销中的作用固然是举足轻重的,但更重要的是应抓住营销的核心和精髓去开展营销.销售不再是简单地推销产品或贩卖服务,而是要营销“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是不断走出自己阴影的一生. 开创出现代"齐派"画艺术的齐白石,在其辉煌的艺术生涯中,有"一言"、"一行"令世人寻味.一言是他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行是他在九十高龄,进行"衰年变法".前者,可以视作劝人走出别人的阴影,而后者,正是走出自己的阴影.  相似文献   

15.
上海有“大上海”之美称,上海之“大”,并不在城市面积、人口数量或商店规模,更不在口气之大,而是上海人往往能在理性温文、毫不张扬的状态下把事业做大。这意味着上海是中国最有市场化、国际化潜力的城市之一,同时也表明:逐鹿上海滩并不是简单轻松的事情。中海地产上海公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壮大的,“商场如战场”的说法未免夸张,但  相似文献   

16.
你不是卫士,却像卫士一样,守护着“母亲”,以碧血丹心,书写无尽的忠诚。你不是医生,却像白衣使者,心系着“患者”,以满腔热忱,救治每一个“生命”。你不是利剑,却像利剑高悬,驱赶着贪婪,以无私无畏,追求正义和光明。你不是春风,却似春风化雨,蕴育着生机,以特有的色彩,装点春天的美丽。有人问你是谁?你会说:大千世界里,我是平凡的一个;茫茫人海中,我是普通的一员。有人问你是谁?我会说:“母亲”因你而平安“患者”因你而痊愈贪婪因你而逃遁,春天因你而美丽。你是谁?!——献给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周年@谢君  相似文献   

17.
管理是门科学,但更多的是门艺术.但谁见过与生俱来的、不经生活提炼,未经任何塑造的艺术素材呢? 既然是艺术,艺术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管理不是在真空里创造,更不是把理论教科书上拿来“复制”,而是在现实的土壤上去思考和行动,在求真务实、正本清源的道路上准确探索那些靠谱的、实际工作中能开花结果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话与画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 “行”,其经验不在于逻样而在于结果。一 作者:于艳洋 赴娇 为使问题不重复发生,要为部下提供一步到位 思路及制度,就像蒙上眼睛擂三角插头一样,无论 如何做也能插对。作者:金星话与画  相似文献   

19.
李端  马苏夫 《企业活力》2002,(10):46-47
<正>请不要在牛奶里洗澡 有个体育明星在电视上为牛奶作广告,只见他一日牛奶之后,马上陶醉起来,忘情地张开双臂,像《黄河绝恋》中的女战士,也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突然,在他身后出现了飞流直下的白色液体,瀑布似的往下倒。但这绝不是水作的瀑布,而是牛奶汇成的旷世奇观。不知要挤瘪多少奶牛,才能凑够这么多的奶。 说时迟那时快,劝也劝不住的体育明星一个倒裁葱跳下去了,虽未听见“扑通”的声音,但能感觉到,他掉在牛奶里了。为什么要跳下去?要喝牛奶完全可以站在边上喝,放开肚皮,灌饱为止,谁也  相似文献   

20.
大约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动漫广为流行。后来不断出现专画动漫的“工作室”,出版大量动漫画册,受到青少年以至更小的孩子们的喜爱。其实,“动漫”这个词儿,以前谁也没听过。但这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从日本传来,也名之为“漫画”或“卡通”的那种有点像连环漫画的连环故事画。这种画在西方国内早就有了的,如著名的《花生米》和《大力水手》。这种画虽然颇似漫画,但在艺术特性上却有所不同。要将这几种形式的画加以区分,就须从头讲起。漫画开始来自语言。这种画的形式,很古时就有。中国就有,但那时还没有“漫画"这名字,在中国还是以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