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做好就业工作,从长远来看,要逐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体,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也就是说,应加快就业市场化进程,通过劳动力市场,运用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2.
凌娟 《经济界》2003,(1):56-60
一、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晌 加入WTO对我国就业将会产生何种影响?就目前来看,我国就业领域已经矛盾重重,那么世贸组织的准入在此领域所引致的影响就更为值得广泛关注了。从长期趋势看,加入WTO是劳动就业市场化、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及建立长期稳定就业机制的有利契机。但在初期阶段,由于体制矛盾、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矛  相似文献   

3.
沈阳在实施开展10万就业岗位的进程中,发现只有真正将社区建设成灵活就业的载体和基地,才能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顺利渡过难关。那么,如何使社区就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呢?沈阳市劳动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高级职业指导师高凤祥对社区就业问题提出了九点看法: 走结构性社区就业之路。结构性社区就业,即按照社区建设的发展需要,该市市政府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建设座谈会上围绕我国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部署作了重要讲话,其中,着重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是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把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摆上重要位置。张部长强调,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第二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手落实建立市场就业机制的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5.
陈俭 《企业导报》2012,(10):13-1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不理想,失地农民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而且就业的层次比较低;造成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缺乏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还未有效建立;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必须要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服务、加强劳动力培训体系的建设以及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就业人员素质结构走向分析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加入WTO后就业人员的素质结构走向分析 1.我国加入WTO的社会背景环境 进入21世纪的中国,首先面临的国内社会环境就是将完成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造成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这意味着我们的一切资源都要通过市场机制而不是通过计划机制配置,其中包括劳动力资源.完善的市场经济一个重要标志即就业的市场化,也就是说,就业人员的数量配置及素质结构都要由劳动力市场来决定与调节.  相似文献   

7.
理论视角     
就业政策应“堵”为“疏”蔡防在《上海改革》撰文指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以前,我国将始终处于劳动年龄人口高峰,城乡劳动力都将继续增长.这个人口变化的规律是不可回避的,靠抑制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靠企业自行消化,靠地方性就业保护,都只是治水中“堵”的办法.什么是治水中“疏”的办法呢?那就是让劳动力市场发育起来,靠市场来引导劳动力供求.延缓就业制度改革只能缓解近期职工下岗对社会的压力,但同时也妨碍了劳动力市场发挥引导和调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功能,未能解决根本矛盾.劳动力丰富,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比较优势.要把这种资源比较优…  相似文献   

8.
对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的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三级化,在城镇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问题。就业不平等具体表现为农民工限制进入、农民工劳动行为限制、同工不同酬等方面,也包括劳动就业形式及保险和受教育等方面的隐性不平等。造成不平等问题的原因,有体制规定的原因,也有农民工素质较低的原因。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要调整政府的角色和就业政策,建立无差别的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并通过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前,技工教育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发展之路?笔者认为:一、调整办学布局,优化办学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学校已完全取消了长期的统招统分、经费包干形式,技校毕业生将作为劳动力资源到劳务市场介绍就业或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选择性就业,技工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技工教育办学要彻底转变观念,优化办学结构,尽早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与知识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办学机制。一要面向市场,按需办学。要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信息和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10.
观点     
培育市场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唯一出路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提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充分培育劳动力市场。建立劳动力市场意味着劳动力能实现更好的流动,而劳动力的流动将直接创造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力资源配置已趋于完全市场化,人员在地区与待业间的流动不断加强,灵活就业人数加速递增.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状下,灵活就业方式无疑对提高就业率有积极作用,但其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扩大就业必须贯彻促进就业和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起促进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就业的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和市场调节就业的认识,并在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上大胆探索,创新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构建促进就业的责任政府。重点是落实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三个体系”。目标责任体系。面对劳动力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必须坚持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日益弱化,就业艰难和失业危机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实施什么样的产业路线以促进就业?这个战略选择至关重要.当前占据主流的观点认为,我国劳动力丰富廉价,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人口就业,因此应推行比较优势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当前应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这是我国改革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在现今各类市场的培育、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市场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目前,还处于初级发育阶段,劳动力流动也多呈自发状态,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也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已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目前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上半年就业全面好转,已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局部地区岗位空缺数量超过求职人数。有人说,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状况正在终结,中国正面临"刘易斯拐点"。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及就业状况?记者采访了人社部有关方面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真正的市场就业机制还没有形成。城市“二元用工制度”难以打破,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制度性扭曲。一方面,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国企职工难以进入市场就业;另一方面,城乡难以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的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制约目前国企改革的关键因素,并进而成为制约我国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解决的“瓶颈”。因此,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与我国渐进式经济改革过程中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在现阶段,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工资水平一直是关系到人们生活的重要问题,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实施时间并不长,而近些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频繁上调对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引起了关注。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明显的分割状态,城乡的二元结构使分析显得复杂。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劳动力就业方面、对劳动力激励方面、"民工荒"问题等方面分析最低工资标准不断调整对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市场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全面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农民市场培训也应纳入整个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当中,为此需要转变观念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经济体系的重点之一,明确指出要“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市场主体地位明确,通过双方选择实现就业;根据供求关系调节劳动力流动;通过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险为市场主体提供保证条件.作为市场执法部门和管理机关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参与或介入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管理,首先应该找准自己的管理位置,同时解决管什么和怎样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