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周期循环方法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从1999年6月走出拐点,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主要是依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带动起来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是推动经济继续回升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扩大内需关键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如何,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而投资乘数又与居民消费倾向有直接关系,1998年以来政府为扩大内需而采取的以扩大投资为重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消费倾向降低从而使投资乘数变小所致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宏观经济的格局中,政府应该考虑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势和动力。在当前最合宜的宽松财政政策应该是减税,包括各种企业税收和个人所得税。政府大幅度地减少企业税,会直接“留血”和“输氧”给企业。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来看,在企业界投资信心不足、居民消费信心匮乏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的首要措施莫过于减税。  相似文献   

4.
韦森 《江南论坛》2008,(12):4-6
在中国宏观经济的格局中,政府应该考虑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势和动力。在当前最合宜的宽松财政政策应该是减税,包括各种企业税收和个人所得税。政府大幅度地减少企业税,会直接“留血”和“输氧”给企业。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来看,在企业界投资信心不足、居民消费信心匮乏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的首要措施莫过于减税。  相似文献   

5.
陆芳 《当代经济》2009,(22):93-95
在西方经济学界,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但在我国,经济增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的.本文以湖北省统计数据资料为基础,对湖北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研究,并提出进一步促进湖北居民消费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调控需求的政策有一个演变过程:30——70年代,财政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后来财政政策不断弱化,并逐渐演变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相机抉择政策。 ●“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意义: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需求扩张与体制改革应并进;开辟新市场缩小地区、城乡差距;实施再就业工程;防范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负作用。 ●日本经济为何持续衰退、投资拉而不动,美国经济却8年持续增长这一正一反的事实说明,在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中,结构问题、启动民间投资与消费、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定量探讨了辽宁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利用协整关系检验表明,辽宁省的财政支出、货币供给、税收以及实际GDP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财政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定量分析结果看出,辽宁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实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内需不足等问题能够得到相关数据和统计检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定量探讨了辽宁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利用协整关系检验表明,辽宁省的财政支出、货币供给、税收以及实际GDP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财政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定量分析结果看出,辽宁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实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内需不足等问题能够得到相关数据和统计检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赵春玲 《经济师》1999,(8):40-41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全党在1999年需要把握好的重大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需求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两个重要手段。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在1998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应把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避免形成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政府应当运用科学有效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促使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着力解决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和消费意愿不强并存的问题,推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1.
余世仁 《经济论坛》2004,(17):14-15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效果不明显。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快速回升,但主要是由于投资需求的拉动,居民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居民储蓄余额创历史新高。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分析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对于探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在 2 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 ,在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的条件下 ,实行过扩张性财政政策。这对美国经济的增长无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这一过程中 ,也产生了巨额财政赤字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批评。不过 ,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未完全消失 ,在新形势下 ,它仍然以不同的变化了的形式继续为美国历届政府所运用。 1 998年以来 ,中国在通货紧缩和结构性供给过剩形势下 ,一直在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过 ,人们也担心 :连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也会引发大量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 ,甚至是经济“滞胀”呢 ?本文通过对美国 2 0世纪长期实行不同形式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过程 ,分析了美国的一些经验教训 ,获取了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影响居民消费的三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增长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居民消费的实际增长受到种种因素的推动或制约,其中,居民收入、储蓄利率、商品零售价格和投资等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4.
“投资乘数失灵”带来的困惑与思索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未能起到原来设想的作用1998年和1999年,我国针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状况,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从前几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紧”,转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本来在1998年3月提交全国人代会的财政预算报...  相似文献   

15.
消费和社会投资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投资领域开始出现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但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仍略强于社会投资;而消费领域出现的却是政府消费率上升与居民消费率保持低位;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起伏不定。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应由目前的投资主导型转向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合力来推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下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在实现了“软着陆”后,受国内和国际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又出现了内需不足,经济疲软的态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但没有明显的收效,于是相继推出了久未被重视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拉动经济增长。这一阶段的财政政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不是减税,而是“清费立税”,不但不减少税收,反而会增加税收,不同于西方经济学增加支出和减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其同样达到了增加支出,减轻经济主体负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昊 《生产力研究》2006,(11):22-23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政府投资,尽管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效果仍不尽人意。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应逐步从政府主导型投资转化为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其中当务之急是大力促进居民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实现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转换”,增强“内在稳定器”的功能。此前的“稳健财政政策”是强调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淡出,具有中性偏紧的含义。对2008年的“稳健”,则应重点放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方面。换句话说,应该适度弱化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建设性投资支出,而增加医疗、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投资和低消费的并行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典型现象,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了形成高投资、低消费的财政基础。理论分析发现:通过为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政府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增加将推动投资消费比的上升;市场拥挤程度下降将促使投资消费比上升,而市场竞争加剧有助于降低投资消费比;针对消费征税会在抑制居民消费的同时增加政府生产性公共支出,因此也会推动投资消费比上升;理论上宏观税率或资本平均税率与投资消费比呈倒U型关系。实证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结论,而且十分稳健。从降低投资消费比角度出发,应弱化中央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措施中对政府投资的依赖,财政支出结构应更多地向民生倾斜,税制结构应提高直接税比重,特别是积极推动财产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经过1993—1997年连续五年“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和1998—2002年连续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基本完成了经济发展的“紧缩—扩张”的周期。2002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平台调整的最后一年,也是新增长周期的第一年。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有关的数学模型推算和定性分析,我们预计2003年GDP增长率会达到8%以上,在8.1%—8.5%之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则保持在15%—20%之间,居民消费增长率达到9.0%—10.0%;外资出口则会在2002年较高增长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或稍有降低,预计在15%—20%之间。一、投资快速增长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