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商》2015,(21)
林业资源型城市是森林资源高度开发而形成的一种城市类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随着森林资源的大量开采,森林资源存量迅速下降。长期的计划体制使林业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能力弱,竞争能力差,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1998年,为了避免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剧,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国家启动了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减少木材采伐量。2015年3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区分不同情况有序停止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直接导致林区主要收入的大幅下降,仅靠国家的财政补贴难以维持林业企业的正常运转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因而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保障。林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金融支持以保证转型成功。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人才结构单一、城市文化的记忆特征、产业进出机制不健全及环境问题等原因极易导致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发展宿命,通过分析影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以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一方面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突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也具备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条件,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资源城市正在从粗放式、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节能型、集约型、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有力手段,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以及提高城市群创新功能、增强城市生机和活力等,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资源产业的金融服务业,重视发展与主导产业对接的人才培训,推动资源产业集聚的专业化园区建设等都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持续攀升,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日益严重的制约。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和经济发展策略,主要是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推动企业建立节能降耗减排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第二产业高加工度化;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促进环保产业专业化和规模化。  相似文献   

5.
过去乌海因为单纯依赖于挖原煤、卖原煤,没有搞就地转化升值,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不是很快,所以在全国的知名度确实不是很高,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市委市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下,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资源的优势,我们提出煤从空中走,也就是把煤一部分洗津以后练焦炭,另外中煤和干石发电,煤上了天,产业资源有了升值。国家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改善生态,护农促牧,所培育的森林资源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目前,内蒙古工程区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8亿立方米,是工程启动前的2.5倍,建设生态乌海。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逐步发展为今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指明了道路。 对于资源型城市,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由智慧城市所衍生出的智慧产业带动了经济的绿色发展,这也呼应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 但由于受限于环境和资源的制约,资源型城市不得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不断转型优化来谋求未来的发展之路,而智慧城市正为其指明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8.
李莹莹 《北方经贸》2008,(1):138-139
伊春市是我国开发最早的森林工业基地,是座最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目前已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城市。伊春市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应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与外围经济圈的要素整合。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弢  李微 《商业研究》2005,(13):117-118
资源型城市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且资源储量大幅下降,产业结构单一、区域生态条件恶化。国家应采取产业延伸、替代产业及复合型模式促进其发展,并以政策倾斜优化其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湛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与其产业结构的选择密切相关,这种选择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环境优势,扬长避短。本文根据产业选择理论,结合湛江市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并与省内其他市比较,分析湛江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选择支柱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着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树立健康发展新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载体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加快“三个创新;”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增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感;强化企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2.
税收政策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循环经济的现行税收政策支持状况还不科学、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资源税设计不合理,对增值税支持不力,消费税改革不够深入,对所得税优惠力度不够,缺乏专门的环保税种等方面.政府应调整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资源税、增值税、消费税与所得税等税种,开征专门的环境保护税;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配体制,加强税收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从而做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以其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成为振兴哈尔滨老工业基地首要的战略模式选择。哈尔滨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利用本地优势产业的基础和资源禀赋,通过优势产业的集群规模效应,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业集聚化的发展,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税收政策历来都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项主要经济政策,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不仅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谷贱伤农"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必须作出的理性选择。其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殊要求,使得这一领域“市场失灵”现象成为某种系统风险而无法降低或消除。因此,政府作为现代经济社会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人选,应承担起这一政策调整的协调与指挥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不能有所偏废,使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在总量与结构上保持基本平衡,将成为WTO框架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16.
总部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义乌市凭借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吸引了大量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进而推动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义乌市应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加强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位及产业集群理论作为一种时效性很强的经济学理论 ,其主要功能在于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集群模式的新途径。通过分析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功能 ,进而了解区位及产业集群理论的缺陷及其治理方式 ,对于我国发展地方工业经济 ,完善产业制定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完善税收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国家财政收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税负等宏观经济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实行增值税转型的过程中尚存在着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比例过高,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等问题。我国应围绕增值税的扩围改革重新修订相关的法规政策,及时出台增值税实施条例细则;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间的财政关系,合理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不同地方级次的分享比例,重构地税体系,适当扩大地方税权,同时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企业的特点,合理确定税收征管机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并未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现象,这既与转出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转入地区政府政策选择的矛盾、产业配套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物流成本高等的负面影响。指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做出产业政策和布局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投资生态环境建设,对实现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地方政府投资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人均地方政府投资的增加,人均二氧化硫、人均工业烟尘和人均工业粉尘三类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即这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投资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从资金和制度等方面优化投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