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中没有履行好揭示风险职能,暴露出种种问题而备受指责,各国纷纷认识到发展本国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论述了中国发展本国信用评级的必要性以及发展阻力,最后提出应由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推动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风险情报对于保护由于信息不足而易蒙受债券倒闭损失的投资者将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美国次贷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徐芫婷 《现代商业》2012,(24):43-44
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逐渐将一个极度不规范和缺乏安全性的金融体系曝光在台前。本文鉴于美国和东南亚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状况和曝光在此次次贷危机下的各国体系漏洞,结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深究,以内部风险控制和加强信用评级制度建设层为核心,对资产证券化发展提出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看门人",具有风险预警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而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的行为反而加剧了危机的蔓延。因此,对危机视角下探讨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许多国家认识到现行国际评级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美国评级模式及由其控制的国际评级体系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提出在此次危机中需要重新审视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用评级监管的调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业重新发挥其金融风险防范的功能。我国应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信用评级业改革的经验,加快现有信用评级机构的整合重组和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挫,并引发全球股市的震荡。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近来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次贷危机已经造成美国多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陷入严重债务危机而宣布破产或濒临破产,危机还殃及许多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本文先简要分析贷款证券化流程,然后分析次贷危机暴露的主要问题,并从内部风险控制和加强信用评级制度建设等层面对我国证券化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严重问题,通过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还存在着缺乏客观、可信的评级资料;信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等问题.因此应大力发展评级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拓宽业务范围;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行业发展;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建立资信评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科学界定信用等级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8.
所谓“次贷”是指次级按揭贷款,“次贷危机”是指美国一些银行和贷款公司给信用程度较差的借款人提供次级房屋抵押贷款。随着近年来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加上利率的上升,很多次级按揭贷款的借款人无力按期偿还贷款,从而引发次贷危机。从2007年初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一直在不断扩散和深化,至今尚未看到平息迹象,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降温疲软乃至衰退,也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研究次贷危机的成因、传导和对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防范风险,促进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日前已从金融领域蔓延到了实体经济,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因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用危机.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本文对银行业风险控制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信用评级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提升银行信用状况提出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9):164-165
房地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房地产证券化的产生伴随着相应的金融风险,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全球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多个知名金融机构破产,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我国商业银行在发行、服务机构的遴选、基础资产的选择等各个方面有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我们应当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有效的对其中的风险进行控制,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原因,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现状,并讨论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启示,以期提高我商业银行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评级制度因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却反映出该制度本身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对此我们应当引以为鉴,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促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住房价格逐渐回落,利率不断上升,次贷的借款人越来越难以按期偿付贷款,导致次贷及相关的证券投资产品损失严重,一些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纷纷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由房价引发次按贷危机的爆发。次按贷危机暴露出评级机构对结构性金融产品信用评估体制上的缺陷和中间人的道德风险严重。次按贷危机对全球各种金融产品价格产生很大的冲击.并从各个方面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长。而次贷危机的爆发很重要原因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没有合理运用,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在运用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美国经济在次债的影响下出现危机并给世界经济带来一场寒冬,结束了美国自克林顿以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繁荣.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原因众多,但衍生金融工具显然是这场危机的元凶之一,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研究一时成为金融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本文在系统介绍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型、特征及功能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成因和风险传导机制,从衍生金融工具微观特性过度研究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宏观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宏观风险防范措施.本文是以对策论的研究方法从宏观金融安全视角入手展开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宏观风险防范研究,提出了基于经济架构导向、宏观制度性架构导向、及国际交易的对策性防范的风险防范机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衍生品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楠 《现代商业》2008,(12):42-43
本文着重分析了与美国次贷危机密切相关的信用衍生品的设计原理、风险收益特征,并从其产品设计及监管方面的缺陷入手分析了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及传导机制,同时就此提出在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和监管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虽然当前我国并没有典型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但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同样存在风险,并开始步入违约高风险期。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我国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有效防止和及时化解市场风险与危机;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加强金融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切实整治房地产交易环节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信用门槛,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监管;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分散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信贷扩张累积了较大风险与个贷危机,次贷危机的冲击将使个人住房贷款者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也会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等问题完全暴露。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其对银行体系内个人住房信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者的信用级别,完善并严厉执行银行体系的内部控制,增强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加强金融创新监管,以全面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究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全面剖析次贷危机的运行机理,提出应结合我国国情调整自身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注重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建立银行风险管理的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其关键成因在于美国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放款机构、抵押贷款经纪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而利率的上涨只是此次危机的一个诱因。中国正处在住房金融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过程中,应从美国住宅金融体制的运行机制中借鉴经验、总结教训,从而探索出适合中国现状的住宅金融体制的发展之路,并要加强对中介机构在住房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建立激励相容机制来防范道德风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信用约束放松、滥用信用导致的恶果.当前,在各种风险集聚、不利因素交织等多重复杂环境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相应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减低信用风险,是各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为适应新巴塞尔协议风险管理要求,我国银行业应从实际出发,引入多视角风险识别方式,发挥内、外部评级优势互补,促进内外评级有机结合,才能有效预警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