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湟是青海省最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风俗民情、宗教信仰不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多彩纷呈的民族服饰艺术.作为各民族服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首饰的款式形制上每个民族都有鲜明的特点.本文以河湟地区回族、撒拉族首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首饰艺术的形制特色、文化内涵、宗教寓意、发展现状五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李文东 《发展》2011,(6):139-139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积累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姓名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英文化中的共有现象,然而由于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的姓名各自受到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宗教、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各自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在此特意解释一下标题中的"中"是指中国众多民族中的汉族,"英"是指英国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吉利民族。  相似文献   

4.
称谓语是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反映,不同称谓语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该文拟从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比较及翻译处理手法上,探讨英汉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满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先后与许多民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交往。敏而好学的满族人民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揽博吸、兼容并蓄,取它山之石攻本土之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红玲 《新西部(上)》2007,(10X):259-259,258
称谓语是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反映,不同称谓语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该文拟从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比较及翻译处理手法上,探讨英汉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陈利民 《发展》2007,(1):135-136
甘肃省地处西北,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民族成分齐全,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同地方的人们因为历史、经济、文化、民族、风俗、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区域文化心理差异很大,这对甘肃省的城乡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区域文化素质的提高,缩小城乡文化心理差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赵党锋 《魅力中国》2010,(5):159-160
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范畴,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组织形式,它由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所构成。民族则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结成的建立在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宗教与民族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宗教总是某个民族的宗教,宗教以民族为载体;民族总是信仰一定宗教的民族,宗教对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欧洲历史上发生过三次"汉语教育热",这三次汉语对欧洲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是民族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全球化的重要手段. 纵观历史发现.当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交往时,不可避免地在语言上产生了接触.语言接触可以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碰撞的结果,语言接触就会有翻译、语言教学、语言研究等语言活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哈尔市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是达、柯、鄂、满、蒙等少数民族集居的地区。目前全市已建立起176个少数民族乡镇文化站。多年来,这些民族乡镇文化站在阵地建设、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发展与变化。少数民族乡镇文化工作要适应形势,必须纳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那么,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乡镇文化工作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现作如下思考。一、建设有本民族特色的设施阵地,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繁荣经济服务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文化的发展亦是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在其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开放导报》2005,(4):i0007-i0007
历史上我国不同民族分开居住格局的形成。与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民族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由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体制的形成。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居住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民族互动的加强,民族居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文化身份是某一文化群体成员对其成员身份及文化归属的认同感。民族文化身份表征了共同的历史经验和共有的文化形态,它可以为一个民族提供稳定、连续的意义框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价值观念的不同也使得交际者对语言的选择不同,因而才显示出不同的文化身份。可见,价值观念对文化身份的影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中颜色词非常丰富,在各自的民族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和变化。本文拟从文化视角来探讨英汉三色词民族色彩产生之根源,从英汉颜色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来探讨中西方民族文化的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光语是承载和传递情感、态度和意向的重要媒介,它不仅传递信息,而且让人借以把握信息的价值。目光语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体现出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目光礼仪规范和风俗习惯,可以避免误会,实现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小到团结班级成员,增强班级凝聚力,大到关系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命运。因此,学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一批批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大学生,是时代的需求、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6.
<正>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类所具有的特征,因此,要实现不同民族间语言的交际,除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必要的语音外,还必须高度重视语言的  相似文献   

17.
黄玖琴 《魅力中国》2013,(22):37-38
民族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总是由一定的民族构成的。有的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但更多的是多民族的国家。各种形式的民族问题,不仅存在于多民族国家内部,而且表现在许多不同民族国家的相互关系中。无论从历史还是就现实来说.民族问题都是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喀什地区的少数民族成分多,分布复杂,其民族问题也是复杂而尖锐的。目前,喀什地区的民族关系工作总体形势是好的,状况是相对稳定的,全市及各个县镇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相互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地理条件的不同,喀什地区的民族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尽快地在喀什地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9.
唐鼎 《魅力中国》2014,(19):115-115
百色起义少数民族根据地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广西地区的民族团结。这种团结的精神与传统的民族交流融合形式不同,是蕴含一定历史意义的新型民族团结的形式。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相结合。探索新中国民族融合问题的政策与建议,对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为例。探索少数民族革命根据地创建壮举以及百色起义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泰兴历史悠久,置县始于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寓意“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南宋绍兴初年,县治迁延龄村(今泰兴镇),即今江苏省泰兴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