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经济管理反面的信息化也在快速发展。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我国与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这其中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有形势,存在问题,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求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侯晓丹 《商》2014,(7):155-155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朝着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迈进,三农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为了改变农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规范农业经济管理,加快农业经济在现代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在农业发展中的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从实际出发,采用调研的方法,找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已由原来的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对农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经济收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先阐述了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如何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2015,(3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国家一直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三农"的关注,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新农村,以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因受市场环境、地理条件、交通情况、基础建设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农村发展高效农业对农村生产质量、生产效益和农村经济都有积极作用。高效农业的推进是实现农业市场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率,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是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互联网、移动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 促进信息化和农业经济管理有机结合,将有助于现代化农业产业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文章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念入手,探讨了提高信息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改进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农业生产信息的共享,为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受到资金不充足、信息化设施不完备、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信息时效性;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工作;提升农民信息素养;重视人才培养与数据库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更加产业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也朝着规模化、集群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三农问题愈加关注。为了能够加快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规范农业经济的管理,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因其对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予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能够有效调动农民群众劳动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能够实现各种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农民缺乏信息化意识、农业信息不能够实现完善管理、农村信息化人才匮乏以及国家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较少等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国家与政府只有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予以足够重视与扶持,农村各种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经济才会得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也逐渐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并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处于农业信息化的初始发展状态,要充分总结以往的农业研究经验,并加入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真正意义上起到刺激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有效利用信息化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对云南特色农业——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运用PESTEL分析模型从宏观角度对云南省农村经济拉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出口、发展新销售模式、创新茶产品等增强云南省茶业竞争力的建议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积极转型与创新,为确保农业经济增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便需要推动农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来制定农业发展策略。必须加速推动农村经济机械化发展,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将各类资源转换成农业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日常经营和运转已经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本文讨论了信息化对金融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金融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将"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当前和未来的工作重心,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通过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变革,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快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具有史无前例的深远意义。本文以相关政策和理论为基点,以农业现实状况为视角,探讨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积极作用,分析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农业和农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现代化农业管理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的经济管理正逐渐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文章就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意义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方法。 希望对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知识化农业就是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来改变传统的农业,促使农业朝着知识化的方向发展。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状况来看,农业部门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够,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程度明显不够。其缘由,主要在于农民信息不流通,在农品价格把握方面缺乏有力的凭据,造成农民多产低收。农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要相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满足市场需求,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加速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促使农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化同步"发展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山东省1984—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四化同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农业现代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协调。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促进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内外传统行业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不少企业为了顺应这一时代潮流需求不断突破自我、推陈出新,农业企业当然也不例外。目前,农业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结合当今电商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和生产能力,逐渐形成新的经济管理方式。本文从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农业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入手,结合其发展现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先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管理人员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探讨,进而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包括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信息化管理力度,最后阐述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与愿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介绍了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促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立,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保证现代化农业的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介绍了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促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立,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保证现代化农业的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