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20年沪深两市主板工业上市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据,探究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质”和“量”都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政策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均存在促进作用,相较于重污染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该政策的实施更有助于促进非重污染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3—2020年中国169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对绿色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显著提升了绿色企业价值,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同时,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内部ESG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均能正向调节试验区对企业价值提升的促进作用。鉴于此,为中国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经济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绿色转型的评价指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分析研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能够显著促进试验区内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分析得出,试验区内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和政府政策支持对企业绿色转型有所促进,但其对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影响却未达预期。本文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效应评估和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和直接经验证据,为各地区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3―2019年全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量,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碳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城市、高金融水平城市中更加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与环境规制强度来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161个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能够显著缓解空气污染,试点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比非试点城市低3.59%。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胡焕庸线以东城市、资源型城市和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城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更能缓解胡焕庸线以西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环境规制强度较低的城市的空气污染。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来缓解空气污染。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降低邻近地区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提高了试点地区企业ESG表现,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试验区通过推动内部绿色创新、加强外部环境监督以及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提高了企业ESG表现。进一步研究表明,试验区设立的政策效果在无政治背景、非成长期、非重污染企业以及东西部企业中更加显著;企业提高ESG表现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但ESG表现与试验区设立的协同效应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时滞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多时点DID方法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所在省份的环境治理效应,并对其传导渠道和自然资源禀赋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能显著发挥环境治理正效应,且主要通过绿色金融工具渠道发挥效应,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渠道的作用较小;自然资源禀赋富裕度越高的省份,政策效应越明显;省份内试验区的数量越多,政策效应越明显。针对以上结论,文章提出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加快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建设等对策建议,旨在为试验区的推行提供决策参考,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本文基于2017年我国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政策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实验组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显著上升;(2)企业较高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能够缓解绿色金融政策对债务成本的影响;(3)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债务融资成本上升更为显著。本文为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国绿色金融发展和江西省赣江新区成功申报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背景,本文以九江市为例探讨如何策应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调查摸底结果显示,目前绿色金融发展存在非金融企业绿色债亟待突破、两高一剩行业产生倒逼效应、各要素市场间信息披露不对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政府对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欠缺等瓶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主动策应绿色金融改革、建立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创新绿色金融监管体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该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指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2)从政策效应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3)从政策作用机制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提高等多个路径,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4)从企业微观行为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中的高污染企业会通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履行污染治理责任等路径提升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完善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效果评价框架,为优化当前绿色金融...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绿色债券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会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且影响效应具有产权和行业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更易受到绿色债券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绿色债券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是资金效应而非监督效应,绿色债券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三方认证措施和“双碳”目标政策可以强化绿色债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落地,是我国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标志着地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正式进入落地实践阶段。2017年6月以来,国务院先后在全国六省九地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自下而上”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为绿色金融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地处我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国家规划的重要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也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保障基地和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区,具有深耕绿色金融的沃土。本文从基础条件和战略机遇、意义、优势和不足、应对准备以及空间布局设想等方面对锡盟地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可行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推动锡盟地区成功创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实现绿色金融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伟中  余剑  李康 《金融研究》2021,486(12):75-95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金融利用绿色信贷等金融工具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以2014-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显著推动了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促进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异质性检验发现,此促进效应在非重污染企业与盈利能力低的企业中更为突出。因此,金融机构在设计绿色金融机制时,应当关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需求,提供更为灵活和适应性强的金融产品,尤其是针对非重污染企业与盈利能力低的企业;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及行业绿色数据的监测和披露,提升信息透明度,使得金融机构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从而为其提供更精准的绿色金融支持;企业应利用绿色金融积极主动地加入绿色技术创新的行列,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领域创造成效。  相似文献   

15.
绿色信贷政策能否抑制重污染企业金融化是值得细究的问题。本文以2012年印发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以2008—2021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和债务期限结构在绿色信贷政策影响重污染企业金融化的过程中具有中间机制作用:融资约束会增强重污染企业的“蓄水池”动机,促使重污染企业增加货币性金融资产配置;而债务期限缩短则会减弱重污染企业的“资产替代”动机,抑制重污染企业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此外,由于持有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收益远低于风险性金融资产收益,因此从金融渠道获利角度考虑,绿色信贷政策可有效抑制重污染企业的金融化。在防治污染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双重目标下,本文不仅丰富了绿色信贷政策评估研究,更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如何防范信贷资金“脱实向虚”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现阶段我们应该将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而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已经被放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文章基于我国2015—2022年五省八地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我国各试验区绿色金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效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发现了我国各试验区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绿色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以期为政府将试验区成果推向全国、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融资需求、利益实现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发展意愿不高、信息不对称、环境风险评估能力不强、产品期限错配等问题。最后文章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加强绿色金融创新、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设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应针对当前绿色金融服务资源缺乏、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的动力不足、金融系统促进绿色发展效率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型"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尽快培育壮大绿色金融服务资源,加快制定促进金融机构服务绿色融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将试验区打造成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平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推动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9.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文章以我国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而且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升作用越显著;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小规模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绿色金融的发展成为推动供给侧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总结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发展绿色金融的四点启示,即服务绿色发展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根本宗旨、市场化的运作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保障、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并结合内蒙古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对下一步更好地推动内蒙古绿色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