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今农村"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的疑问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理论分析,采用2014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CLHLS),验证了男性子嗣对农村老年人经济、健康和心理3个维度贫困的影响。并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对内生性进行了处理,以检验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男性子嗣的有无对农村老年人贫困具有显著影响,拥有男性子嗣会提升农村老年人陷入经济贫困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会显著降低其心理贫困发生的概率。本文经验证给出的可能解释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逐渐看重和空间距离造成的"事亲"难度加大等原因,导致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加之近年来,彩礼和新房的档次不断提高,建房、婚嫁等确定性投资风险提高,会影响农户贫困状况,并进一步作用于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同时"有儿"可能给农村老年人带来较强的主观满足感,加之子代"事亲"预期和孙辈存在所带来的愉悦感,共同作用于心理感受,进而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贫困发生率。并从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和性别观念,加快健全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两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变迁和乡村变迁的宏观趋势中,农村宗教生态仍然较为典型地呈现了中国式民间宗教的特点,体现为儒释道与基督教等宗教"多元一体"关系的动态发展:"多元"是指儒释道与基督教等多神信仰的动态(或和谐或冲突)共处关系;"一体"是指诸宗教信仰的社会性功能突出,农村留守群体对诸神的信仰本质上服务于小农经济社会结构下自身和家人的功利性、实用性祈福。"多元一体"的宗教生态要达到良性平衡,需要经历由"自在"到"自觉"的变化过程,这取决于国家政权"自觉"的政策导向:力促传统民间宗教信仰的体系性"复兴",规范和引导基督教等的本土化发展,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在全国14个省份1037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与传统劳动经济学的60岁标准有所差异,分65岁以上农户和60岁至65岁农户来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全国范围和东中西部地区看,65岁以上农户对土地转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土地转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60岁至65岁农户对土地转出并没有显著影响,对土地转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60岁至65岁农户倾向于不转入土地,在中部地区60岁至65岁农户更倾向于转入土地。基于此,本文提出农村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区差别化的土地流转策略。  相似文献   

4.
马成林 《农村经济》2010,(12):70-72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其道路选择是政府与农民之间博弈的结果。由于博弈局中人各自不同的策略选择,导致了现实中农村小额信贷的非合作的低效率均衡。采用加强小额信用贷款的监督管理、提高其金融管理能力、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提高基层人员的能力等措施,将会达到合作的帕累托上策均衡。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有机垃圾还田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而这一模式正随经济发展而逐渐削弱。为研究农户对有机垃圾的处置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08年笔者对全国5省份2020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农户有机垃圾还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有机垃圾的还田比例较低(占15%)。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和垃圾处理服务的改善以及部分农户由种植业向非种植业的转移,农村有机垃圾还田比例还将持续下降,因此制定激励机制来提高有机垃圾利用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口流动常态化、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样态不断贫困化,了解并分析农村地区子女代际支持现状、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现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的追访数据,从子女代际支持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农村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比重分别为:55.34%(经济贫困)、53.03%(健康贫困)、34.58%(精神贫困)。二是农村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较少,月均经济支持额在一百元左右,照料支持随着农村父母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而精神支持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三是不同类型的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存在一定程度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7.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评价近年来政府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主要的义务教育政策和项目,重点评价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一费制“改革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学校物质条件的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显著影响的,中国目前实施的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物质条件的相关政策,例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的相关政策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首先,“以县为主“的投资与管理体制在贫困地区的实施面临巨大挑战;其次,教育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第三,诸多政策缺少一个将它们捆绑在一起的有效机制,从而影响了实施效果,因此,应加强各政策和项目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潘蓉 《农业经济》2015,(6):64-66
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但是城乡二元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面临融资难题。农村的各类风险投资既无以根本缓解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也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和法律保障,导致资金运作流程不规范、不科学,平添了诸多额外"风险"。为推进农业科技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结合,应当扶持农村的风险投资事业,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农村拓宽融资渠道,将农村中的各类风险投资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6年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信贷过程划分为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违约三个阶段,通过构建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识别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不仅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获取渠道,还通过影响农户的信贷履约行为,最终影响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风险,且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拥有较多个体性社会网络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但会降低农户的还款意愿,降低履约率,增强信贷风险;拥有较多团体性社会网络的农户具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会提高履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个体性和团体性社会网络对信贷风险的作用还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在区分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影响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熊伟  付宗平  王鹏 《农村经济》2017,(12):94-99
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农村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探讨了农村能源供给侧改革对能源结构优化的影响,结合相关的政策与规划,研判了农村能源供给的发展趋势。在推进农村能源供给侧改革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的宏观框架下,从国家顶层设计、政策激励、利用方式、能源供给统筹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能源供给侧改革的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促进收入流动是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机制。本文在对我国经济转轨进行阶段划分的基础上,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1989—2009年转轨时期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不同阶段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家庭人力资本中高中教育对农村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的正向影响日益增强,而大学教育的影响则日益减弱;以户主是否担任干部测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的影响在转轨前期不显著,在转轨中后期则显著为正,但影响度并不大;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比例越高越不利于家庭收入向上流动;抚养系数、户主参加医疗保险以及初始收入地位都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产生了显著影响。大力发展农村高职教育、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财富的代际间流动应是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9年对全国10个省份1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民个体特征层面的年龄、民族、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其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性别、婚姻状况则影响不显著;家庭特征层面的家庭关系、是否有儿子、家庭规模显著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家庭存款则影响不显著;社区特征层面的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农户类型、在社区中的身份则影响不显著;地区特征层面的村地理环境显著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村经济发展情况、所在区位、是否试行了新农保则影响不显著。那些年龄大、健康状况差、为少数民族、家庭关系好、有儿子、家庭为非纯农户、务农和处于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农民,更倾向于对养儿防老观念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实践。"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当前我们要抓住"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契机,积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从而不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2—2007年中国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所属20个省份的农村数据考察食物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分别以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农村居民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作为门槛变量,考察在不同区间内,农村居民食物零售价格、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差异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食物价格对农村贫困有重要影响;农村居民食物零售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随着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提高呈现出近似倒U型的曲线关系;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随着农村居民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的增大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但始终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对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判断近二十年来,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中国政府贫困线估计,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5亿逐步下降到2000年的3000万。贫困人口在这一时期的大幅度减少主要归功于经济高速增长和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计划。然而,如果按1天1美元的国际标准估计,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农村贫困人口约为1亿,占全球贫困人口的1/13。粮农组织估计的中国营养不良的人口在1997-1999年间平均为1.16亿,占总人口的9%,占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人口总数的15%。…  相似文献   

16.
农村房屋拆迁现象较为普遍。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Probit模型估计了房屋拆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屋拆迁会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概率,具体表现为因小事而烦恼和情绪低落的概率显著提高,而对主观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不显著。对此,需要采取适当外部干预,重点保护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新农保”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提供经济支持,进而改善老人的养老质量。且“新农保”对于养老质量的改善效应,也需较长的时间间隔才能比较充分地呈现出来,因此,文章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运用DID与PSM-DID等实证方法,评估“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显示,“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从养老质量构成变量来看,“新农保”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新农保”对于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改善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灾后重建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其中资金短缺问题最为突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本文提出"一企一村"农村灾后重建资金筹集模式,并对该模式的详细流程、可行性、意义进行了研究。期望通过该资金筹集模式的研究,能够对汶川及玉树地震后续的农村重建工作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以使我国农村灾后重建工作更加有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国灾后重建工作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农区的日益增多,使农村物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基于对北京市新农区物业管理情况的实地调研,解析北京市郊区农民上楼后农村物业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物业管理需要借鉴城市经验,注重物业的前期介入,把好开头关,不断提高农村物业从业人员服务水平,逐步缩小与城市物业管理的差距,使农村物业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物业管理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飞速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开辟了一条新出路。然而,乡村旅游中以家庭农户自发经营为主的简单模式却难以进一步发挥其促进农村产业整合的潜能。"全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理念,其所倡导的全新的资源观、时空观、产业观,不仅可促进乡村旅游的顺畅发展,而且正使得乡村的产业结构得到全面调整,不仅可以使乡村的环境得到改善,还能够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以"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整合农村产业结构,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式,但这一理念尚未付诸于实践,需克服各种制约因素,方能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