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征信报告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社会上针对信息主体不良信息的“征信修复”乱象层出不穷,某些不法机构利用信息主体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且急于修正自身不良信息的心态,教唆其通过非正规渠道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更有甚者在收取高额费用后很快失联,严重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整治“征信修复”市场乱象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征信修复”市场乱象形成原因及治理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岩  王薇 《征信》2017,35(10):64-66
受相关法规制度操作性不强、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征信投诉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分析美国的征信投诉机制,从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投诉处理流程、强化信息披露、提高监管水平、加强征信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征信信息主体投诉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黎  郝川 《征信》2021,39(6):46-49
随着征信制度建设在我国快速发展,征信主体信息逐渐被重视,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金融机构报送形成的征信不良信息引起的诉讼案件渐增,信息主体对不良信息的理解及法院裁判也各有不同.金融机构不能将所有贷款逾期信息均视为征信不良信息报送至征信系统,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不同情境作具体分析;征信管理部门也须尽审查之责,以保证...  相似文献   

4.
翟泉明 《征信》2021,39(2):16-22
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个人不良信息需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是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赋予信息主体知情权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青岛地区接入机构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个人不良信息事先告知义务履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带来的不利影响,揭示充分履行告知义务面临的实际困难,探索推动规范履行告知义务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案例研究定位于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互动结合。当前,个人征信异议和投诉事项呈上升复杂化倾向,投诉主体和事项呈现更加多元化、诉求更加明确、经济诉求增加、涉法专业性更强、协调处理难度更大等特点。随着社会公众信用维权意识的快速提升和互联网线上借贷平台的蓬勃发展,在个人征信投诉中,尤以接入机构破产解散导致信息更新滞后问题、诉讼期间利息纠纷和限制民事行为人金融借贷引发征信投诉问题突出,三类情况协调解决难度大,信息主体满意度低,建议从多角度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做到既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又保障金融机构合理诉求,依法合规推动各类征信投诉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6.
案例研究定位于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互动结合。当前,个人征信异议和投诉事项呈上升复杂化倾向,投诉主体和事项呈现更加多元化、诉求更加明确、经济诉求增加、涉法专业性更强、协调处理难度更大等特点。随着社会公众信用维权意识的快速提升和互联网线上借贷平台的蓬勃发展,在个人征信投诉中,尤以接入机构破产解散导致信息更新滞后问题、诉讼期间利息纠纷和限制民事行为人金融借贷引发征信投诉问题突出,三类情况协调解决难度大,信息主体满意度低,建议从多角度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做到既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又保障金融机构合理诉求,依法合规推动各类征信投诉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公众信用意识不断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受理的征信投诉业务量随之增加。以中国人民银行乌兰察布市中心支行受理征信投诉案例为出发点,总结当前征信投诉存在的问题:信息主体不具备正确的征信维权意识,受理投诉缺乏具体工作细则及指引,征信专业人员紧缺影响业务办理效率。据此,提出加强征信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征信信息安全管理、优化征信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征信业的发展存在监管主体的权力与义务不明确、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未建立、征信市场主体无法律定位、失信惩戒机制缺乏、征信范围法律界定不严等法律障碍。我国亟待加强征信立法,从法律上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征信机构运行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为征信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为满足社会公众对征信产品和征信服务的需求,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称征信系统)不断改进升级,信息涵盖范围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增加,伴随着征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公众的征信维权意识日益提高,征信投诉作为重要的维权方式,人民银行受理征信投诉的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尽管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赋予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受理征信相关投诉的职责,同时也对业务行为作出明确规范,但实践中,存在征信投诉种类多元化、诉求复杂化、涉法专业性强、协调处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基层人民银行在征信履职过程中面临艰巨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个人信用报告的广泛应用,个人征信活动中的侵权现象也日益突出。侵权类型主要有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时未告知信息主体、越权查询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个人信用记录不准确等,其中以个人信用信息记录不准确侵权为主。为保证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个人征信维权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1.
乔杰杜海娇 《征信》2017,(11):46-47
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采取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方式"曲线接入",将其业务通过商业银行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因这种模式以及消费金融机构自身均存在诸多问题,产生大量与之相关的征信异议和投诉。建议监管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框架、规范消费金融机构征信业务、推进异地征信异议与投诉核查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丽珍 《北方金融》2023,(6):103-10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地位愈发突出,公民对信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个人信用报告作为公民的“经济身份证”,报告内容、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查询量、使用率也逐年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信息主体金融维权意识不断提升,信用报告异议、投诉数量逐年增加。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作为业务受理部门,面临业务日趋复杂、异地调查取证困难、法律条文规定宽泛、征信市场乱象迭出、信息主体恶意投诉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辖内受理的几起典型案例,对当前基层央行征信维权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困难进行思考,并提出细化征信法律法规、建立联动维权机制、加强征信宣传教育等意见建议,以期更好地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基层央行履职,塑造基层央行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3.
刘强  张斌  张勋全 《征信》2015,(2):47-49
《征信业管理条例》对商业银行履行个人不良信息事先告知义务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有利于保护信息主体权益。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执法检查、调查,了解商业银行在履行不良信息事先告知义务的现状,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以来,在国家法规层面首次对征信业管理进行了规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征信业发展,有效规范了征信机构从业行为,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但在一些基层金融机构特别是县域金融机构信息查询授权不规范、不良信息告知滞后、信息查询存在漏洞等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5.
《投资北京》2013,(3):29
国务院日前公布《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为在征信业务活动中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条例》做出相应规定。《条例》严格规范了个人征信业务规则:除依法公开的个人信息外,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同意不得采集;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的,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  相似文献   

16.
李雪梅 《征信》2021,39(9):58-62
我国征信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现行征信体系存在征信数据来源狭窄、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信用主体隐私易被侵犯、信用信息权威性不足、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等问题.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完善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去中心化机制能增强数据采集能力,分布式存储处理有利于提升数据存储能力,加密算法能保护信用主体隐私,溯源技术能提升征信信息权威性,定价机制能促进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7.
田旭胡俊 《征信》2023,(5):56-60
近年来,征信权益保护领域出现了非理性维权现象集中爆发、接入机构执行征信权益保护政策不一、新旧法规衔接中信用信息报送存在合规风险、“征信修复”骗局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征信权益保护纠纷呈显著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宣传解释不到位、征信权益保护政策缺乏统一标准及事后监管与征信业顶层法律制度设计不完善三个方面。结合基层央行征信履职服务实际,建议进一步优化征信宣传、加强征信合规监管、完善征信业顶层法律设计,为征信权益保护工作提供更好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互联网征信的需求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新型征信机构的路径,指出在互联网征信机构发展进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准入限制和监管标准不明确、信息安全存在风险隐患、信用数据难以实现共享等问题,建议通过完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互联网征信机构监督管理、强化对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等措施,推动互联网征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阐述新兴互联网征信机构发展现状,分析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建议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信息标准和共享机制,加大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力度,强化互联网征信行为监管,加强失信惩戒力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互联网征信的需求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 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征信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新型征信机构的三类路径,指出在互联网征信机构发展进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准入限制和监管标准不明确、信息安全存在风险隐患、信用数据难以实现共享等问题. 今后,应完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互联网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强化对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等,以推动互联网征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