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欧洲在利率衍生品方面历史悠久,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较为先进,产品较为丰富,创新能力较强。本文介绍欧洲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历史,综述欧洲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并提出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突出。欧美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品种丰富,投资者以机构为主。美国衍生品市场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为主,欧洲则以欧洲期货  相似文献   

3.
全英银行家协会(BBA)最新调查显示,伦敦作为全球最大的信贷衍生品(Credit Derivatives)交易市场,其2003年的交易量占全球总交易量的66%,远远领先于欧洲大陆、美洲及亚太地区,且这一优势还将保持一段时间。到2006年末,全球信贷衍生品各个市场的总交易量可能会达到8.2万亿英镑。这项基于对信贷衍生品市场前30名交易商的调查还显示,届时伦敦仍将居全球信贷衍生品市场的龙头地位,其2006年的全年交易量可能会达到3.563万亿英镑之多。目前,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仍是信贷衍生品市场的主要经营商。2002年,对冲基金公司还只是信贷衍生品市场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德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两个主要市场,即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与斯图加特欧洲权证交易所(EUWAX)的基本情况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分类,详细阐述了德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体系,并与中国的监管体系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相继推出相应立法,如美国的《多德-弗兰克法案》、欧盟的《欧洲市场基础设施条例》等;同时新设或改革原有监管机构,调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及通过建立交易报告库等市场基础设施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印度在加强场外市场集中清算和交易报告库等制度的建设方面,采取了通过交易报告库增加市场透明度、利用集中清算转移化解场外市场风险等措施。印度在充分了解和认识本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了政府发起、本地设立以及单一管理的交易报告库模式。这符合印度场外衍生品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模,能够满足阶段性场外衍生品交易透明性的需求,同时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随着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推进,通过设立交易报告库使监管机构有效获取市场信息,并以此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系统性风险日显重要。对此,印度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的设立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     
欧盟否决德交所与纽交所合并请求 日前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说,鉴于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和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的合并有可能引发欧洲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垄断,欧委会已正式否决了两个交易所的合并申请。公告说,若两个交易所合并,新产生的交易所将控制欧洲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90%以上的交易量,  相似文献   

7.
结构性产品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畅  徐苏江 《新金融》2007,(3):56-59
结构性产品市场是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亚洲都有非常大的市场规模和繁多的产品种类。结构性产品增加了资本市场的完备性、深化了市场的风险配置功能,并对基础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结构性产品首先以外币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应在鼓励结构性产品发展的同时,关注监管、会计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加速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市场的发展,促进场内、场外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让人们对金融衍生品有了一个更为客观且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一些借鉴与启示.本文将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实施G20匹兹堡峰会有关OTC衍生品市场改革的承诺,FSB成员在设立国际标准、推进立法及改革市场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改革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文章从OTC衍生品市场改革的框架、主要国家和地区当前工作进展及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相关工作进展等方面对场外衍生品市场改革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梳理,以期对我国参与OTC衍生品市场改革国际规则的制定以及国内市场发展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外汇衍生品受到很大关注,外汇衍生品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状况,探索外汇衍生品的风险以及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思考外汇衍生品市场管理的对策,以期能为国内外外汇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增长迅猛,外汇衍生品交易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渠道,促进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因衍生品交易导致金融机构破产和市场剧烈波动的例子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与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分析了外汇衍生品市场对金融市场稳定的促进作用及潜在风险,在借鉴国际上对衍生品交易监管措施和发达国家监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监管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对全球外汇衍生品交易的调查统计情况,对全球外汇衍生品交易及主要交易货币的在岸与离岸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归纳,以期为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文章指出,结合本国汇率和资本项目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取消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实需原则,有利于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本国的外汇衍生品市场。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现实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别从我国的融资结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以及三板市场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及衍生品市场的现状;进而研究了证券市场及衍生品市场的未来,认为证券市场的成长性将超越周期性成为行业的主导因素,并指出股期货的推出将开启中国的衍生品时代,带来衍生品市场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欧元区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不过近年来.欧元区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还是有了突出的变化。欧洲国债市场、私营部门债券市场信用衍生品市场、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及其它周边市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发展对于促进货币政策在欧元区内的传导、促进欧元区经济增长、促进欧洲最优货币区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早,既经历了繁荣阶段,也经受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与考验,对其他国家衍生品市场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文章回顾了美国衍生品市场发展历程及特点,剖析了与金融危机爆发有重要关联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介绍了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在控制场外衍生品风险方面采取的补救措施,并就金融改革法案的最终出台与实施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次贷金融危机凸显了场外衍生品市场透明度的缺乏,国际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由此意识到建设具有适当风险控制措施、精心设计的交易报告库对于提升市场透明度的重要作用。文章对国际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的发展及监管进行了详细梳理,对全球性的场外信用衍生品交易报告库Deriv/SERV TIW及场外利率衍生品交易报告库TriOptima IR TRR的架构、运营、功能,及其与其他场外衍生品交易后业务的关联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就构建中国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清 《现代金融》2010,(10):11-12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从美国蔓延到欧洲,从金融领域影响到实体经济,最终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这场危机的时候,不少观点认为,金融衍生品的过度使用是造成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目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又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金融衍生品?如何加强风险控制和市场监管?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决定今后金融衍生品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美国次级贷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认为房地产泡沫和信用衍生品的过度泛滥是导致此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文章回顾了信用衍生品全球市场规模、市场构成和产品构成,介绍并剖析了信用衍生品的主要类型及其定价机理,然后对信用衍生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最后分析了信用衍生品的意义、风险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市场在这些年发展迅速,衍生品市场也逐步发展起来。此次金融危机暴发后,金融衍生品最早成为被归咎的对象。中国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作为后发展国家,这就提出了危机对中国衍生品发展的启示和未来如何发展中国衍生品市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近20多年来中国场内衍生品市场发展概况,提出了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发展场内交易衍生品的启示,对中国场内交易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引入中央对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降低相关系统性风险,中央对手这一概念逐步引入并应用于市场。文章就引入中央对手的历程、意义以及所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提出引入中央对手清算在我国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下的潜在意义及存在的困难,并对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引入中央对手进行简要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