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广义距方法(GMM)研究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在这一影响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有正向影响,而对投资者情绪有负向影响,投资者情绪对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以投资者情绪为中介的。结论表明政府及银行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媒体报道加强监督与管理,并且采取措施合理监控投资者情绪,以有效降低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金融科技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一方面,金融科技冲击商业银行,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助推银行发展,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因此,研究上市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下的风险承担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尝试研究了金融科技对上市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从理论层面出发的同时,运用实证方法对理论结论进行验证,先通过文本挖掘法构建fintech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再选取股票波动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名义GDP增速、货币供应量增速、前四大银行资产占比、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和银行总资产作为控制变量;利用37家上市银行2010-2020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研究fintech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倒“U”型。据此提出建议: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下,银行应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科技协同发展,监管机构要加强金融监管,政府机构应大力支持改革,促进经济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了银行负债结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存款负债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水平,这一效应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同时,银行负债结构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资本充足率门槛效应,即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时,负债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较低,但超过门槛值后,银行对负债结构的调整更加敏感。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进行主动负债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一个资本约束加强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理论模型,使用2009年至2013年我国53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资本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门限效应,并对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资本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数量约束和资本质量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均存在门限效应。资本数量方面,资本充足率的门限值为11.95%。资本质量方面,核心资本占总资本比例的门限值为69.93%。当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占比低于相应的门限值时,加强资本约束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反之则会增加或不能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此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资本约束的敏感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194家商业银行数据,考察银行竞争对风险承担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银行竞争会直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竞争-脆弱"区域;另一方面,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可以通过改变流动性水平间接作用于银行的风险承担,即流动性发挥非线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采用多种检验方法均可证实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流动性的中介作用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贷款质量高的银行更为显著,且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监管部门衡量银行业竞争程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中国13家上市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贷款集中度的不同代理变量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可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行业贷款集中度和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无显著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区贷款集中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依赖于银行规模与其资本充足率,银行规模越大、资本越充足,则风险承担行为对贷款集中度的反应越不敏感。监管部门应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银行的信贷集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21年36家中国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负向关系起中介效应。资本充足率对其起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城商行而言,其中介效应更显著;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股份制行和农商行而言,其调节效应更显著。因此,要有效防范银行风险,就必须适度加强货币政策稳健性,优化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和资本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控、银行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也存在负相关关系。而货币政策与银行竞争的相互作用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并未改变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单独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竞争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持续膨胀,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的比例持续上升,但从微观视角对影子银行风险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尚有空白。本文采用全国125家中小商业银行2011年至2016年经营情况的面板数据,将同业投资纳入影子银行测算范围,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更多投向高风险资产,最终使得资产质量下滑、不良贷款增加,即影子银行主要通过信用风险传导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因此,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的监管,扎实整治金融乱象,约束商业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披露状况研究: 上市银行的案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苏彤  周虹 《上海金融》2003,(10):17-20
2000年和2002年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有关风险披露的规定,初步形成了我国商业银行有关风险信息披露的权威性文件。本文结合我国上市银行2002年年报,分析我国上市银行风险信息的披露状况,进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叶仕良 《金融与经济》2015,(3):20-22,89
控制风险与提高效率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面临的两大问题,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法(SFA)测算了2003~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及原因,然后研究了银行效率和风险承担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效率与风险承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商业银行适度增加风险承担有助于提高银行效率;另一方面,产权制度和宏观环境对银行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2016年至2020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准则的修订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目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通过抑制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和提高信息透明度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调节效应检验发现,银行规模、银行市场竞争和资本监管压力在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拓展性检验发现,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在抑制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同时能够降低系统性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修订版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7—2016年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上市银行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管约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上市银行购买董责险会显著地增加其风险承担水平,但如果政府加强对上市银行的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这种促进效应将减弱。相比大型商业银行,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更为突出。结论表明,在法律体系与诉讼制度尚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董责险并没有激发更多的股东诉讼,反而使股东诉讼对管理层的监督惩罚效应下降,提高了上市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丁宁  吴晓 《金融研究》2023,(2):96-114
2015年存贷比不得超过75%的监管规定取消后,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比持续攀升现象引发了存贷比监管改革如何影响银行风险的思考.本文选取2013-2018年124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结合连续型DID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存贷比监管改革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说明此项改革与"防范系统性风险"目标一致;第二,存款竞争和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转移以及资产收益的风险吸收是三个重要的传导渠道;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存贷比监管改革主要降低了资产规模不小于2000亿元的非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第四,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当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较差时,存贷比监管改革对银行风险承担施加了负向影响,表明存贷比监管改革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本文为不断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1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研究得出:(1)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显著缩窄,分机构能显著降低五大国有银行和城商行利差,且对城市商业银行利差负向影响最显著;(2)金融业对外开放显著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分机构能够显著增加四类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对5大国有银行影响最大;(3)使用系数乘积检验法验证了传递渠道“金融业对外开放—银行利差缩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的存在,且金融业对外开放增加银行风险承担的直接效应占比为65.08%,以银行利差为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占比为34.92%。基于上述结论,提出银行应借助金融科技提高推动业务转型、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完善风险管理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透明度、信息披露与银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敏 《武汉金融》2003,(5):22-24
加大银行业的透明度和对银行行为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银行危机,但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万能,因为,银行危机往往反映了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此外,加大银行体系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力度确实能减少由银行危机带来的损失,并促进银行业迅速复苏。  相似文献   

17.
谢贤君  郁俊莉 《上海金融》2023,(3):29-43+56
本文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理论机理,并运用季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不同结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证券投资资本流动则明显增加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三,跨境资本流入通过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提高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跨境资本流出则通过减少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这一间接效应抑制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也通过直接效应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跨境资本流动-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有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2007-2020年中国120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影子银行业务对自身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1)影子银行业务增大银行风险承担,表现在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越高,银行总体稳定性越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大;(2)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银行类型异质性,对于非五大国有银行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对于五大国有银行并未形成显著影响;(3)影子银行业务通过增加银行表内收益的波动性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开展影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严格资本和拨备监管下的被迫选择。因此,应对影子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重点监管非国有银行主导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继续积极稳妥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但也应允许适度有益的影子银行创新存在,以弥补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李浩  孙兆东 《投资研究》2023,(5):109-125
本文采用2009年至2020年我国3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研究了政府外部治理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监管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提升;政府持股一般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业绩波动性上升,但如果政府为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则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政府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政府对银行绝对控股可能会削弱监管和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主要由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变化。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政府外部治理效能促进银行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