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五四运动时期前后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了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自身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序幕,而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传播的先进群体,他们"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思想变化动向分析,揭示"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的思想发端。而对于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以及时间分期历来争议较大。收集、梳理有关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勾勒出有关这三个范畴的研究概貌,找出三者辩证关系,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觉悟.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十年来,无论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与突破。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进程中的教育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坚守唯物史观做一番潜论。  相似文献   

6.
王琪珏 《魅力中国》2013,(26):118-118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而马克思主义在早期的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着其传播的基础。本文主要就十月革命至中共二大这段时间的史实,总结其传播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救亡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梁启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密切,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五四爱国运动的发起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独特的、不可忽略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报党刊为党获得舆论话语权提供了重要宣传载体。《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宣传的舆论主阵地之一,它运用灵活的方式,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解读党的政策纲领。在办报风格上,它具有以纪念活动为载体、巧妙整合信息、用事实说话、内容直面群众等特点。《红色中华》的宣传报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以史为鉴,今天的党报党刊学习借鉴《红色中华》的办报经验,有助于新时代党的舆论阵地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至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一些思想已经传入中国.但由于传播者的阶级局限性,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传播者所形成的观点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支离破碎的.没有能引起大量知识分子对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注意.更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要思潮.但是也不可否认,这些对马克思的介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快速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受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先是由一批广西籍在外的进步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引入广西,同时北京、上海的学联和中央、广东的团组织在广西进行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组织活动,继而由广西区内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并继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过程中,抗战时期的产物——广西学生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广大工农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广泛的传播,起到了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传统媒体的继承与超越,新媒体传播呈现出诸多"后现代主义"特征。新媒体"自媒体化"、"去中心化"和对"主体间性"的强调使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困境。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利用好新媒体个性化、亲民化、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不断更新的文化潮流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成为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的最早传播工具。中国近代报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系统保存马克思主义著作、联系读者和译介马克思主义思想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没有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传统媒体的继承与超越,新媒体传播呈现出诸多“后现代主义”特征。新媒体“自媒体化”、“去中心化”和对“主体问性”的强调使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困境。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利用好新媒体个性化、亲民化、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不断更新的文化潮流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图像化传播为民众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开拓了新途径。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图像化传播工作,应从“谁来传播”“怎么传播”“如何保障”三方面着手,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内容供给、创新全媒体传播方式、强化全媒体传播空间治理、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机制五个维度精准发力,形成深度融合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格局和良好网络生态,确保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果低下,理论传播面临许多困境。课堂理论传播教化功能弱化,即“师生传播”解决不了目前理论传播的困境。面对科学技术大发展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必须开辟新的理论传播方式:“生际传播”。加强“师生传播”与“生际传播”有序结合,二者相互协调,相互辉映,将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王华 《魅力中国》2010,(11):13-13
五四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胡适起的作用,是通过他针对整个思想界在研究、宣传“主义”上的误区所提出的科学解决路径为李大钊等人所认同实践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艾思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贡献的梳理,总结出在今天如何更加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有益的经验,这将对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早期传播,除了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之外,正值广西工农阶级迅速壮大的时期,实践对理论的需要,使传播兼具了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特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广西传播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传播主体、内容、载体和影响等方面。文章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传播背景、传播途径、传播特点和传播的启示四个方面整合材料,作出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电话等高科技相继出现,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传播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广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过程,随着新的传播工具的出现,比如互联网、新闻的出现,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