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金融利用绿色信贷等金融工具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以2014-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显著推动了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促进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异质性检验发现,此促进效应在非重污染企业与盈利能力低的企业中更为突出。因此,金融机构在设计绿色金融机制时,应当关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需求,提供更为灵活和适应性强的金融产品,尤其是针对非重污染企业与盈利能力低的企业;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及行业绿色数据的监测和披露,提升信息透明度,使得金融机构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从而为其提供更精准的绿色金融支持;企业应利用绿色金融积极主动地加入绿色技术创新的行列,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领域创造成效。  相似文献   

2.
碳达峰、碳中和将产生大量融资需求,要平稳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对碳排放量和资金需求有明确的估算。本文以陕西省为例,采取“自上而下”方式进行数据测算,进而提出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明确支持中长期绿色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目标;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碳要素属性;完善绿色政策工具框架;探索发展林业碳汇;做好金融机构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等。  相似文献   

3.
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对气候相关信息透明度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改进环境信息披露、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性信息,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环境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之一,是防范“洗绿”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关键举措。随着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研究加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阐述了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和国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2021年度相关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整理,比较分析了国内外金融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应用、披露内容及披露质量,并结合当前形势从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建设、环境信息与财务信息的衔接、信息披露监督、金融机构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国际合作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大量产业产能合作与投融资机会。同时,中国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要求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才能够兑现投融资绿色化的承诺。本文首先将传统的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下绿色金融的内涵。从整体战略格局和国际发展趋势两个角度,本文分析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基于战略规划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中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愈发显著和世界各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潮流下,绿色金融既是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实现金融机构自我完善的最佳选择。国外关于绿色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已发展至成熟阶段,国内相关研究则起步较晚。基于前人研究,本文从绿色金融的内涵界定、测度指标、影响因素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五个角度进行系统性梳理,并对后续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夏球  代斌 《甘肃金融》2022,(1):38-41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政策,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内外驱动因素,构建了绿色金融公共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全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大绿色金融政策优惠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积极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以及开展气候和环境情景分析、评估气候环境对金融的连带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 (一)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五大支柱 2016年以来,中国"自上而下"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初步形成了标准体系、信息披露、机制构建、市场体系、国际合作等五大支柱.2016年8月,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等部委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建立了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2017年12月,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出台《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从机构资质、业务承接、监督管理等方面,规范完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2018年,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出版《绿色金融术语手册(2018年版)》,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等进行规范界定.2019年第一季度起,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逐步完善约束机制,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广泛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国家.2021年初,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发《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试行)》,规范和强化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借助G20等平台,日益深化绿色金融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和标准与国际接轨.在各项政策推动下,中国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位;绿色债券余额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绿色创新的调节作用以及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均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企业绿色创新显著加强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银行借款规模和期限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且绿色创新在其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尤其要督促企业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资源能源节约量的定期定量披露;企业应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并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国有企业应大力加强绿色创新;银行应严格落实绿色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世界绿色金融与ESG的投资高速发展、政府监管建立机制加强监督、金融机构行业内对气候变化共识意识日益加强等原因驱使下,金融机构的环保信息披露工作快速推进、稳步发展。而在业内,金融机构的环保信息披露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态势。从实际状况分析,当前的金融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仍面临意识欠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正是基于此原因,从提升信息披露重要性、明确披露时间表和路线图等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建立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法律法规、构建"信贷、证券、保险"三位一体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民间四个层面共同推进、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空间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在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逐步与国际接轨可持续信息披露是有效解决绿色金融供需双方环境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机制。连贯、可靠、可比较、明晰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是检验披露主体绿色发展成效的有效手段,是投资者评估投资标的环境和气候方面潜在风险、践行绿色投资的重要基础,是披露主体获得绿色投资的最优选择。稳步推进可持续信息披露,有助于为绿色金融发展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气候治理带来巨大的经济结构性变革,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也逐步改变着企业生产方式和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作为我国外向型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国内企业低碳发展的同时,承担着推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绿色转型、助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天然使命。在全球低碳转型的趋势下,加强绿色金融建设,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发展,是中国信保积极履行政策性使命、助力全球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动作为,也是适应形势变化、抢抓发展机遇和防范潜在风险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绿色金融的外部性以及山东省区域经济的转型风险为切入点,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研究表明,发展绿色金融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对环境资源的风险定价,这需要运用政策和市场力量推动社会和环境价值的提升,使金融机构有动力基于转型风险考量将社会和环境价值纳入决策.因此,应以科学的政策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通过政策推动使转型风险显性化,以此提高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价值的认知,进而激发其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内生动力.对此,从构建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提高企业的转型风险显性化水平,依据环境的外部性程度分层推进绿色金融,加强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分析和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有力地支持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有力支持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例如,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的声明》,彰显出国际银行业金融机构合力推动绿色金融实践的决心;2003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和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入手,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政府机构监管、环保立法和执行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强化顶层机制标准建设、政府引导和市场化发展相结合、持续运用财政激励政策、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建设等方面总结了香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做法,提出加快机制创新、加大市场引导、加强政策激励、强化信息披露等对我国内地绿色债券市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融资需求、利益实现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发展意愿不高、信息不对称、环境风险评估能力不强、产品期限错配等问题。最后文章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加强绿色金融创新、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金融业积极支持绿色发展,产品及服务创新不断涌现,绿色信贷初见成效,各类交易平台逐步形成,国际合作势头良好。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绿色投资不足且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机构功能发挥不够、支持力度有限,金融创新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建议: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大力推广绿色信贷,推动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0.
建设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应针对当前绿色金融服务资源缺乏、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的动力不足、金融系统促进绿色发展效率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型"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尽快培育壮大绿色金融服务资源,加快制定促进金融机构服务绿色融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将试验区打造成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平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推动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