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居民财产性收入呈增加的趋势,但因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投资理财的渠道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为此提出保证经济快速发展、慎选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大财产保障力度、增强财产保险意识,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提高文化教育水平,严格执行土地政策、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关于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但其差距呈扩大之势,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之间、不同阶层居民之间以及不同区域居民之间财产性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导致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拥有财产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体系及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以及居民个人禀赋差异等。要缩小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必须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居民素质。  相似文献   

3.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提高居民分配所占比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计算了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最终分配的基本格局,并将我国与美国、日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重不断下降。原因在于企业利润侵蚀了劳动报酬,政府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降低了居民收入分配所占比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微弱和转移性支出制度不完善等。最后,文中分析了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一是增加居民收入,二是减轻居民负担,三是缩小收入差距,四是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继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后,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再到如今党的十九大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这着力凸显出了财产性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文章将围绕这个热点问题,利用相关数据,对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什么是财产性收入,以及为什么有必要增加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这对于有效保护和改善人民生活以及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凤 《商场现代化》2011,(18):33-35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不断下降,而政府和企业收入占比不断上升,收入初次分配出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趋势。我国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数比较少,且收入数量少、范围小、比例低、渠道单一。少数高收入者集中了绝大多数的财产性收入。我们既要正视财产性收入对提高居民收入的正面作用,也要认识和防范其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创造条件"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使更多群众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嘉兴市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但占居民收入的比例不高,五县两区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不均衡,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的积极影响提高嘉兴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尽可能的避免其不利影响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描述,从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两个视角分析政策制度因素对我国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国民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不利于劳动收入的增长,进而影响到主要依靠劳动收入的大部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而住房制度改革和税收制度则对财产性收入起了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02-2011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进行了测算,并按照收入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在近年来呈波动上升的基本趋势。工资性收入对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作用,但这种作用在持续减弱;非工资性收入中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负面效应,且这种效应在持续增强;作为二次分配的转移性收入仅在近几年才发挥缩小收入差距的功效,但这种功效一直较低且呈现减弱的运行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收入分配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财产性收入快速增加并在居民收入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由于财产分布的极度不均衡,短时期内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会拉大我国收入差距.但长期看,财产性收入有利于中等收入者的崛起从而缩小收入差距,并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应予支持和鼓励.同时,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保障低收入者生活,并最终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居民收入为研究对象,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将工资性收入与居民财产性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较低的工资水平是制约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之一。黑龙江省应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改革工资制度为切入点,加快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工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增资机制以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渠道,努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谭永生 《中国物价》2020,(5):15-18,42
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收入分配体系。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和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低收入群体分配结构持续改善,居民收入来源格局更趋于合理。但收入分配仍面临宏观分配格局不够完善、分配差距仍处于高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任务艰巨、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要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收入分配体系,需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加快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制度政策等多措并举,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着力将财产性收入培育成农民增收新亮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所谓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的提升,对缩小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避免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和积聚,拉动中长期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不同所有制企业分配体制的差别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所有制结构演变对居民就业和财产性收入产生重要影响,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所有制结构演变为视角来探讨其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便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我国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分配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初次分配格局还是再分配格局,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都是逐年下降的,而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则是上升的。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格局在向企业和政府倾斜。企业利润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居民财产收入占比下降是导致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基础,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消费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才能促进消费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收入按来源可划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种,研究对城镇居民消费起主要作用的收入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一是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受其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二是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565526、0.6318038和0.243969,即3种不同来源收入与消费支出均为正相关且均显著,说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这3种收入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聂艳曦 《现代商业》2012,(28):52-5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住户处处长陈小龙表示,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潜力很大。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百姓财富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非常快。预计2007年的速度会更快。"财产性收入快速提升,将是一个大趋势。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机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当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收入结构不够合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以及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等多种问题,影响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不利于扩大内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居民消费和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收入增长和分配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促进居民消费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1985—2008年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7%。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中,工薪收入占绝对主体,财产性收入低,资产财富效应微弱;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不高且不断下降。为了缓解消费的过度敏感性,扩展城镇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根本途径。为此,应该提高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降低生产税税率,采取措施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时要抑制住房价格等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9.
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比例较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中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进行收益。河南作为传统农业省份,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河南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并通过与全国及发达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比较,针对制约财产性收入增加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实现农民土地收益增长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财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进行区分,并使用国民核算口径和经济学口径分别定义;选取国民核算口径,对同时期和经济发展相近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同时期还是经济发展相近阶段,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是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和低投资回报率使得总财产性收入占比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财产要素在部门间分配过程中,我国住户部门在不同时期被不同部门挤占:1997-2007年主要被非金融部门利润挤占,2007-2015年被政府部门收入挤占。实现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的提升,需要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调整财产要素在部门间的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