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造业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间接影响着制造业各行业的工资差距.贸易开放通过部门间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外贸结构的变迁效应、名义关税下降效应、发达国家的"外购"效应、技术偏向的技术进步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六个方面的传导机制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加大教育投入、发挥贸易对低收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传递效应、打破行业劳动市场的分割、给予加工贸易相应的政策扶持、采用政府再分配手段等措施有助于缩小行业间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及其扩展出发,揭示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资差距影响与理论不符的悖论,研究了FDI推动中国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应用锦标赛理论实证研究模型,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设定合理的工资差距提供参考,并以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本文发现企业工资差距与企业产品质量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企业产品质量随着工资差距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更进一步以企业工资是否集体协商做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一种因果性效应。因此,企业应当将员工工资差距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表明: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总体提高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但因个体异质性的影响,劳动者从国际贸易中的获益水平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相比存在工资溢价,国际贸易加剧了这一现象;男性的平均工资高于女性,但女性在国际贸易中获益较大,改善了初始的性别工资差;人力资本投资的缺乏导致了低技能劳动者收入低于高技能劳动者,但国际贸易缩小了这一技能溢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角度出发,研究以中间投入进口关税削减为代表的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市场势力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本文构建了企业层面的中间投入进口关税。实证研究表明,中间投入进口关税削减通过成本节约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扩大企业产出规模、增加企业的进口中间投入要素占比和使企业向产业上游移动,从而增强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势力;这一结果对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势力衡量方式、中间投入进口关税衡量方式、回归样本等都是稳健的。在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应当限制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合谋,提供多元完善的职业培训和完备的公共服务,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竞争性,保障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在中国制造业的员工中,农民工的比例是较大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工资在不断上涨,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发展与变化,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微笑曲线的两端,而将繁杂的中间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进口也随之日益盛行。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突出的薪资水平两极化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工资差距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学者们较少从发展中国家视角来分析,并且关于中国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工资差距影响研究也需要丰富。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否会扩大国内工资差距。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及WWZ方法,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主要13个制造业与12个服务业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在三要素中间投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文发现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进一步缩小了中国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且服务业比制造业更加显著,但2003年前后出现分化。研究创新:本文采用新的VSS指数测算方法并新增服务业的分析视角。研究价值:分析融入GVC程度对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工资差距影响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生产性服务贸易分成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以及专业商业服务四大类型,分析这四种类型的进口情况,结合Novy(2013)模型,分从高技术型、中技术型、低技术型和资源型等四个技术性类来测度陕西省制造业的交易成本并进行实证研究来探究陕西省制造业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10.
周雅  徐金海 《价值工程》2013,(20):171-172
FDI是江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江苏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经济差距呈现阶梯式发展。文章基于江苏省13个市2000到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对江苏省发展FDI,缩小城乡收入比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品内国际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对参与贸易各国的收入分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二十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通过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基于要素禀赋和地区层面研究中国产品内贸易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曹琨 《中外企业家》2014,(5):219-220
农民工自由流动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使用最新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发现,东部地区农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影响农民工工资地区差距的因素除了生产率和生活成本等差异外,还包括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当前需要尊重区域发展规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文章通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选取中国制造业贸易最主要的56个贸易伙伴,对影响199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贸易流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制造业增加值、人口因素、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是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制造业贸易模式,找出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流量和流向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改善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绩效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不同技术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为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各国不同技术劳动力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本文采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作为刻画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的指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参与度及地位指数的提高均缩小了不同技术劳动力间工资差距,服务业参与度的提高缩小了工资差距,服务业地位指数的提高扩大了工资差距;发达国家制造业参与度的提高扩大了工资差距,地位指数的提高缩小了工资差距,服务业参与度和地位指数的提高均缩小了工资差距。选取在全球价值链所处位置不同的五个国家(中国、印度、墨西哥、美国、日本),对这些国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中国和印度,参与度的提高缩小了制造业的工资差距,扩大了服务业工资差距;对于处于全球价值链中游的墨西哥和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美国和日本,参与度的提高扩大了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工资差距;而地位指数的变化对制造业及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在这五个国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运用贸易矩阵和广义经济分类(BEC)考察了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演进和特征,发现中间产品是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继而,用贸易流量分析模型按国别探讨了需求因素、竞争因素和区位因素分别对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计算出中国对东亚区域内贸易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后,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验证了外部需求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的首要推动力.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对解释东亚区域内贸易扩张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劳动力跨部门配置效应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跨部门配置的时期和地区特征,使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我国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的后一阶段,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分配均等化效应下降,且西部地区下降更加显著。而收入均等化效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次产业部门间生产率差距扩大。文章指出产业协调发展是提高劳动力转移收入分配效应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姜能涛 《物流技术》2014,(21):402-404
通过中间产品两种定价方式模型的比较分析,看到协同定价的优越性和重要作用,得出中间产品定价不仅是利润分配的工具,更是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间产品两种定价方式模型的比较分析,看到协同定价的优越性和重要作用,得出中间产品定价不仅是利润分配的工具,更是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城镇社会救助再就业人群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进行研究。采用OLS的结果表明,一方面,工资差距来自于个体特征尤其是个人人力资本因素,社会救助再就业人群比城镇职工具有更低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工资差距来自于个人人力资本因素的回报系数差异,即特征价格差异或歧视。利用Oaxaca分解、JMP1993分解和DFL分解三种方法的结果显示,个体特征不能解释的部分占总差距的40—60%;同时,在高分位数和低分位数工资层面,歧视和不可观测个性特征对工资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仍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相关学者多采用差异分解方法对性别工资差异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由于难以直接得到各个行业或职业的女性和男性平均工资,而使用了基于模型假设的模糊数据分析与计量以得到近似数据,使得结果与实际有一定偏差。基于此,本文引入工资倾向系数这一概念,并建立测算模型,以精确计算性别工资倾向指数,并进一步建立了回归模型,分析检验科技进步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科技进步和城镇女性就业人员的比例是影响城镇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其中科技进步有着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