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汉字是如何起源的,这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本文从使用文字及其所应具备的功用条件的角度,试对之进行了探索,从而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愿在此就正于方家读者。 一、汉字不是适应扩大交际的需要产生 最初汉字是用来扩大语言传递的,即认为汉字也同其它文字一样,是适应扩大交际的需要产生,这是很普遍的说法。笔者认为,文字用于交际,至少须具备记录完整语言和共同使用的条件。而这两个条件事实上都不是发生时期的汉字所能具备的。 文字记录完整语言,这是表达完整意见的需要,不能记录完整语言就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因此它也就无法在交际活动中使用。我们知道,语言只有说得完整对方才能够听懂,那么文字形式的表达显然也只有是记录了完  相似文献   

2.
文字是记录的传递有声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汉语是非黏着的孤立型语言,它的音节直接与意义相联系,是表意的语音单位,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汉字的性质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象形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字是记录和传递有声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汉语是非黏着的孤立型语言,它的音节直接与意义相联系,是表意的语音单位,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汉字的性质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象形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胡正旗 《重庆与世界》2010,27(11):70-72
早期汉字是一种图画式文字,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华夏原始建筑的形貌特征。但"汉字建筑史"的理论与方法不应仅局限于此,通过对汉字形符演变过程、形声字声符的考察也可以揭示出建筑发展的相关情况。此外,具有相同义素的字族聚合,总是能反映出华夏民族的一些建筑营构理念。而对建筑类汉字进行分期数理统计分析,则可以获知各时期建筑发展的整体面貌。推而广之,这种以汉字来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方法也适合运用于其他专门史的研究,如中国服饰史、交通史、器物史等。  相似文献   

5.
“仓颌造字”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比较而言,“结绳记事”似乎更可信赖。有数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文化瑰宝——汉字,她的创造者应该属于劳动人民。从已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和马王堆仅简看,古文字中没有超过10个笔划的,本来就是“简化字”。隋唐以后,随着社会分化渐趋激烈,文字成为少数统治者的“专利”,更有帮闲文人将汉字搞得越来越复杂,难学难写,为思想交流平添许多麻烦,因此汉字简化,成为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又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和语言一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冈此,写的字必须让人看得懂,否则就会影响书面信息…  相似文献   

6.
王磊 《魅力中国》2011,(11):264-264
汉字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文字符号,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汉字及其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影响与启迪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和认识它,从而充分发掘其中包含的中国哲学,更深入地利用汉字进行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7.
汉字琐谈     
汉字的历史十分久远,如本世纪50年代从西安半坡遗址上发掘的陶器L就出现了简单的刻划符号(郭沫若认为“其为文字,殆无可疑”。于省吾则认为是“简单文字)算起,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了。我们的先人,从“结绳记事”到使用文字,是经过了“观夫天地万象之端,人物器皿之状,鸟兽草木之文,日月星辰之章,云烟雨露之态”的过程而逐渐创造了文字的。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汉字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一方面是数量在逐渐增加;另一方面,是字的形态在逐渐变化,为f使用的方便,汉字在逐渐简化,由古文到大篆,再到小篆,由篆到隶,到楷,到草,…  相似文献   

8.
粟聪 《魅力中国》2014,(7):199-199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基础的,却也是最难的。特别是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处于口语课、词汇课的附属地位.很难体现汉字的特点和汉字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简单介绍汉字特点进而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汉字断想     
汉字是世界上风格独具的一种表意文字,对于蕴涵在汉字中的文化元素,需要采用传统与现代科学知识进行观察研究.应该将汉字分为甲金文、篆书、隶楷三个不同文化时期,并运用多学科方法认识汉字.心理科学、思维科学是跟语言科学密不可分的相关学科,将所有这些学科的知识方法运用于语言研究,将会使当代汉字学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学习者学习汉字时的困难集中在汉字学习的初期阶段.原因在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独特的文字规则,学习者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这个规则.解决的方法是在汉字学习的初期阶段进行汉字知识的启蒙教学.启蒙教学的内容包括汉字的形义联系,汉字的组合方式,汉字结构成分的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网络飞速发展及电脑普及,以电脑录入替代了传统书写方式,高校学生文字记录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常"提笔忘字"。这种现象要引起高校管理者重视,应加强对学生汉字书写教育和汉字文化传承宣传。  相似文献   

12.
苏登州 《魅力中国》2014,(15):119-119
近期,央视举办的中学生汉字书写大赛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举透露出一些信息,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指明了方向:该重视我们自己汉字的书写了。时下,又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各种成语大赛悄然升温。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者。闻之颇感欣慰。曾几何时,我们汉字的书写水平、书法艺术水平一度被日韩超越,令国人心痛。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令人心忧:书写正确率低下,字形不规范,字迹潦草,文面乌烟瘴气。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测试卷,错字现象相当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汉字是一种只需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语言不同也能理解其意思的唯一一种文字。"说此话的是位日本人,名叫石井勋,头衔是"日本汉字教育振兴协会会长"。汉字至少还拥有两个世界第一:历史最为悠久;使用的人数最多。那么,这独具魅力的方块字是谁发明的呢?旧说是仓颉。战国时的《吕氏春秋》、《韩非子》等文献都有记载。仓颉何许人也?汉代,有人说他是"人文初祖"黄帝手下的史官。到了魏晋,又有人说他是比黄帝还要早的帝王。以此看来,仓颉正是顾颉刚"古史辨派"所谓的"层垒地造成中国古史"中的一员。如果不是仓颉,又是何人?唯一的答案是:造字者,山东东夷人也。  相似文献   

14.
对待文字是必须慎之又慎的,动一字而牵涉之广,是我们都无法预判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很多顶尖的专家参与了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工作,他们都是饱学之士,态度更是非常严谨,真可以说是戒慎戒惧、如履薄冰。他们动一个字,都要往复讨论,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5.
于潇 《魅力中国》2011,(5):255-255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汉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基础。“汉字难认、汉字难学”已经成为国外学生公认的事实。论文拟从汉字自身规律入手,根据对外汉字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梳理出对外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对汉字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萌萌 《魅力中国》2014,(24):113-113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王权、父权、夫权、族权组成的宗法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制度经历朝统治者的改造完善日趋严密,我们从汉字的造字形体中便可以看到君臣、父子、夫妇在制度中各自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邹鹰 《老区建设》2009,(12):43-45
中国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户外社会用字愈来愈频繁。然而,在重商主义的驱利下,人们只重视汉字使用的商业意义,而忽视了其法律层面的书写规范,致使汉字书写出现严重的繁化和写“二简”字、繁简混写、生造字等现象。因此,推进社会用字规范化非常迫切,关键是要强化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净化社会用字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阳娟 《科技和产业》2022,22(4):180-187
为全面深入地掌握汉字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基于WOS数据库中汉字识别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利用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所是汉字识别研究的核心力量;汉字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由早期的传统方法OCR技术演化为中期的联机手写汉字识别,再到近期基于深度学习的汉字识别研究;研究前沿为手写汉字识别、混合语言模型、生成对抗网络和场景文本识别;汉字识别技术将朝着高效率及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玫 《魅力中国》2014,(19):98-98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利用行政干预的强制手段对汉字的形式进行规范,规定在秦朝统一使用小篆.并且允许秦隶可以在民间使用。秦代“书同文”对历史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虽然秦始皇当时对文字进行规范只是一种自发行为,但是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使得民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本文对秦代“书同文”厦其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旨在促进现代汉字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说"木"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字形也在不断变化。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很多汉字已经看不出它本来的样子了。该文用追本溯源的方法分析一下“木”,发现汉字与汉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