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刍论中国金融模式下的分业与混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商业研究》2002,(5):50-52
金融业从分业向混业发展乃大势所趋,分业利于安全,混业利于效率,然而在中国金融模式下,由于制度前提,金融职能,产权结构的特殊性,使分业和混业都有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效率的双重要求,明确混业的基本目的,结合一系列金融制度改革,进行金融监管创新等,是分业平稳走向混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业中获取利润的方式直接决定金融机构的发展,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进步,金融业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分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分业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只从事一项业务,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不利于新世纪以来金融业的多元化发展。在一个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的地区,打破分业的限制往往能够有效的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相反,如果某一地区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则分业更加稳健、安全,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分业和混业各有利弊。本文主要立足于产业经济学视角,对金融业金融分业与混业进行思考,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当前,混业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的金融业在从分业走向混业的过程中,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不失为现实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金融监管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盛昌琴 《商业研究》2003,(24):107-109
金融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直接促进了金融的混业经营。为提高金融公司的竞争力 ,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要想和国外全能化的金融集团比拼 ,在目前实行严格“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下 ,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不失为我国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杏 《商业研究》2004,(18):147-150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国作为为数不多的坚持分业经营的国家之一,在面临着加入WTO的现实状况下,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金融监管模式和我国金融业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设想。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  相似文献   

7.
赵玺 《北方经贸》2001,(12):117-118
入世在即,中国金融业如何迎接挑战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混业经营及由此产生的能够提供金融“一揽子”服务的金融集团,是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国实行混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有金融制度不完善,实行混业经营引发较大风险;上市公司上市不转制,制度不完善,使证券市场和混业经营内生巨大风险;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较低,各监管机构之间不能互相配合等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混业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的金融业在从分业走向混业的过程中,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不失为现实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金融监管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舒予维 《现代商业》2007,(7X):47-47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在分业经营体制下明显难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要想做大做强,我国金融业唯有积极应对,主动创新,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而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必然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0.
金融混业经营已是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我国也逐渐融入到这个趋势之中。随着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分业”为背景的中国金融业将直面以“混业”为背景的金融集团。因此,面对挑战,我国应尽快确定混业经营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了全球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需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规范分析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与价值分析,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能银行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证角度分析全能银行范围经济的存在。通过收入增长模型实证并回归检验了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特性,并计量出其范围经济系数,得到全能银行存在范围经济的有力证据。实践中对全球著名五家全能银行进行回归分析,并拟合中国自己的全能银行进行回归验证,得到拟合程度非常高的回归检验结果。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是可以发展自己的全能银行的,不仅具有现实基础且可产生显著的范围经济。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目标框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朝华 《商业研究》2005,(18):107-110
金融结构变迁要求具有动态适应性的金融监管制度,在金融结构变迁的过程中动态的调整金融监管制度能控制金融风险,增强金融系统的资金配置效率并促进金融结构的变迁。目标金融监管制度应具有前瞻性、经济可行和一定的弹性,我们应当以金融结构变迁为基础,逐渐从以行政干预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监管过渡到以行业自律为主、行政干预为辅的监管结构;从机构监管过渡到功能监管;从分业监管过渡到统一监管。  相似文献   

14.
姚世斌 《商业研究》2006,(14):198-201
根据加入WTO有关协议,在2006年12月之前,中国将兑现承诺,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外资金融机构将享受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在展开公平的竞争。我国应根据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及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对策,使我国的银行业积极地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中去。  相似文献   

15.
王千红  张万朋 《商业研究》2004,30(24):24-27
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一国的商业银行能否稳健经营与高效运行关系到经济的安全运行与健康发展。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金融也将日益融入国际金融业竞争中 ,金融竞争将进一步激烈并在深度、广度上得以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研究对银行业实施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探询银行业监管的发展方向 ,引导我国商业银行走出面对金融监管的误区 ,唤起我国商业银行审慎、稳健经营的内生性和积极性 ,无论是对于当前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提高 ,还是对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多数经济体中,银行一直是最主要的金融中介。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和不断出现的风险使银行业监管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对制约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寻求提高监管效能的路径,其目的是实现确保银行体系安全和稳健运行,加快银行业监管专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试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协调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荣青 《商业研究》2003,(14):90-91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是我国中央银行的两项重要职能 ,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两者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 ,但是在现实中主要表现出独立性而甚少表现出协调性 ,因此 ,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强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廷飞 《商业研究》2004,(2):142-144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的加速发展 ,2 1世纪的中国金融制度创新与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外部环境。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 ,中国金融业应努力推进制度创新与发展 ,调整创新思维 ,强化微观金融主体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制定制度创新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财务报告重新表述是对存在错误或误导性信息的历史财务报告进行事后补救的公告行为.财务报告重新表述,表明前财务报告的低质量和不可信,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内因是资本市场带来的压力和高管薪酬契约的不正当激动;其外因是信息不对称和造价成本低廉.但深层次原因是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要注重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监管的框架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进行考察,并分析财务重述现象频发的原因,并针对其动因找出对策,尽量避免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绍昆 《北方经贸》2009,(8):111-113
通过对次贷危机传导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金融创新监管的滞后、不到位是导致危机迅速扩大蔓延的重要原因,这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在金融创新监管方面存在的缺陷,而我国在金融创新监管方面与美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完善监管体系结构,较变"机构监管"为"功能监管",创新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