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步伐缓慢,大部分金融机构仍以国有资本为主导。这不仅不利于民间资本的健康发展,也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民间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目前,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能力,也是我国金融业继续发展的动力和金融改革的内...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金融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面临着推进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开放、独立实施货币政策、对外资金融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多方面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国内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我国国有金融资产在金融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属于战略性经济资源。现阶段我国在大力发展金融业的同时,为维护经济金融安全、提高l虱有资产经营效率,必须理顺金融国资的监管体制,在市场化中探索有益于我国金融国资监管的有效模式。通过对金融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谁来掌握国有金融资本”的关键,反思金融国资监管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西方私募投资基金发展过程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与物流产业特点,提出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概念,对其市场细分、发起人、组织形式、资金来源、资金运作、退出机制等进行分析。我国物流产业融资市场可分为物流基础设施融资、物流企业收购与兼并融资、物流企业发展融资、供应链金融(包括物流金融)等四个细分市场;基金创立过程中,初期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并重视物流专业团队的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正祥 《英才》2015,(2):78
由于民营实业资本多参与了民间资金融通和资本市场产业并购,实业金融控股模式的风险也较大。从美国上百年的金融发展史看,其经历了混业—分业—再到混业的多次变更。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变更,是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必然,其中几个标志性事件是:30年代大萧条、80年代金融全球化和08年次贷危机等直接促成了金融监管机构对混业和分业的变革。中国的金融监管发展和美国有相似之处。1994年起,我国金融业开始遵循"分业经营、分业  相似文献   

6.
方卫武 《企业经济》2003,(12):154-155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第一、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自1978年以来,为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商品价格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并轨、开放劳务和资本市场等改革措施,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但是,作为市场经济血液的资金供应和定价仍然由政府管制而不是由市场决定,已严重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金融深化过程中,我国的金融业要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器和枢纽,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业尤其是国家专业银行系统按照商业化银行模式进行改革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一体化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金融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备个部门都有密切的联系。基于最新出版的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出我国金融业产出总量,剖析我国金融业投入产出结构并分析其产业关联状况,从而了解我国金融业的产业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在实证的基础上得出具有政策含义的相应结论,为我国金融产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金融业在资源配置、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区域竞争、拉动增长等方面具有先导作用;考虑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和现实需要,在对河南金融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金供需、企业培育等多个纬度,深入分析当前河南金融业提升发展的必要性,并得出结论:从现状看河南已是金融大省,但还远不是金融强省,必须推动金融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的转变,基于以上研究,提升河南金融业要加快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培育引进金融机构,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农村金融,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郝瑞军 《河北企业》2023,(10):52-54
建立中国式产业体系,要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和以金融服务业为主体的虚拟经济的关系。一方面,反对经济“脱实向虚”,要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基础,认清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危害;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金融服务业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分析我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加强金融监管和发展绿色金融四个方面,提出利用金融服务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国务院多次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专家认为,民营银行门槛将降低,民营银行这扇多年的“玻璃门”将被打破。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不仅使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也对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西方国家对其金融创新的过程不断进行总结,并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应立足本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对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动向的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减少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浅谈开展风险防范稽核监督谌秉玮,林谷良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现行的国有专业银行、金融业也同其他企业一样将作为市场的主体,置身于市场中去经营货币信用业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跨国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金融业的高度发展带来了金融集聚效应,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探究金融业发展与 FDI 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首 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提出 FDI 对金融业发展具有反向作用的假设;然后引入了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变量金融相关率(F...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和影响作用日益凸显。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能否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和服务部门,在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9,(10):157-160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新举措不断推出,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但政府仍需大力推进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列举我国最新的金融业开放措施,从QFII额度、外资银行总资产、人民币储备资产占比等角度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开放现状,认为金融业开放具有学习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改善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和降低金融业运行风险的重要意义。但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水平仍不足,还存在可能产生经济金融波动、金融体系扭曲和外国资本控制的风险。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制度建设、合理有序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提升自身能力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惠好 《经济界》2015,(3):10-11
近年,随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民间资本以新设、增资入股等方式进入金融业,直接或间接参与金融市场业务活动和市场建设,如民间资本可合作参与设立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参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增资扩股及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的改组改制,直接参与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VC、PE、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17.
龙永图表示,在金融产业当中,我国入世谈判中对于银行、保险等的开放作出了重大承诺,这将使我国金融业在国际竞争当中得到更快发展。但对证券业来讲,目前我们采取了慎重的态度。因为证券业的开放涉及到资本市场的开放,当中国的人民币未能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之前,我们是不可能以更快的步伐来开放证券业,要保持二者开放的步伐相适应。但我国正在采取积极的步骤,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活跃国内的金融市场,这将对我国证券市场最后的对外开放创造有利的条件。对开放证券业采取了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6年的到来,依照我国入世时的承诺,我国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将更大限度地向外资开放,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更多的难题。大量短期资本的流入与流出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本文从我国的金融业现状入手,叙述了资本开放过程中冲击金融安全的途径,并提出了确保金融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及衍生工具迅速席卷全球,金融业获得了高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都面临着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的挑战.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金融业主体不安全因素大量存在,直接威胁着我国金融体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因此,我国金融业风险管理的任务很重,必须深化金融业改革,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金融业从银行、证券、保险到基金、期货、外汇、典当、黄金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并举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业现有的人才状况,尤其是高端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认识高端金融人才开发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