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赵显埈 《开放导报》2003,(2):40-41,46
人口、领土大国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将成为邻国韩国,以及东亚乃至世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因素.例如:世界经济乃至东亚经济全面停滞而唯有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现象;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性的低费用生产基地而生产要素向中国集中的趋势;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面临持续高速增长的机遇的同时面临结构调整的困难等,都成了全世界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使中国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巨大成就,是在一个相当贫穷落后的基础上,是在摆脱传统生产方、传统经济体制、传统文化束缚的过程中取  相似文献   

3.
张新 《魅力中国》2013,(32):46-46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济遇到了新问题,我们耍用新思路来对待这些问题,不能再用旧思路、老眼光对待新问题与新政策。笔者将结合“十八大”会议与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来谈谈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未来运行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志宏 《中国高新区》2010,(12):116-119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突显,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西方国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市场利益,大国搏弈将会更加激烈。中国走出去要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就必须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改革与开放使中国经济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成就举世瞩目。毫无疑问,对外开放政策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但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由于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确保开放政策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的成绩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中国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已经由一个原体系的反对者和怀疑者转变为重要参与者和改革的推动者。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为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做了基本定位,这将引导中国为国际经济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做出更多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子体系层面对此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2008年发生的金融海啸,使很多中国人更加深入地审视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缺陷,开始反思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4万亿巨额投资,虽短期拉动了经济增长,长期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使大家从中受惠,但国家不可能永远投资修建铁路公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转型——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转变为投资、出口、  相似文献   

8.
《环球财经》2013,(11):13-13
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始终围绕一个数字展开:8%。自从1982年开始,中国的年GDP增长率几乎从未低于这个数字。即便在全球经济遭遇大萧条之后最大危机的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依然在8%以上。“8”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也使这种现象增添了一种神秘感,有人开始揣测一旦中国的GDP增长低于8%,这个国家将发生何种变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20日】涌入中国的海外投资一直是中国增长的动力,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了50多万家,资产总额高达6,600亿美元。不过现在,投资的流向可能发生逆转。中国将增加在海外的投资,以获得未来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这将使其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5月3日】此前的优点一下子全都变成缺点,一切都将发生逆转……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而言,2008年可能成为这样的“噩梦之年”。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11.9%的强劲增长,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于中国经济过热的担忧。最近,随着经济出现放缓迹象,学界情绪发生了改变。7月份,中国制造业产出增幅跌至17个月来最低水平,不少预测认为,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将跌破10%。外国经济学家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将危及全球复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在东亚经济发展与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将对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与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均带来深远的影响。从国际角度来看 ,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目标是形成“环南中国海经济圈” ,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目标在于形成“环黄海经济圈” ,这两大经济圈将通过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等东海地区的积极参与 ,形成一个海路与陆路并行的西太平洋经济带。这一经济带的建立将使中国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潜能 ,也只有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潜在的经济能力能够推进这一东亚各国共同事业的完成。从国内角度来看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缘战略正在经历内线转外线、边缘切入与渐进北上的实践 ,但是西部大开发迟滞了中国经济发展地缘战略的再突破 ,使渐进北上的地缘发展态势止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经济发展地缘战略的新突破在于理顺京津关系 ,充分利用日韩资金 ,着重打造辐射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环渤海经济圈”。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7,(42):31-32
【美国彭博社9月28日】产品召回浪潮给中国造成的最大代价并非玩具工厂关闭或牙膏被销毁,而是对中国希望成为高质量产品生产中心的抱负的损害。 伦敦资本经济公司经济师马克·威廉斯诡“中国领导人希望出口商转入价值较高的部门。可是认为中国产品质量差甚至存在危险的观念将使这个目标难以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生产了占美国30%的消费品,但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4%,而且中国经济多年来受困于生产过剩,内需不足、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发生巨大反差。劳动与资本所发生的结构性失衡,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的确,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并在世界范围内购买资产。而且中国的经济规模确实要超过美国。但是这并不会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很快到来——最早将在2040年实现,很可能是在2050年。在此期间,眼下的任务不是设法阻止中国购买美国的资产和进入美国的市场,而是要与中国一起精心构建一个足够包容和灵活的国际体系,以保证中国经济增长并使世界其他国家分享其经济带来的潜在收益。  相似文献   

16.
巨型集装箱货轮穿梭于各个岛屿之间驶出南海。这仍是一幕亮丽的风景,但集装箱内的货物已不再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所生产的了。传说中的“中国价格”使全球通胀率维持在低水平,也使数百万中国农民转入“资本主义经济”中。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阶段可能已近结束。随着生产成本以及海运成本的日益增加,为中国令人惊讶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出口机器正在放慢速度。一位英国超市采购商说:“我们开始将目光放在其他地方,如以色列、东欧、泰国、越南等。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能拿到比中国更好的价格。”  相似文献   

17.
据媒体报道,一些专家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最近似乎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不久前,他们还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但现在,话题却突然变成了中国经济放缓,有人甚至断言将会变冷。事实上,专家们对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国家都把较高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许多经济政策的制定,宏观调控措施的选择,也往往是围绕着这个双重目标的实现来进行的。这是因为,持续的高通货膨胀,将使社会的经济运行秩序发生严重混乱;货币的不断贬值,将影响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亦将使外国投资者丧失信心,望而却步;物价水平的持续过快上涨,更会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工薪阶层的实际生活水平每况愈下,从而危及社  相似文献   

19.
马颜华 《中国经贸》2009,(16):240-240
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态势,经济增长速度近4年持续超过10%,经济体系也未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表现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了亚洲经济增长的活力,社会各界弥漫着乐观情绪。然而,一切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难以让人们踏实的不稳定因素。本文将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作对比,分析我国经济潜在的风险和危机,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美国《远东经济评论》1月18日】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如果美国经济着凉,中国会不会感冒?初看起来,似乎问题很简单,答案也很明了,因为只要知道中国对美出口规模,大幅度降低此项数据的增长率,再看看中国GDP受到多大影响即可.那么,假设一种极端不利的情况,即中国对美出口的年增长率从由20%降至5%,这将使中国的GDP遭受2个百分点的损失,从而使经济增长率由10%降至8%,影响不算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